■拓荒土、記者陳國菊 文/圖
中國江西網訊 今年53歲的周財秀,是宜春市袁州區竹亭鎮渣林村灣立組的一名普通婦女。32年前,剛成婚的她就當了“媽”,與丈夫一起撫養三個喪父的年幼侄子。32年中,她對侄子視如己出,無怨無悔,用一顆善良的心為這個家庭真情付出。
周財秀和丈夫及侄孫
新婚之夜當起3個侄子的“媽”
32年前的新婚之夜,新郎易成桂對心愛的新娘周財秀說:“財秀,我哥哥去世了,嫂嫂又改嫁了,三個幼小的侄子沒人管,不如把孩子全領到我們家來帶,你看行嗎?”易成桂在新婚燕爾之時向周財秀提出如此請求也是迫不得已,因為他的母親年紀大了,已經沒有能力撫養三個幼小的侄子。
易成桂忐忑地等待新婚妻子的答復,沒想到周財秀爽快地答應了。“行啊,大哥的孩子也是我們的家人,我們接過來養吧。”周財秀的態度令易成桂又驚詫又感動,他握住妻子的雙手說:“我們才結婚,就要你照顧三個孩子,真要辛苦你了。”
其實,周財秀心里早有準備,她告訴記者,記得當時經人介紹和易成桂認識時,就有人勸她說:“渣林村的老易家上有老婆婆,下有三個小侄子,嫁過去會很苦,負擔會很重,你要好好想清楚。”但是,她沒有聽旁人的勸告,覺得嫁人最重要的是看人品。經過與易成桂接觸,發現他是一個非常靠得住的人,愿意嫁給他。
易成桂哥哥留下的三個孩子,最大的8歲,最小的才4歲,21歲從沒帶過孩子的周財秀開始當起了三個孩子的“媽”。
“我雖然沒當過媽,但也會花心思去琢磨,反正就是一個心愿,這三個孩子還這么小,決不能虧待他們,要把缺少的父母之愛補給他們。于是,凡是有好吃的就先讓孩子們吃,有好穿的先給孩子們穿。孩子的父母都不在身邊了,他們最親的人就是我們,要讓他們在關愛下好好長大。”周財秀說。
一開始,三個侄子對年輕的嬸嬸還不是很親,甚至有些抗拒,在周財秀日日夜夜的悉心照料下,他們變得特別“黏”嬸嬸了。尤其是最小的侄子,嬸嬸去哪兒都要跟著,在他心中這就是自己的媽媽。
為侄子讀書頂烈日打工掙學費
“那些年,我挖煤、搬磚什么都做過。有時累得哭過,但從沒趴下,偷偷擦把眼淚,做事從沒停下過。因為一家老小需要我掙錢去養活。”易成桂這樣形容走過的艱難歲月。
隨著自己的三個孩子相繼出世,他們夫婦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為了養家,周財秀不僅要料理好老人和小孩的生活起居,還要和丈夫一起辛勤耕種十幾畝地。每天天剛蒙蒙亮就出門,晚上還要趕回家做飯。一年四季的超負荷勞動,使她的形體格外消瘦。曾經愛美的她,也很少照鏡子,身上的衣服也總是洗得發白的那兩件。當手頭稍微有點錢,她就想著先給婆婆和孩子們買點肉吃,給孩子交學費。
親朋好友都勸周財秀不要太苦了自己,把大點的孩子留下來干活,不要去讀書了。可是她連連搖頭說:“家里雖苦,但我從沒想過要犧牲孩子們的前途來幫襯。這是‘誤地一時,誤人一世’的事,再苦再累也不能不給孩子讀書。侄子雖不是我親生的,也是我老易家的孩子,只要孩子愿意讀,砸鍋賣鐵也要供。”周財秀說到做到,在大侄子升高中時,她主動去別人承包的油茶山鏟草,只為賺取一份微薄的工錢來補貼學費。七八月最熱的天氣,她頂著烈日一干就是整整一天。
艱辛付出換來全家甜蜜和睦生活
32年過去了,如今苦盡甘來,侄子和自己的孩子都長大成人,有的成了家,周財秀也當了奶奶。最令她欣慰的是每逢過年,孩子們都回家了,20口人的一大家子圍坐在桌前吃團圓飯,熱熱鬧鬧,喜氣洋洋。
周財秀抱著孫子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日子好過了,家里建起了新房,孩子們也成家立業了,而且他們還非常有孝心,她身上穿的新衣服,戴的首飾,都是他們買的。尤其是侄子們,別人有的,也要給她這個當媽的買。
“這么多年,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哪怕再苦都從來沒想過分家。我們同吃一鍋飯,一家人和和睦睦,吃過的苦都變成了今天的甜。”丈夫易成桂自豪地對記者說,如今,幾個孩子都在外地工作,他們夫婦現在又幫著侄子帶孩子。
鄰居對周財秀一家非常羨慕,這個愛親孝老的故事也口口相傳成為一個佳話。鄰居袁大媽說:“這一大家子人真是好,財秀是難得的好女人,孩子也都懂得感恩,他們真好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