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出現了明顯破位、再創新低的下跌,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年底將迎來年內最高峰的新股限售解禁浪潮,尤以創業板(行情 股吧 買賣點)為甚。目前A股市場上市的新股絕大多數來自于中小板和創業板,大部分屬于民營企業,在其上市后資本增值所帶來的財富增值效應非常顯著,因此“大小非 ”的套現動力之強,給市場帶來較大的拋售壓力。
年底新股“小非”解禁有壓力
今年12月份,證券市場將迎來中小板和創業板的大小非限售解禁高潮,整個12月,中小板和創業板共解禁流通50.33萬股,解禁流通市值高達548.49億元。其中,中小板解禁市值約為389.24億元,創業板解禁市場約為159.25億元。而中小板在今年11月和12月都迎來了全年最高峰的解禁,創業板在今年12月的解禁不但是全年最高峰,而且比其他月份都遠遠要大,這當中有新股上市一年后小非解禁影響所致。受此影響,截至11月29日,中小板月度跌幅達到-13.78%,而創業板月度跌幅也達到-12.79%,遠遠超過上證指數 -5.09%和深證成指-7.80%的同期跌幅。
其中,去年底才上市的創業板新股開山股份(行情 股吧 買賣點) 、和晶科技(行情 股吧 買賣點) 、金明精機等小非解禁都是在12月。而這些新股的小非解禁雖給市場帶來短期套現壓力,但部分解禁前卻推出了高送轉方案,如開山股份、和晶科技等,都在中報推出每10股轉增10股的高送轉分紅。這在一定程度上使這些新股或多或少存在波段交易機會。
尋找股本持續擴張能力的投資品種
新股上市后的大小非解禁,雖使市場擔憂其套現壓力和股東無心經營主業的想法,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有危也有機。如果一家新股公司,其上市后股東只是為了財富增值套現,那他永遠也不可能做大做強,享受到公司做強后更大的財富增長效應,那這種公司并不值得長期關注,投資者應該對此類公司盡量回避。
但是,部分基本面良好且具有持續經營能力和高增長的新股,卻在其上市后不斷利用高送轉進行股本擴張,其大小非大多長期持股,套現情況明顯少于其他基本面差的新股。
以創業板股票舉例。自2009年創業板開板至今的3年時間,共有355家創業板公司上市,其中有231家公司,通過高送轉方式,把總股本擴大了1.5倍以上,占比高達65.07%;更有165家創業板公司的股本擴大至1倍或以上,占比46.48%。
如華策影視(行情 股吧 買賣點) 、探路者(行情 股吧 買賣點) 、藍色光標(行情 股吧 買賣點) 、紅日藥業(行情 股吧 買賣點) 、機器人(行情 股吧 買賣點) 、新研股份(行情 股吧 買賣點) 、朗源股份(行情 股吧 買賣點) 、上海佳豪(行情 股吧 買賣點) 、樂視網(行情 股吧 買賣點) 、吉峰農機(行情 股吧 買賣點) 、湯臣倍健(行情 股吧 買賣點) 、寶利瀝青(行情 股吧 買賣點) 、大禹節水(行情 股吧 買賣點) 、三聚環保(行情 股吧 買賣點) 、世紀鼎利(行情 股吧 買賣點) 、中海達(行情 股吧 買賣點) 、華力創通(行情 股吧 買賣點) 、國騰電子(行情 股吧 買賣點) 、電科院(行情 股吧 買賣點) 、豫金剛石(行情 股吧 買賣點) ,這21家新股上市后,其股本擴張速度異常快,總股本都擴大了3倍以上。
其中,股本擴張最大的華策影視,上市3年中一共采用了3次高送轉分紅方案,使其總股本從上市的5648萬股,多次高送轉后,總股本達到了3.84億股,股本擴張5.8倍。
關注盈利持續且機構集中的品種
分析發現,上市后存在多次高送轉并實現股本擴張的華策影視、探路者、藍色光標、紅日藥業、機器人、新研股份等,都具有以下特征:1,盈利能力強且持續穩定增長;2,上市后復合增長率高;3,多數為基金重倉品種。
創業板今年上市新股中,基金等機構重倉的有銀邦股份(行情 股吧 買賣點) 、蘇大維格 、宜安科技(行情 股吧 買賣點) 、碩貝德(行情 股吧 買賣點) 、三六五網 、旋極信息 、和佳股份(行情 股吧 買賣點) 、飛利信(行情 股吧 買賣點) 、利德曼(行情 股吧 買賣點) 、國瓷材料等,三季度基金持股比例都在30%以上;從盈利能力來看,去年凈資產收益率高于30%以上的新股有南大光電 、科恒股份 、遠方光電(行情 股吧 買賣點) 、金卡股份 、華錄百納 、三六五網、東土科技 、國瓷材料、旋極信息等;從復合增長率來看,長方照明(行情 股吧 買賣點) 、掌趣科技(行情 股吧 買賣點) 、南大光電、云意電氣 、聯創節能 、科恒股份、朗瑪信息等新股都超過了80%以上。
綜合3個方面因素,選擇出來的品種在邏輯上機會相對更大,其中有宜安科技、旋極信息、朗瑪信息等公司。
按以上邏輯在中小板新股中進行選擇,可以得到部分未來具有多次高送轉可能的品種,如東江環保 、首航節能等。當然,強調用這種邏輯分析,只是找到一個大投資方向及未來具有高送轉潛力的品種進行參考,需根據實際情況和公司發展隨時調整。小市值新股的做大做強更多需要關注其核心競爭力及高速成長期下的高送轉擴張。只有上市公司業績在股本高送轉擴張時同步高速增長,上市公司股價才不會被攤低,其市值才會做大。(證券市場紅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