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會有某種神經損傷,如自主神經受損、近端神經受損、局部神經受損等。
而10個糖友中大概有2個在剛確診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周圍神經病變,得糖尿病的時間越久,出現神經病變的可能性越大。
這是因為糖尿病患者血管內的葡萄糖、甘油三酯往往處于較高水平。長期如此,能損傷向大腦發送疼痛信號的神經以及向神經供應養分的微小血管。
其中周圍神經,是讓我們能感覺到疼痛、寒冷、熱的一些神經組織,一旦出現周圍神經病變,我們的四肢、肌肉、皮膚等的感知就會出現奇怪變化,比如明明有大塊的傷口卻不知道疼。
周圍神經病變治晚了,可能導致殘疾、畸形等嚴重后果,及時識別很重要。
但有時,即使有神經損傷,也不出現任何癥狀。
如果,周圍神經病變沒有及時干預,可能導致以下嚴重后果。
1.感染、致殘
周圍神經病變的一個“副作用”是,你感覺不到,也就是說即使有輕微的割傷、水泡、燒傷或者而其他傷害你也不知道。而且,糖尿病會讓傷口愈合變慢,這就導致很多人直到傷害非常嚴重才知道,這中間有很大的感染風險。甚至到最后只能截肢、截腳趾來保住性命。
2.夏柯式足
嚴重的神經病變會讓腳的骨頭變脆弱,更容易出現開裂或者斷掉,導致腳部變形、腫脹、疼痛、摸起來很熱。
但因為患者感覺不到它,會繼續用腳走路導致變形。例如,足弓消失、腳面向下凸。如果發現的早,可以通過休息、矯正帶、矯正鞋等工具來治療,若嚴重則需要手術。
所以要通過檢查手段及時發現病變,避免繼續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傷。要知道,發現晚了,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就可能導致上面的嚴重后果!
自檢自查,加強護理,這很重要。每天用溫水洗腳,水溫在32℃到35℃之間為宜。然后檢查腳上是否有感覺不到的傷口、潰瘍或灼痛,看不全的地方可以對著鏡子看,記住腳趾縫也要檢查。平時休息時,可有意識的扭動扭動腳趾、抬抬腳,這能改善腳部的血液流動。
如果傷處數天不愈,及時到醫院檢查。
如果沒有特別情況,II型糖尿病,每年一次醫院檢查。I型糖尿病,可從青春期后或確診5年開始,每年醫院檢查。
醫生如何檢查?
1.非實驗室檢查分3步
檢查腿和腳。因為周圍神經病變主要從腳和腿開始,所以需要檢查腿和腳上是否有割傷、潰瘍、循環問題。
檢查平衡力和步態。通過走動、站立等姿勢來觀察平衡桿和走路的姿態。
檢查感知,包括溫度和細微觸碰等。比如在腳指頭和腳面放根細繩或音叉等,看是否有感覺。
2.血檢和尿檢
可檢查出血糖和甘油三酯(血脂)的水平,并有助于排除腎病、甲狀腺疾病、B12水平低、感染、癌癥、HIV/艾滋病、酒精濫用等需要救治的問題。
1.藥物治療。有些治療抑郁癥和癲癇的藥有助于減輕疼痛感,如去甲替林、帕羅西汀、加巴噴丁、普瑞巴林等,非處方止痛藥一般效果不大。局部麻醉藥利多卡因也有一定的效果。
2.理療。藥物治療之外,需要做一些康復運動,也就是物理療法,讓人感覺更好一些并幫助活動。
記住,沒有什么產品能逆轉已經造成的神經損傷,如果有,那一定是假的!
“問上醫”-來自古城西安的醫生團隊,為您分享科學實用的健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