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女性健康來說,更年期是每個女性都必然經歷的生理階段,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身體整體健康狀態越來越差,內分泌系統會發生紊亂,身體的各項機能下降很多。
一般來說,女性40—55歲左右就會步入更年期,癥見潮熱汗出、情緒波動、失眠、陰道干澀以及神經衰弱等,癥狀持續時間長,對身體和生活的影響很大。
在治療方面,西醫主張以補充雌激素為主,而中醫卻是通過調理來緩解更年期的癥狀,快速邁過這人生中的一道大坎。
康愛多特邀湖北中醫藥大學醫學教授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診斷學分會委員 姜瑞雪醫師,為您詳細解答。
擅長:以中藥內調,配合針灸、耳穴按壓等外治法治療各種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乳腺增生、乳房纖維瘤、不孕癥、卵巢囊腫、卵巢早衰、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
中醫認為:更年期的根本病機,為腎虛所致
在中醫學認為,更年期出現主要是腎虛所致。腎主宰女子的生長發育生殖功能,且以七為周期。
據《黃帝內經》記載,''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在古代認為,女性通常在14歲就來月經了,到49歲時候,腎氣衰竭,任脈太沖脈虛弱,天癸枯竭,從而導致了絕經的出現,此時,身體整體素質迅速下降,且無法進行生育了。所以,中醫認為,更年期的根本病機為腎虛所致。
在中醫學方面,腎主水,肝主木,若腎水不足、肝木失于滋潤,導致虛陽上浮,出現面部潮紅、烘熱汗出、煩躁易怒、眼睛干澀、頭痛等癥狀。另外,腎主水,心主火,腎與心為水火關系,若水不足則火就旺,就會導致失眠、心煩、心慌、心悸以及易怒等癥狀。
因此,更年期的女性出現烘熱汗出、失眠煩躁、神疲乏力等癥狀,都是腎虛所引起的諸多不適,所以說緩解更年期的癥狀,可以進行滋補補腎來調養自己的身體。
中醫調理更年期:標本兼顧
1、腎陰虛
腎陰虛證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月經量多,或者量不多但持續時間長,經血鮮紅;頭暈目眩,耳鳴,頭部面頰陣發性烘熱汗出、腰膝酸疼或皮膚干燥、瘙癢等癥狀。
治療原則:滋養腎陰,佐以潛陽。常用方藥是左歸丸加減;肝腎陰虛者用杞菊地黃丸;心腎不交者,用百合地黃湯合甘麥大棗湯合黃連阿膠。中成藥用坤泰膠囊。
2、腎陽虛
腎陽虛證表現為月經量多,經血淡黯,或月經持續時間長。還有精神萎靡、腰脊冷痛、小便清長等癥狀。
治療原則:就是溫腎扶陽。常用方藥是右歸丸;中成藥是金匱腎氣丸。
3、腎陰陽虛
腎陰陽俱虛證表現為月經紊亂,量少或多。烘熱汗出、頭暈耳鳴、健忘、腰背冷痛等癥狀。
治療原則:陰陽雙補。常用方藥為二仙湯合二至丸加減。
4、腎虛肝郁
腎虛肝郁證表現為烘熱汗出,伴情志異常如煩躁易怒、精神緊張或抑郁寡歡等。
治療原則:補腎疏肝。常用方藥是滋水清肝飲加減;中成藥是左歸丸合逍遙丸。
5、陰虛火旺
陰虛火旺證表現為烘熱汗出,心煩易怒。月經提前、量少,色紅質稠。
治療原則:滋陰降火。常用方藥為知柏地黃湯加減;中成藥是坤寶丸。
總之,中醫緩解更年期癥狀,治療以標本兼顧為主,''本''為腎氣衰,''標''為緩解癥狀,所以,緩解更年期癥狀可選中醫來進行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