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每當慈禧出現不適,都會按摩眼窩、腰窩、腋窩等“養生窩”,
常常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被稱為宮廷養生“第一窩”。中老年人不妨借鑒宮廷養生按摩“第一窩”的方法,可達到良好的抗衰老效果。
即眼眶之內的柔軟區域。中老年人患高血壓及失眠均與陰陽平衡失調有關,眼窩是手足太陽、足陽明等交會之處,可調理人體陰陽平衡。
1.輕閉雙目,用食指指腹在眼皮上分別順時針、逆時針緩緩地旋轉按摩各10次。
2.端坐凝神,先用力迅速地眨眼15~30秒,再緊閉雙眼5秒后睜大雙眼3~5秒,并將視線移至鼻尖處注視3~5秒。
3.雙眼分別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環視運動6~8次,幅度盡量大。
身體內的毒素就像河里的沙子會淤堵在有坑、有窩的地方一樣,易聚在腋窩、肘窩和膝窩處,所以只要常去拍揉身體上這三個窩就可排清毒素了。-
即耳垂后方的凹陷處。耳后窩深層分布有迷走神經,通過刺激可使迷走神經興奮,促進胰島素的分泌,從而有效降低血糖。此外,還可預防糖尿病并發癥。
怎么按?雙手拇指緩緩用力按耳后窩,慢慢吐氣,持續5秒再松手,如此反復按壓10~15秒,每天午飯和晚飯后半小時按摩1次。
喉結下方、胸骨上凹陷處。刺激頸窩可減弱神經系統對喉部及呼吸道黏膜刺激的興奮感,止咳平喘。
怎么按?用食指的指腹按揉頸窩,每次100圈,一天3~4次,力度以微微酸痛為宜。一般半小時后可緩解咽部不適。
心臟疾病多為氣滯血淤、心脈痹阻所致,刺激腋窩可寬胸理氣、調整氣血,改善心悸、胸悶、氣短等。
怎么按?醒來仰臥在床上,左手四指并攏(大拇指除外)置于右腋窩內,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每20圈交換1次,共按摩200圈,再換右手以相同的方法按摩左側腋窩。
腰部脊柱左右凹陷處。按摩腰窩有瀉火通便的功效,對大便秘結、痔瘡疼痛等療效顯著。
1.兩手對搓發熱后,緊按腰窩處,稍停片刻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骨部位,連續做50次,每天早晚各1次。
2.迅速收縮、放松肛門周圍肌肉,持續10秒,間隔10秒,連續做10次。
位于膝關節的后方,屈膝時比較明顯,呈菱形。腘窩內充滿脂肪,有重要的血管、神經通過。
方法:取坐位或俯臥位,自己或請家人用兩手虛掌著力,連續不斷地拍打兩側腘窩處。
位于肘關節前方,為三角形凹陷。肘窩的淺部有肱二頭肌腱膜,深部充滿疏松結締組織,并有血管、神經干通過。
方法:取坐位或仰臥位,一側上肢伸直,肘窩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虛掌著力,兩側交替拍打各100~200次。如果是家人幫助拍打,可兩側同時進行。
作用:拍打肘窩有行氣活血、散淤祛毒的功效。如用于預防中暑,必須多拍,直到拍出紫印。
俗稱“胳肢窩”,位于肩下方,上臂與胸臂間凹陷處。為頸部與上肢間血管和神經通路,是腋窩動脈、靜脈、臂叢、腋淋巴結群組織的集合處。
方法:左手上舉,手掌向上,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舉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復操作5遍。
作用:經常拍打肚臍窩可起到安神寧心、調和氣血、舒肝利膽、益肺固腎、通利三焦、調暢經絡的功效。
即人體腰骶部形成的“窩”,肥胖者以及孕婦此“窩”更加明顯。腰骶窩是人體最“忍辱負重”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傷害。因此,平時多拍一拍,大有裨益。
方法:取屈肘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虛掌著力,縱向或橫向連續拍打腰骶部,反復3~5遍。尤其是骶骨兩側,用力可稍重。操作時,拍打要有節奏,力量由輕而重。
作用:此法有通調氣血、促進循環、疏松筋肉、清熱消暑、消除疲勞等功效。
注意事項:操作者拍打的力量應由輕而重,再由重而輕,連續反復幾次即可終止。另外,在用虛掌拍打體表前要注意沉肩垂肘,腕部放松,掌指關節微屈成虛掌,五指并攏。在拍打時要平穩而有節奏,拍打后迅速提起,拍打的部位要準確一致。孕婦以及月經期女性要慎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