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表親千里遠,堂親萬年近,為啥?老農道出三個現實原因
觀古今故事,到如史我聞,人生哲理,古今智慧,與您分享。中國農村的俗語都是農民們根據自己常年勞作的經驗,總結出來的一些寶貴的東西。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們學習,弘揚和發展。在老祖宗留下的那么多俗語中,有很多俗語是關于農業生產的,也有很多俗語是關于氣象預報的,也有一部分屬于是關于人際交往和關系的俗語。
現在很多在外面工作的農民,回到家中第一時間就要想著陪陪父母,陪陪自己的家人。在陪伴玩家人之后,就要選擇買一些東西去走親戚了。但是在挑選禮品的時候就發現。有些親戚,跟自己的關系比較親切,就會選一些貴重的禮品,有些親戚,和自己的關系沒有那么親切,就是選一些比較便宜的禮品。對于這種現象,一個農村老人說出了一句俗語叫做:“表親千里遠,堂親萬年近”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
字面意思很簡單,那就是表親的關系就像是遠隔千里一樣,很容易生疏。而堂親的關系,即使過了一萬年,也會非常的親近。這就是這句話的字面意思。那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老農對此作出了解釋,說出了三個原因,非常的現實。
第一個原因就是姓氏,姓氏就是堂親和表親之間最大的差別,一般來說,只有堂親的姓氏才是一樣的,而表親姓氏則不一樣。不過也有一些地方,是隨母親姓的,不過還是比較少見。大部分人都是隨父親姓的。而表親則比較遠了,表親傳過幾代之后,關系就疏遠了,基本上不怎么聯系了。
第二個原因就是堂親一般住的比較近,和自己都是鄰居,至少是一個村子里面的。而表親則不一樣,通常都比較遠,平時來往的也很少。因此關系就不是很親近了,而堂親的關系則是比較親近的,因為住的比較近,而且經常來往,所以關系就很不錯了。在禮尚往來的時候,自然關系就越來越好了。
最后一點就是受到了傳統觀念的影響,在傳統思想中很多家庭里面,都是男性為主導而女性的地位并不高,這也就導致了堂親的關系更加的親密而表親的關系不夠親密。堂親之間的走動比較多,而表親之間的走動并不多。
當然,這句俗語里面描述的這種情況,現在偶爾也能看到。就是堂親要比表親的關系好,這也反映出了現在的親戚親疏關系,這里面的道理還是值得人們去品味的。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待這樣的俗語呢?你們在走親戚的時候有沒有別的什么俗語呢?可以互相聊一聊。學習古人智慧,指導今人生活。如史我聞,觀史知今,歡迎留言討論,感謝觀看。文章為原作者內容,圖片內容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