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陶瓷產地幾乎遍及全國各地。福建德化窯白瓷、江蘇宜興紫砂器、廣東石灣窯變釉陶、福建漳州白瓷均屬著名陶瓷品種。在北方地區,山西的法華陶器、河北磁州窯系瓷器等等,均有廣泛的燒造。
福建德化窯地處偏僻地區,但制瓷業十分發達,宋元時期燒造大量外銷青白瓷,明清兩代則以生產胎體細白、釉色肥腴潔凈的白瓷著稱。其中最有名的是各種瓷塑,造型生動,線條流暢,以明代何朝宗所制作品最佳。
德化窯白釉“何朝宗”款觀音像
漳州窯系五彩人物花鳥盤
漳州窯白釉貼花松竹梅鶴鹿蚊葫蘆瓶
石灣窯白釉貼花纏枝蓮花紋爐
江蘇宜興丁蜀鎮為紫砂中心產地。名代已名匠輩出,入清后,由于文人與藝匠的密切結合,創造出大量的精湛紫砂茗壺和象生制品,還有一種以紫砂胎施仿鈞釉的“宜鈞”器,更與石灣窯變釉陶相媲美。
宜興瞿子治刻竹紋紫砂壺
宜興窯乾隆御制詩紫砂壺
遼代陶瓷以白、黑、綠釉陶為主要品種,基本繼承了唐三彩和定窯、磁州窯等中原窯場的燒制技法,但部分產品具有強烈的契丹游牧民族特色。西夏黨項族制作的瓷器具有北方少數民族粗獷質樸的風格。黑釉刻花器為其典型產品,已發現的西夏瓷以寧夏靈武窯產品最具代表性。
青釉刻花執壺
靈武窯黑釉西夏文瓶
扒村窯白地黑花花草紋瓶
白釉劃花蓮魚紋瓶
磁州窯在今河北邯鄲地區,為北宋、金代著名民窯。裝飾工藝多樣化,有刻、劃、剔、彩繪等技法,尤以白地釉下繪黑、褐彩和剔、劃化妝土地紋樣制品的制作最具代表性。裝飾圖案的題材多反映人們喜聞樂見的內容,具有清新活潑的生活氣息和濃厚的民間色彩。
磁州窯白地黑花題詩孩兒枕
磁州窯白地黑花山水圖枕
磁州窯白地黑花把蓮紋枕
登封窯珍珠地劃花牡丹紋枕
磁州窯白地黑彩繪劃云雁紋罐
宋、金、元時期,南北方黑釉瓷燒造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福建建窯燒造的兔毫盞,器表黑釉中有放射狀毫光,宜于“斗茶”。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窯場的“油滴”瓷同樣得到了人們的青睞。兔毫盞和油滴形成物理是:富含鐵分的釉內有足量結晶性質,熔融后處于飽和狀態,在緩冷過程中產生了析晶,從而形成了兔毫盞細紋或滴珠紋。
地處江西吉安永和鎮的吉州窯,為宋代南方重要瓷窯。所燒產品有青白瓷、黑釉瓷、彩繪瓷等,尤以后二者最為著名。黑釉瓷采用貼花、刻花、彩繪、灑釉等方法,創作出許多別致而又自然的紋飾,特別是木葉紋和剪紙貼花工藝,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彩繪瓷基本仿效磁州窯,但器身不施化妝土,外觀效果也與之不盡相同。
吉州窯白地褐花葉紋三足爐
南宋一元
吉州窯白地褐花葉紋蓋碗
南宋一元
吉州窯白釉刻花梅枝紋蓋罐
南宋一元
元代龍泉窯青釉瓷制品
龍泉窯青釉露胎貼花云鳳紋盤
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梅瓶
鈞窯是宋、金時代著名瓷窯,窯場遍布河南地區,尤以禹縣鈞臺、八卦洞為中心,產區的官鈞瓷燒造代表了鈞窯的最高水平。傳世有許多北宋宮廷專用品,制作精美,有的底部還刻有一至十的數碼。鈞窯瓷釉以鋼、鐵為呈色劑,所燒產品均為乳濁釉,有天藍、月白、玫瑰紫、海棠紅等色澤。
以河北曲陽澗磁村、燕山村為中心窯區的定窯,在唐代即開始燒造白瓷,五代北宋及金代為成熟發展時期,至元代趨向衰落,五代產品精細輕薄,部分已開始進入宮廷,北宋至金流行的刻花、印花裝飾代表了這一時期瓷器刻花印花的薪水平,由于采用覆燒工藝,進貢皇家的上等產品多包鑲金、銀、鋼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