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平安打電話要你去的,看了這篇文章也許有點啟示,同時去平安做業務員的,多了解幾個公司也許有更好的選擇,買平安保險的,我就不用多說了,一個對待自己員工都如此的公司,對自己的客戶我覺得好不到哪里去。
|
轉:被投訴冠軍平安保險公司之七:投保人不平安
平安保險公司,作為被投訴最多的保險公司,作為誤導客戶最多的保險公司,中華品牌網發現,平安保險的投保人并不平安。
平安保險公司,每天強力播出“中國平安,平安中國”這個廣告,實在是一個極大的諷刺,這個公司是在各種輿論中大賺其錢。“平安中國”這個廣告詞,即包涵對于國家平安的祝愿,更是對自己商業利益,公司知名度和權威性的塑造。一方面祝愿國家平安,另一方面把客戶、把國置于不平安境地。
中華品牌網通過研究,發現平安保險的投保人,其實很難平安。
一、誤導承諾下投保人難平安。
相關部門一再發出統計數據表明,平安保險公司是誤導客戶最多的保險公司。其實這里的誤導,通俗一點說,說是“騙”。
在《被投訴冠軍平安保險公司之四,走在口頭合同和書面合同之間》中,中華品牌網研究發現,平安保險公司的買賣基本上是由業務員上門介紹,客戶聽了業務員介紹后,認為可以,則同意購買。然后,平安保險公司提供保單、合同、發票,客戶則核對合同,支付保費。從客戶的眼光看,所謂的書面合同,是對口頭合同的確認。因為口頭合同,畢竟是他們達成投保識的基礎。而在達成購買意向前,客戶并沒有看到這個書面合同。一方面有些業務員信口開河,大量許諾,他代表著公司對外談判;另一方面,公司又出具一份投保人看不懂的、很晦澀的、很長的、很專業的、對投保人不公平的書面合同。他們對于業務員(對外應該是公司的代表)的承諾一概不承認。也就是說,投保人聽到的業務員介紹,完全沒有意義的,也是不被平安保險公司所認可的,但這是投保人購買保險的原因和依據。同樣,平安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可以在外面隨便說,隨便承諾,這些是保險公司不管的,它只管在最后出具那份投保人看不懂的、很晦澀的、很長的、很專業的、對投保人不公平的書面保險合同。
在上篇《被投訴冠軍平安保險公司之六,員工是陡峭拋物線》中,中華品牌網也分析到,一是快來快去,留存率低。大多數業務員也只能放棄長期服務的態度,采用短線操作,主動誤導客戶。二是劣幣驅逐良幣,被迫誤導投保人。因為你不誤導別人會誤導,虛夸的人會占便宜。三是酷的業績壓力,迫使業務員誤導。四是高投訴率,業務員容易收獲正式投訴和心理投訴。
在這種業務員的引導、介紹、服務下,投保人會平安嗎?
二、業務員蒸發后投保人難平安。
因為業務員在平安保險公司內的活動軌跡,最多的表現是一條陡峭的拋物線。快來快去,寬進嚴出,所以,絕大多數的業務員不會在公司超過1年,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的投保人,你期待的后續服務會失望。
投保人信任了這個業務員,信任了他的一系列承諾,購買了平安保險,但是,這個業務員馬上就離職了,業務員的所有承諾,不管他以后是否承認,都化為泡影。客戶能平安嗎?
