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峰期藥行街上的堵車場景(資料照片)。 記者 唐嚴 攝
堵,堵,堵,這已是不少大中城市的“頑疾”。作為擁有近千萬人口、約120萬輛機動車的寧波,也已染上了交通擁堵的“城市病”。
如何給它治病,恢復城市的暢通?日前,市政府下發[2012]143號文件到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屬駐甬各單位,經市政府第16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寧波市城市交通擁堵治理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正式開始實施。
《方案》稱,城市交通問題解決應秉承“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以解決“人”的出行問題作為基本立足點和最終歸宿。同時遵循交通發展四大基本原則,即優先發展公共交通、適度控制小汽車需求、積極倡導慢行出行、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原則,大力推進“六大行動”,即道路網絡完善行動、公共交通提升行動、慢行交通提升行動、停車體系優化行動、交通管理優化行動、需求管理強化行動,至2017年底前基本解決寧波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形成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統,營造“有序、暢通、安全、舒適、和諧”的交通環境。
《方案》稱,屆時,將實現市區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現狀的17.7%提高到40%以上,全大市城鄉公交一體化率達到95%以上;中心城區主要干道平均行程車速由現狀的18.5公里每小時提高到25公里每小時以上,全大市由現狀的21.2公里每小時提高到30公里每小時以上;中心城區每日通勤時間由現狀的60分鐘下降到40分鐘以下,中心城區與周邊各組團間出行時間小于60分鐘。
據悉,我市交通擁堵治理工作各項任務及職責已全部分解至相關部門和單位。市里已成立一個由市長劉奇任組長,公安、城建、交通、規劃、城管、發改、國土、智慧辦等市級相關單位為成員的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住建委。各縣(市)區建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落實聯動機制,形成上下合力。
實施路徑:一手擴供給,一手控需求
寧波究竟走什么樣的道路來治堵?《方案》給出的實施路徑是:“擴大供給”和“調控需求”并行并重。總體上,城市核心區在資源分配導向上應以公共交通、慢行交通需求為主導,而在城市外圍空間則應適當兼顧公共交通和小汽車需求。
根據總體思想、原則和目標,結合寧波市目前實際情況及國家“公交都市”的建設要求,寧波城市交通在2013年底南北快速路主體工程基本建成、寧波快速路網骨架初步形成前,重基礎建設和公交導向;中期,在2015年底軌道1號、2號線全面運營、寧波城區公共交通服務體系重構前,重資源整合和結構優化;遠期,在2016年后,重需求管理和空間引導。
近期(至2013年底)
建成600個網點投放15000輛公共自行車
推出市區公交1小時免費換乘
在工作任務上,《方案》列出了近期的11項主要工作。記者注意到,寧波市民千呼萬喚的公共自行車租賃終于“躍然紙上”?!斗桨浮贩Q,將按照“一次規劃、分期實施”的原則,啟動公共自行車系統建設,試點建成600個網點,投放15000輛公共自行車,同時開展下一輪公共自行車實施方案研究。
為加快公交車的奔跑速度,將構建公交專用道網絡。建成環城西路、中興南路—錢湖北路等公交專用道。研究并推動南、北外環快速路、中山路、聯豐路—柳汀橋—藥行街—百丈路、興寧路等公交專用道建設。推出市區公交1小時免費換乘措施,提高公交出行的吸引力。
同時,加強停車系統管理。以嚴格的停車管理遏制交通需求過快增長,逐步取消免費停車供給,進一步提高停車收費基準價,拉大停車費地域差、路內路外差,以價格杠桿調節停車需求,調控中心城區停車需求,逐步減少路內停車泊位;對違法停車進行嚴格管理,大幅降低道路違停車輛數量。
中期(2014—2015年底)
形成“七橫五縱”公交專用道網絡
出租車千人擁有率接近翻倍
《方案》指出,中期將以資源整合和結構優化為重點,通過資源整合,構建軌道、公交、公共自行車多模式、一體化的公交服務體系;通過結構優化,大幅提高公交出行比例,有效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其主要工作任務為9項。將完善公交專用道網絡,全面推進南、北外環快速路、中山路、聯豐路—柳汀街—藥行街、興寧路、鄞縣大道、人民路—靈橋路、福明路、福慶路—院士路的公交專用道設置,形成“七橫五縱”的公交專用道網絡。加快建設“快—干—支”三層次常規公交線網,推廣高峰巴士、商務快巴、小型支線公交,滿足市民多樣化的公交需求。
在城市慢行交通系統的建設上將進一步完善,建成“三江六岸”核心區綠道慢行休閑系統;中心城區公共自行車租賃網點達到800個,投放2萬輛公共自行車。
同時,提升出租車服務品質。適當增加出租車投放力度,從目前千人擁有1.1輛出租車水平逐步達到千人擁有2輛的大城市標準。更新改造市區出租車計價器,實現甬城通卡刷卡功能。初步建成出租汽車服務管理信息系統,提供即時電召、電話預約和服務評價,減少出租車空跑和乘客等待時間。
遠期(2016—2017年底)
研究實施道路擁堵收費
適度開展機動車總量調控
以需求管理和空間引導為重點,通過需求管理,充分發揮政策引導和經濟杠桿作用,實現交通供需動態平衡;通過公共交通發展,引導城市空間布局優化,通過城市空間布局優化進一步強化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公交出行比例達到創建國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基本要求,從根本上避免形成新的城市交通問題。
遠期工作任務主要為3項。分別是公共交通引導空間發展、提高機動車使用成本、適度調控機動車總量。
《方案》透露,將結合交通擁堵的時段特征、區域特征,重點針對小汽車使用,強化經濟杠桿調節作用,按照“誰使用,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研究實施道路擁堵收費,所收費用全部用于公共交通發展和道路建設。
同時,適時評估路網建設和公交整合效果,在不違背公平原則和不挫傷機動化早期居民擁有小汽車積極性的前提下,適度開展機動車總量調控,從源頭上控制機動車的過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