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南之戰
軍臣單于三十五年(前126年)冬天,君臣單于在統治匈奴三十六年后死去,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為單于。
本來,君臣單于的繼承人是太子于單。但時任左谷蠡王的伊稚斜覬覦單于的寶座,起兵攻破了太子于單,自己做了單于。
太子于單跑到漢朝,漢武帝照例大行封賞,封他做涉安侯。可惜這涉安侯十分短命,沒幾個月就一命嗚呼了。
伊稚斜單于即位后,漢武帝再也沒有派來和親隊伍。既然撕開了臉面,那和親盟約就成了一張廢紙。
河南地的失守,對于匈奴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右賢王的轄區——匈奴的右部,直接暴露在漢軍的面前。
為了奪回河南地,伊稚斜單于又組織了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伊稚斜單于元年(前125年),匈奴騎兵兵分三路,大舉入侵代郡、定襄(定襄郡,高帝六年析太原、雁門二郡置,屬縣十二。郡治成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西北土城子)、上郡,殺略數千人。
尤其是匈奴右賢王,為一洗失地之恥,多次瘋狂入寇,搶掠邊境,甚至進入河南,侵擾朔方郡,殺傷劫掠吏民無數。
為打擊匈奴的囂張氣焰,元朔五年(前124年)春,漢武帝又組織發動了漠南戰役,以衛青為大將軍,率六將軍、十萬人馬,三路大軍同時出擊匈奴。
大將軍衛青率三萬騎兵,自高闕出擊匈奴。
另一路以衛尉蘇建為游擊將軍、左內史李沮為強弩將軍、太仆公孫賀為騎將軍、代相李蔡為輕車將軍,受衛青統轄,自朔方出擊。
第三路以大行李息、岸頭侯張次公為將軍,自右北平出擊匈奴。
衛青大軍經朔方出高闕后,向北出邊塞六七百里,直奔右賢王王庭。
由于右賢王太輕敵,自以為其王庭遠離漢塞,漢軍絕不可能至此,沒有作任何防備,而是在帳中與嬌妻美妾們飲酒作樂,直喝得酩酊大醉。
入夜之后,漢軍突然發動了猛烈的攻擊,把右賢王包圍了。
尚在醉夢中的右賢王被驚天動地的廝殺聲驚醒,僅與一名愛妾及數百名騎士倉惶跨上戰馬,連夜向北突圍而去,其部眾從裨王(小王)以下一萬五千多人,牲畜十多萬頭都被漢軍俘獲。
漠南之戰幾乎全殲匈奴右賢王部,不僅確保了朔方郡的安全,而且從中斷絕了匈奴單于主力與占據河西地區的休屠王、渾邪王之間的聯系,為爾后的河西戰役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匈奴伊稚斜單于為了報復漢軍所發動的漠南戰役,在同年秋天,派遣一萬多騎兵攻侵代郡,攻殺代郡都尉朱英,劫掠吏民千余人。
元朔六年(前123年)春天,大將軍衛青率領公孫敖、公孫賀、趙信、蘇建、李廣、李沮六將軍,十多萬大軍出定襄數百里,直接與匈奴單于主力開戰,斬首數千人之后退回漢塞。
休整月余之后,衛青率六將軍再出定襄擊匈奴,斬首萬余人。但右將軍蘇建、前將軍趙信所率三千騎兵卻與單于主力相遇,激戰一日后,漢軍損失殆盡。
趙信見形勢不利,率殘部八百余騎投降了匈奴。趙信原是匈奴小王,降漢后被封為翕侯。
趙信陣前降敵,蘇建處境更為困難,于是棄軍而逃,只身而歸。
這是自衛青出師以來首次受挫。漢軍損失三千多騎兵與二位將軍,幸運之神似乎正從他的身邊離去。但在這次戰役中,年僅十八歲的霍去病卻以果敢無畏的氣概遠離大軍,長途奔襲,獨自立下了戰功,引起武帝的注意,成為一顆迅速升起的黑馬。
伊稚斜單于得到趙信后大喜過望,立即封趙信為自次王,表示其權威僅次于單于,并將自己的姐姐嫁給他,在闐顏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南面的一支)筑趙信城而居。
趙信降漢后曾封侯拜將,對漢軍情況相當了解,知己知彼,因此向單于建議將匈奴主力遷徙至大漠深處,遠離漢塞,誘使漢軍深入,以逸待勞,等到漢軍疲憊不堪之時再大舉反擊。
單于聽從了趙信的建議,將匈奴主力遠移至漠北郅居水(今蒙古國烏蘭巴托西南的鄂爾渾河)上游山區。鄂爾渾河東岸(今哈拉和林)即為單于庭故地,西岸的和碩柴達木湖畔為龍城,又稱龍庭,為匈奴人祭天、諸部集會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