三、不平等格式合同下投保人難平安。
如平安鴻利終身保險條款(分紅型)第七條“如實告知。訂立本合同時,本公司應向投保人明確說明本合同的條款內容,特別是責任免除條款,并可以就投保人、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書面詢問,投保人、被保險人應當如實告知。”
這是業務員是否向投保人明確說明了合同條款,是無法證明的事情,因為沒有錄音,并不知業務員是如何說明的,其說明是否合理、全面、準確。但是,平安保險要求投保人面對業務員的所有詢問,卻都要如實告知,不管業務員是否問到,如果其病情沒有告知登記,在生病時都不會賠付。
在《被投訴冠軍平安保險公司之三,信親人還是信合同?》中,我們曾列舉保單號為P117100001655495的《平安康泰》保單案例,2005年8月24日被保險人突發左側顳葉血腫、腦疝,10月1日凌晨去世。2006年1月6日,平安公司人出具第200500269212號人身險理賠單,以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為由拒賠,不屬于保險責任范圍,作退保處理。理由是2001年3月29至4月30日,被保險人因患蛛網膜下腔出血住院的情況在保單中沒有告知平安公司人,沒有盡到告知義務。投保人認為,2001年3月住院與此次死亡沒有直接因果關系。時隔4年之久,被保險人死亡是左側顳葉血腫、腦疝,不能說該病與2001年3月所患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具有直接因果關系,保單中也沒有列出有此類病史的人不能參加此類保險,并且,當時的業務員也沒有詢問投保人是否有這類病史。
另如第十條,“保險金的申請。三、本公司收到申請人的保險金給付申請書及上述有關證明和資料后,對確定屬于保險責任的,在與申請人達成有關給付保險金數額的協議后十日內,履行給付保險金責任。對不屬于保險責任的,向申請人發出拒絕給付保險金通知書。”看似這里有個10日的期限,實際上是個陷阱,完全沒有意義。除非投保人與保險公司達成理賠協議,否則,平安保險公司可以一輩子不把錢賠給你。投保人滿意而平安保險不滿意,投保人拿不到賠償;不管投保人是否滿意,只有平安保險滿意了,雙方才可能達成賠償協議,投保人才可能得到賠償。如果投保人不滿意其賠償,可以等一輩子。完全沒有理賠的時間期限。
諸如此類,平安保險公司有很多的合同條款,對于投保人而言,是不平等,不公平的,但這是他們的格式合同,就是這樣,你愛買不買。只要買了,就難以平安。
四、晦澀合同下投保人難平安。
正如以上的這些條款,除了不平等不公平,還使用了很多專業詞語,一般人不可能明白,相當晦澀。就以上這個平安保險的保單,要想完全看懂,必須精通法律、保險、醫療、財務等等專業知識。試問有哪個投保人又是主治醫師,又是律師,又是注冊會計師,又是保險管理人員呢?如果你不是,抱歉,你將看不懂這個保單。
即使你是專業人士,你也很難明白這個保單,因為平安保險,把一些專業詞語,又進行了演變,投保人就更加不懂。
如平安鴻利終身保險條款(分紅型)第十九條,“投保人解除合同的處理。三、投保人要求解除合同的,本合同自本公司接到解除合同申請書之日起,保險責任終止。除第一項規定外,本公司于收到上述證明和資料之日起三十日內退還現金價值,但未交足二年保險費的,本公司扣除手續費后退還保險費。”這個“現金價值”,通常意義上講,就是你交了多少現金的保費,這個價值就是多少。但是,中華品牌網一看,發現現金價值通常只有所交保費的五分之一。即便是注冊會計師,也很不明白。實際上,這就是我們財務中常說的折現價值。
在生病理賠上也是這樣,除非投保人在被平安保險認可的醫院、得了認可的病癥、使用了認可的醫療方法,才能得到賠償。所以后來有了個笑話,中國消費者報副總編李曉光說,那個時候曾經有人對重大的疾病險,基本到理賠程度的時候,這個人基本上差不多要死了。
平安保險這種晦澀合同,所以看不懂,投保人買了個看不明白的東西,當然會難以平安。
五、貨幣貶值下投保人難平安。
平安保險有很多投資型的險種,在這種貨幣貶值、通貨膨脹率較高的情況下,投保人不劃算,難平安。
六、主副險種下投保人難平安。
對于投保人而言,絕大多數人買保險,是因為醫療。巧的是,平安保險的主險是不包括醫療的,只有附加險才有“住院安心”、“重大疾病”等險種。只有買了主險,才能買附險。
投保人必須每年都交主險,但是附險是一年一審核,一繳付。如被保險人得了糖尿病,保險公司按附加住院醫療保險賠付,一年期的附加險在今年核保時此病屬于未治愈疾病,按規定責任免除。所以以后被保險人再得了這個病,就不給理賠了。
南省岳陽市的被保險人鄒小敏,1997年在平安壽險岳陽中心支公司投保20年 “平安長壽”險兩人10份、15年“平安永樂”險1人5份,附加10萬元“意外傷害” 險2份、“住院安心”險1份至今。 2001年6月單位組織體檢發現患了血吸蟲病,入住醫院治療30天。平安保險公司先是脫離條款求免賠,轉而拒絕續保。后來,轉而增加續期核保責任免除“對血吸蟲病及其并發癥和后遺癥引起的住院治療除外責任;除外期限為15年”附加條約。
很多疾病,到第二次就開始責任免除,所以,很多重大疾病,得到的保障非常有限。
但是,即便平安保險公司拒絕續保附加險,主險還必須交,不然,就只賠付一點現金價值完事兒。
這是,投保人繼續交錢也不爽,不再交保費也很虧。怎么會感到平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