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女神像》
銅質雕像
基座高47米,像高46米,總高93米,重229噸
法國雕塑家奧古斯梯·巴陶第( Auguste Bartholdi,1834--1904)設計
落成于1886年,座落在美國紐約港港口金門旁的自由島上
自由女神像源自于法國政治
1865年,拿破侖三世即位后,法國一批資產階級學者希望能夠結束君主制,建立起新的法蘭西共和國
因此,出于對大西洋彼岸的共和國的贊許,也為了增進法國人民和美國人民相互間的感情,他們籌資并委托著名雕塑家巴陶第設計了這座雕像,作為慶祝美國建國 100周年的禮物
巴陶第與雕塑大師羅丹同時代,在創作中非常嚴格地遵循古典的學院派創作法則,以創作巨大體量的雕塑見長
對于自由女神像的設計,他投入了極大的熱忱。這一作品深受德拉克洛瓦的名畫《自由領導著人民》的影響,而女神的臉則反映了作者母親嚴峻的面龐和神態
女神像腰寬10.6米,嘴寬91厘米,高擎火炬的右臂長12.8米,僅一個食指就有 2.4米長
女神像頭上戴著巍峨的桂冠,身著希臘式曳地長裙,腳上有象征推翻暴政的斷鐵鐐
左手抱著一本象征美國《獨立宣言》的書板,上鐫美國獨立日“1786.7.4”
右手高舉表示光明和希望的火炬
頭冠上的七道射線象征自由遍及七大洲
莊嚴肅穆的表情中蘊含著廣博的人類之愛
女神像體內的螺旋形階梯使游客能登上它的頭部,這相當于攀登一幢12層高的樓房
(由于過高,后來從基座開始安裝了電梯方便游人上下)
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到遠洋運輸的方便,巴陶第的合作者,法國著名工程師和建筑師、埃菲爾鐵塔的設計者古斯塔夫·埃菲爾(Gustave Eiffle,1832-1923)制作了一個由中心支架支撐的精巧的鐵框架,把僅 2.4毫米厚的塑像外層按照化整為零、分塊鑄造安裝的方法附著在架上
自由女神像在法國建造完成,并于 1886年7月4日美國100周年國慶日時作為法國人民的禮物正式交給了美國大使。
隨后,女神像被拆散裝箱,用船運往紐約,再重新組裝在自由島內,由美國政府出資并委托美國建筑師理查德·莫里斯·亨特設計的巨大基座上。
1886年10月28日,紐約港內輪船汽笛長鳴,煙花綻放,在21響禮炮中美國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親自宣布自由女神像正式在美國落成。
一百多年來,每當船只和飛機進出或經過紐約港時,首先目睹的就是這座雄偉壯觀的雕像。
如今,自由女神像已經成為了紐約乃至整個美國的象征。
在它落成 100周年時,美國政府專門為它舉辦了盛大的慶典。
美國政府
出資并委托
美國建筑師
理查德·莫里斯·亨特
設計
《自由女神像》
巨大基座
理查德·莫里斯·亨特
Richard Morris Hunt
理查德·莫里斯·亨特的紀念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