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癌癥還可怕,是什么病?
說到這,要跟大家介紹一個醫學術語“心臟衰竭”,也就是心臟收縮、舒張功能發生障礙,不能將靜脈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臟,導致靜脈系統血液淤積,動脈系統血液關注不足而引起心臟循環障礙。簡單說,心臟這個“泵”回血、排血功能出現異常了。
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大概有1500萬左右的心衰患者。我國慢性心衰患病率已達到1.61%,住院病死率占心血管疾病住院死亡的40%,高于總體的心血管病死率。
心臟衰竭,是隨著年齡增長,內因和外因導致心臟老化的一種常見現象。
信號一:乏力
乏力是心衰的早期信號,發病早期很多人會出現全身乏力、少言懶語等,運動方面也會出現耐力下降情況,做些輕微運動就會導致氣喘、心慌癥狀。
信號二:咳嗽、氣短、夜間胸悶胸痛
很多左心衰患者最開始常表現為咳嗽、氣喘,有時在夜間忽然憋醒,導致胸悶、胸痛。這種癥狀易誤認為是氣管炎、哮喘等。
溫馨提示:絕大多數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開始的,一定要謹慎!
信號三:尿少、浮腫
心衰會導致心排血量降低,體循環出現淤血,有效循環血量減少,腎血流不足,就會出現尿少;
而夜間躺下休息后,回心臟血量增加,腎功能有所改善,就會導致夜尿增多,不及時排出就會出現浮腫,易誤認為是腎臟、泌尿系統出現問題。
信號四:腹脹、惡心、食欲不振
當右心衰發生時,由于右心回流血液受阻,體循環的靜脈壓升高,導致胃腸道、肝、膽等內臟器官淤血,出現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嘔吐等癥狀,易誤認為是胃腸疾病。
對65歲以上老人,更應注意,據調查顯示,患有心血管疾病導致心衰,5年內死亡率大于50%,其致死率是乳腺癌、腸癌等癌癥2-3倍。
心臟衰竭,其誘因也與其它心臟病有關,比如冠心病、高血壓和擴張型心肌病等。
做好預防,記住“四個少”
曾有專家說,吃高鹽飲食好比吃毒。
因為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氯、鈉和鉀是人體電解質主要成分,而鈉和鉀就像兩個勢均力敵而又互相制衡的“戰友””。一旦平衡被打破,鈉含量增多,血壓就會“噌噌噌”地升高。
還有專家說,食鹽會“上癮”。
因為舌頭對鹽的味覺感受功能會隨著高鹽食物的攝入而受到限制,致使你對高鹽食物需求進一步增加。
控制食鹽攝入能有效幫助預防和控制血壓,建議正常成年人每天鹽分攝入量不超過6g(約一酒瓶蓋的量);對高血壓患者來說,建議每天控制在3g。
另外,切記:忌食咸肉、咸菜、咸蛋等食品,攝鹽太多可使體內鈉水潴留,引起血壓升高更快。
控制每天油脂攝入,尤其是飽和脂肪類,否則會增加血管內垃圾,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
另外,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這樣利于心臟健康,因為不飽和脂肪酸Omega-3有調節血脂的作用。
Omega-3脂肪酸主要分為α-亞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三類,均對血管有幫助。
研究已證實,Omega-3脂肪酸可軟化血管,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功能,可以清除血液垃圾,降低血液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增加血管通透性,幫助清除對心血管有害的物質,保護心血管系統的健康。
每周食用2-3次深海魚或者每天食用5ml蘇子油,也可以飯后半個小時,來上一杯5ml蘇子油+200ml無糖酸奶,攪拌均勻即可食用,均可滿足人體對Omega-3脂肪酸的需求。
研究表明,長期熬夜者的血壓、心率調節會呈現較高負荷的態勢,血管收縮和免疫功能的調節也會出現異常。
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熬夜會增加心臟一過性缺血的可能;另一方面增加了冠脈粥樣硬化以及斑塊不穩定的風險,會導致冠心病患者增加心梗幾率。
現代人互聯網過于發達,導致很多人晚上睡前習慣性玩手機、看手機,直到困了才睡覺,不知不覺都到凌晨了。
避免熬夜,建議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最好在每天睡覺時間定個鬧鐘,這樣能避免玩手機太晚。
最好成人每天睡眠時間在6-8小時之間,睡覺時間不要超過晚上11點。
俗話說“氣急攻心”,意思是動怒時感到胸悶、氣短等心臟不適。
臨床上,因大怒、大悲等心理、情緒問題引發的心臟問題,叫“應激性心肌病”。
因為應激性心肌病是功能性的,沒有器質性病變,癥狀表現通常是一過性的。
但精神壓力、緊張、憤怒的情緒與心血管疾病也有很大關系,一定要學會控制情緒,注意心臟不適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