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中國優秀傳統藝術之一,又被譽為“立體的畫”和“無聲的詩”。通常以植物、山石、土、水等為材料,經過藝術創作和園藝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優美景色,達到縮地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同時以景抒懷,表現深遠的意境,猶如立體的美麗的縮小版的山水風景區。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盆景的制作并不僅限于栽培,上至宮廷貴族,下肢平民百姓,人們對盆景極為熱愛,從而衍生出了很多有玉石雕刻而成的盆景藝術品。
珊瑚梅花盆景,清,高34cm
清代宮廷陳設所用盆景大多是以金玉珠寶制作的像生盆景,以襯托宮廷生活環境的堂皇富麗。在四季寒暑分明的北方,這些像生盆景中的花果草木卻永遠鮮艷欲滴,絢爛奪目,且往往帶有明顯的吉祥寓意,成為宮廷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就帶大家一起去故宮博物院,看看中國最美、最貴的盆景,絕對能讓你大飽眼福!
蓬萊仙境玉石仙臺,用玉石、金星石、綠松石、翡翠、瑪瑙及各色晶石等貴重材料雕琢而成,此為慈禧六十壽辰時大臣恭進的壽禮。
臘梅花樹盆景,清中期,廣州造,通高42.5厘米,盆高8.9厘米,盆徑25-16.5厘米。清宮舊藏。畫琺瑯委角長方盆,盆外壁繪折枝花卉。主景臘梅樹以染銅為葉、染牙為花瓣。周圍襯以染石山子和水晶海棠花、乳白色玻璃茶花、銅片小草等,枝干蒼勁,花草鮮美,景致優美典雅。臘梅盆景寓意“春光長壽”,清代南方盆景多用此式樣。據清代《宮中進單》記載,乾隆十三年(1748年)八月初二日,廣東巡撫岳浚進象牙盆景四對,這件盆景即其中之一。
紅寶石梅壽長春盆景,清中期造辦處造。盆中主景為梅花樹,銅鍍金樹干,翡翠小葉,紅寶石花瓣,寶藍心、金蕊,意態生動。樹下襯以青金石和白玉制的湖石、嵌寶石靈芝、玉葉珊瑚珠萬年青、點翠葉瑪瑙茶花以及小草等,置景生氣盎然,錯落有致。梅花是清代盆景廣泛采用的花卉,通常寓意“梅壽長春”或“梅壽萬年”。此景以金為盆,盆壁上鏨刻的萬字地紋和“壽”字氣派豪華,光燦耀目。梅花瓣所用紅寶石共達284粒,一樹晶瑩的紅梅與碧綠的翡翠葉相襯托,又與燦爛的金盆相輝映,再加以清雅的湖石和花卉小景,其風格富貴而熱烈。此紅寶石梅花盆景應是專為宮中帝后壽誕特制的祝壽禮物。
盆景以玉蘭為主景。玉蘭花瓣使用的是精心打磨的料石,花朵用銅托和金屬絲連綴而成。其花瓣潔白無暇,花形逼真,或含苞,或怒放,再配以紫紅色樹干,清高典雅的氣質流露無遺。樹下點綴料石野菊花,并以青金石假山陪襯。畫琺瑯盆口沿及足飾回紋,盆腹以青色為地,滿飾纏枝花卉,色彩斑斕。玉蘭是古代傳統的吉祥花卉,盆景中以玉蘭為主景的不在少數,但從制作工藝和造景布局上看,此盆景當屬上乘之作。清代宮廷陳設所用盆景大多是以金玉珠寶制作的像生盆景,以襯托宮廷生活環境的堂皇富麗。在四季寒暑分明的北方,這些像生盆景中的花果草木卻永遠鮮艷欲滴,絢爛奪目,且往往帶有明顯的吉祥寓意,成為宮廷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木胎海棠式盆翠竹盆景,清中期,通高18厘米,盆口最長23.5厘米,最寬16厘米。盆木胎,略呈橢圓形,四出海棠式,凸沿,斂腹,四如意足。口沿髹金漆,盆外部于淡藍色地上以金漆描繪冰梅紋,花朵用紅色勾邊,色彩鮮明悅目。盆內以碎料塊為盆土,點綴點藍金屬葉片,上立翠竹三竿,綠色明快,質地純凈,用金屬絲纏裹綠色絲線彎折而成的枝條嵌于竹竿中,頂端系翠葉子,錯落有致。竹竿旁放置青玉湖石三具,并翠竹筍一只。竹竿相擁而立,湖石、竹筍距離稍遠,繁簡高低相映成趣。這件木胎海棠式盆翠竹盆景材質名貴,制作細膩,風格清雅,是案頭清供中的佳品。
水仙,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
為傳統觀賞花卉,是中國十大名花之十。
青玉菊瓣式盆水仙盆景,清中期造辦處造,通高30厘米,盆徑18-13厘米。青玉菊瓣洗式盆,四角雕成雙葉菊花形,菊花上嵌紅寶石、綠料,盆下腹又雕葉紋,上嵌綠料并錯金線為脈絡。盆中有青金石制湖石,并植5株染牙葉水仙,雕象牙為根,白玉為花,黃玉為心。水仙主題的盆景取“芝仙祝壽”之意,宮廷慶帝后壽誕之時,地方官多有呈進。據《宮中進單》載:“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七日,福康安來京呈進碧玉水仙盆景成對。” 此件很可能即為其一。此盆景風格清雅,玉盆為典型的痕都斯坦風格,盆中景致牙葉挺拔,玉花明秀,反映出清代乾隆年間雕刻業盛期的工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