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對西藏的統御由來已久,皇太極時就遣使致書西藏的可汗和大喇嘛,順治帝對西藏問題的處理,就是對其父祖策略的成功延續。早在1642年,厄魯特蒙古和和碩特部領袖顧實汗,在五世達賴喇嘛的邀請下,率軍入藏,推翻的統治衛藏20多年的噶瑪噶舉教派的藏巴汗政權,成為西藏及青海地區的最高權力者。
這個地域空前寥廓的國家里,多民族聚居共存,處理好與邊疆各民族的關系,成為了入關后順治帝穩定政權的新挑戰,在扶持顧實汗的同時,順治帝還大力扶持達賴喇嘛,順治九年,五世達賴洛桑加措率領班禪及顧實汗的代表一行三千人赴京,經歷了長途跋涉,終于在年底抵達北京,經過反復斟酌,順治帝采用了一種特殊的方式迎接五世達賴一行,相聚那天,順治帝以田獵為名,與達賴相會于南苑獵場。
公元1722年,69歲的康熙帝因病去世,這位南征北戰,也為治理社稷江山而奔勞一生的皇帝,為清朝開啟了大治的時代,也基本奠定了一個統一國家的雛形。這一年,45歲的雍正皇帝登基,他在位13年,然而剛剛即為的雍正皇帝卻面臨著西藏分裂的挑戰,就在清軍驅逐策旺阿拉布坦的過程中,和碩特親王羅卜藏丹精以及青海和碩特各部首領曾隨清軍入藏,出了不少力,清廷為表彰他們的功勞,分別給予賞賜,并重新進行了人事安排,但早就想獨霸青海、西藏之地的羅卜藏丹津對清廷的安排大為不滿。
羅卜藏丹津于雍正元年發動的反清武裝叛亂,正式宣布要恢復先人的霸業,即據占西藏,遙控青海,剛剛登上皇帝寶座不久的雍正帝希望羅卜藏丹津能罷兵和睦,但羅卜藏丹津根本不聽勸告,清廷的反應迅速而強烈,雍正二年二月,雍正帝任命年庚堯為撫遠大將軍,從西寧急行軍,夜襲羅卜藏丹津,還在酣睡當中的羅卜藏丹津慌亂中換上女人的衣服,投奔準噶爾汗國,僅用十五天的時間,清軍便把面積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納入到管轄之下,解決了青藏地區的問題后,雍正帝又把視線轉向準噶爾部。
雍正五年,策旺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爾丹策凌繼立,雍正七年,清廷決定兩路進軍西北,以解決準噶爾部的威脅,一直到雍正十一年冬,元氣大傷的噶爾丹策凌向清廷求和,雍正帝決定議和,希望準噶爾和喀爾喀兩部的游牧界限明確劃分,永息兵戈,準噶爾汗國的存在,客觀上使得清朝西部疆域保持了完整。
公元1735年,雍正帝去世,其子弘歷繼位,年號乾隆。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南巡,這是一次歷時100多天的長途旅行,此次旅行,乾隆拜謁了明太祖陵,還登了泰山,乾隆帝放眼天下,可謂國泰民安,他心靜安逸,他發出諭旨,提倡百姓開墾荒地,以增加糧食產量。60年后,全國土地大約增加四五千萬畝,人口增加過億。
25歲登基,在位60年的乾隆帝,回顧他的平生,認為做了兩件大事,一件是用兵新疆,一件是六次南巡。公元1745年,乾隆執政第十年,久與清廷為敵,雍正帝一直沒有剿滅的噶爾丹策凌病逝,達瓦齊成為準噶爾部首領,1754年,策妄阿拉布坦的外孫阿穆爾薩納被達瓦齊擊敗后,率兵投降了清朝,十一月,乾隆帝從北京乘馬,疾馳三日,冒著嚴寒趕到避暑山莊,接見阿穆爾薩納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