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和李英這一對曾經被看作是天造一對的戀人,因為倆人居住在不同的城市,而分手了。同學們都感到惋惜。這兩個人是在大二那年相戀的,兩個人雖然沒有向其他同學戀人那樣,從一開始就難分難舍,在外租房同居,但是兩人的感情一直很好、很穩定。大學畢業后,因為張帥的父親身體不太好,他就回到自己的家鄉城市,而李英則到北京去發展。
為了保持感情,兩個人約定每個月見一面,由倆人輪流到對方的城市探望對方。起初的兩年,兩
人都能堅持約定。但是到了第三年,張帥因為父親病情加重、自己也得到升職承擔更多的工作,而經
常爽約,倒是李英常過來看他和他家人。
為了能夠長久在一起,張帥希望李英回到他的城市工作,倆人一起打拼,可是,李英因為也得到老總的青睞而當上了總裁助理,事業也開始走向高峰,也割舍不了。于是,兩人的感情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變得形同雞肋。不久以后,又都有了新的感情寄托。這對相戀5年多時間的戀人終于經不住兩地分居的熬煎,勞燕分飛。
其實,張帥和李英的經歷和感情結局,幾乎就是很多異地戀者的寫照。很多異地戀情人一開始都能
經受住這種分居兩地的考驗,但是很多人都沒有“笑到最后”,可以說,在很多人看來,異地戀是叫
好不叫座。那為什么異地戀會出現這樣的結局呢?
粗略分析,大致有三大元兇:
首先,是深度交往的欠缺。戀愛都是談出來的。異地戀者因為客觀上缺乏交往,特別是面對面的
交往,感情的交流多半停留在分別前的那個水平。很顯然,這個水平明顯不能滿足由戀而愛這個方向
轉化。有的人也說,現在資訊這么發達,視頻也好,手機也好,都能隨時溝通,但是,戀愛不是談業
務,只要條件符合就能OK、搞定,戀愛還有很多靠當面的交流、靠眼神傳情、靠面對面的氣息相交、
靠手牽手的體溫相接、靠倆人氣場的重疊等等,這些都是通訊手段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其次,是相思之苦難解。像張帥和李英這樣的戀人,分別之前感情已經很穩固但是后來慢慢變淡
,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相思難解,寂寞難填。戀愛的幸福與神奇,就在于兩個人經常在一起容易產生化
學物質而導致身心愉悅。這也是為何當一對戀人甚至夫妻短暫分別再相見后有“小別勝新婚”的感受
。而如果長久分別偶爾相聚,這樣的感覺就會變淡,而如果此時有新的異性經常出現在自己的面前,
那么,他(她)就很容易成為感情的殺手。
再次,是肌膚之親的欠缺。情到深處就獻身,這基本上是戀情發展的普遍規律,現代社會,更回
歸了人性,相戀之人,總是避免不了肌膚之親,這也是戀愛的最高境界。但是異地戀很難做到這一點
,每月一次的見面,蜻蜓點水般的肌膚交合,斷不能解性欲之苦,而且,情感和欲望又是隨時發生,
需要隨時化解的,尤其是年青人的欲望更加旺盛,經常排遣不了,并想著其他的排遣之道,于是遇到
合適的異性,并有可能從性伙伴發展到戀人甚至是愛人。
兩情如若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這是對異地戀最好結果的期待,同時也反映了異地戀的那份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