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33號原英國領事館
英國駐滬總領事館 位于外灘33號,是上海外灘建筑群中最古老的也是唯一一座19世紀建筑物,建成時間為1873年。1843年11月8日,首任英國駐滬領事巴富爾抵達上海,先在縣城內租屋辦公。1849年在現址建成領事館。1870年12月24日被一場大火燒毀。1872年6月1日開始重建,1873年完工。英國駐滬總領事館占地最初有126畝,后來仍有38559平方米(58畝),是外灘唯一擁有大片花園綠地的建筑。建筑風格屬于19世紀流行的式樣,四坡頂,2層均有券廊,磚木結構。1966年,英國駐滬總領事館關閉,該大院成為上海市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用房。2003年,置換給新黃浦集團?,F在正在改造,準備作為半島大酒店開放。
從原英國領事館綠地,可望上海大廈、右鄰海灣大廈
從圓明園路進入北京東路,向外灘方向而行 墻內:懷有上海情結的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用地
由香港上海大酒店與澳大利亞盛高置地集團(SPG)有限公司合資經營的這一項目,投資約3.6億美元,合人民幣28億多元。其中上海半島酒店項目的地價所占比重超過11億元,建筑成本約14.9億元,財務及其他費用約2.7億多元。盛高置地和香港上海大酒店各占50%的權益。
從北京東路來到了北外灘。
怡和洋行大樓(外灘)(Jardine Matheson Building)是著名的英資怡和洋行在上海外灘所建的辦公大樓。 1843年,怡和洋行在上海開設分行,是第一批來滬經營的外商。1844年取得外灘27號(北京路口)土地,建造了一幢式樣的2層磚木結構樓房。怡和曾經長期是上海規模最大的一家洋行,經營進出口貿易、長江和沿海航運、怡和紗廠(楊樹浦)、怡和絲廠等眾多業務,號稱洋行之王。1920年-1922年11月,上海的怡和洋行第四次翻建房屋,建成一座6層的花崗巖大樓,文藝復興風格。設計者是思九生洋行。1955年以后,該大樓被上海市外貿局占用。
旅游團后面,和平飯店南北樓之間為南京東路
市花白玉蘭的后面:左浦東發展銀行(香港上海銀行、1923年)、上海海關(1927年)、上??偣?交通銀行、1940年)
巡視電動車。對相抱的情侶警告要注意場所。右:金陵東路上的光明大廈。
匯豐銀行大樓,指香港上海匯豐銀行于1923年至1955年在上海的分行大樓,位于上海外灘12號,又名市府大樓,今天是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總部駐地。1921年5月5日大樓開工,1923年6月23日建成,被認為是中國近代西方古典主義建筑的最高杰作。大樓的設計者是著名的英資建筑設計機構公和洋行(Palmer & Turner Architects and Surveyors)。
左:華夏銀行(日清大樓、1925年)、中國通商銀行大樓1897年、電報大樓 (泰國盤谷銀行上海分行1908年)
黃浦江渡輪(金陵東路) 無數次在輪渡口等人,無數次在輪渡口告別,輪渡成了感情生活的見證,看到了快樂、悲傷、還有沒有希望的等待。
有人說:好懷念以前的渡輪,橘黃色的船體矮矮胖胖,上船就往船頭沖,坐在平臺吹風的感覺真好。
富城路到陸家嘴西路為終點。陸家嘴西路西頭有公交:985路、972路、621路、583路、973路、870路、774路、申高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