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上面的小視頻后,下面請把手機橫過來欣賞一幅黃胄畫驢的杰作——《百驢圖》,這幅驢圖,畫心長度達19.2米,以14張四尺整張宣紙前后相連而成,加之前后自題引首和后紙,長度逾21米,共繪119頭毛驢,堪稱黃胄畫驢第一。
題識:
1、叫立不立,叫跪不跪。牽著不走,打著倒退,是謂犟也。小驢溫順無此犟性,亦美德也。黃胄又題。
2、老黃牛和毛驢于人的貢獻半斤八兩,小驢或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人們贊美人為老黃牛則可或曰黃牛精神,或俯首甘為孺子牛等,而無人愿當老毛驢,或俯首甘為孺子驢。吾為毛驢鳴不平。黃胄。
黃胄畫驢,不僅畫出了毛驢的憨態可掬,更畫出了他心中的驢之美德。他曾贊嘆毛驢:“平生歷盡坎坷路,不向人間訴不平。”其實,這恰恰是畫家人格的自我寫照。
黃胄(1925.3—1997.4.23)字映齋,長安畫派代表人物。因其父四十多歲方得此子,取乳名“老傻”,以求平安。“黃胄”是初中時自己起的筆名,以后一直沿用此名。曾用名梁葉子、苗迪。文革中作品曾題名梁蓬、梁泉。
1943年,他拜西北著名畫家長安畫派創始人趙望云學習中國畫,后黃胄把西方的素描與中國筆墨結合的很成功,更加突出了所塑造對象的生動性和筆墨的流暢性。開啟了全新的人物畫筆墨范式,拓展了中國畫藝術語言。
黃胄擅長人物畫與動物畫,尤以畫新疆人物和驢著稱。黃胄在畫壇被戲稱為“驢販子”,他的筆下的毛驢可與齊白石筆下的蝦相媲美。黃胄在新疆下鄉時,畫了大量的毛驢速寫。文革期間,黃胄被關進“牛棚”,放了三年的驢。長時間觀驢、放驢、與驢接觸、與驢為伍、以驢為友、和驢對話,使他與驢結下了不解情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