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中午不睡,下午崩潰。忙碌了一個上午,腦子本就昏昏沉沉,再加上現在天氣悶熱,身體更加吃不消,吃過午飯后只想瞇眼睡上一會兒。
網上都說午睡有不少好處,但自己每次睡午覺卻像是開“盲盒”,時而神清氣爽、渾身輕松,時而越睡越累、全身無力……午睡真的對身體好嗎?要想實現這些好的健康功效,應該怎么睡才對呢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中午的11時~13時是心經當令的時間,這個時候小睡一會兒有助于養心。
第二屆國醫大師張大寧有個堅持了20年的養生方法,就是睡子午覺。張老認為午時陽氣最盛,睡午覺有助于補充體內的腎陽。[1]
現代研究同樣表明,睡個好午覺,能給身體帶來諸多好處。
即便是短短幾分鐘的午睡,也已被證明對舒緩疲勞、補充體力有好處。適當午睡,還有助于提高人的敏銳性,改善工作和學習效率。
現代人總是要長時間對著電腦、手機,很容易出現眼疲勞,眼睛又干又澀。而中午閉眼小睡一會兒,眼球睫狀肌可以得到休息時間,淚腺開始大量分泌淚水,滋潤眼球,從而幫助預防干眼癥和視力下降。
睡覺可以促進大腦細胞的修復。2012年一項長期研究表明,日間小睡的人,2年、10年后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較小。今年1月,我國學者發表在BMJ子刊上的另一項研究則顯示,規律午睡對于提升思維敏捷性有一定好處。
適當午睡,能幫助維持體內激素分泌平衡,從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可能。據有關報告顯示,每日午睡30分鐘,每周睡3次午覺的人,心臟病死亡風險要比不睡午覺者低37%。
德國的睡眠專家發現,每天下午1點時如果能睡個短覺,可以激發體內淋巴細胞的活性,從而增強人體免疫力,減少病菌侵害人體的機會。
那“適當”午睡、睡個“好”午覺,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要想擁有高質量的午睡,首先要控制好睡覺時長、掌握正確的睡姿。
午睡并不是越久越好,一方面,下午睡久了,晚上容易睡不著;另一方面,午睡時間過長,反而可能給健康帶來風險。比如:
① 廣州醫科大學研究團隊發現,與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時間<30~40分鐘,可能會改善夜間睡眠不足者的心臟更健康,但午睡超過60分鐘的人,全因死亡風險反而增加了30%,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增加了34%;
② 美國的一項研究則發現,與每天午睡小于1小時的人相比,午睡時間超過1小時的人,無論夜間睡眠質量如何,患老年癡呆的風險都會高40%;
③ 2017年的一項觀察性研究分析得出,每天午睡超過1小時,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增加31%。
建議:一般來說,將午睡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即可,這樣既能防止損害夜間睡眠,又能對健康有較多益處;實在勞累的,可以適當多睡一會兒,但最多不要超過1個小時,否則人體進入深度睡眠,醒來后反而可能身體疲憊、精神迷糊、反應遲鈍,影響下午的學習、工作。
趴桌上睡是常見的午睡姿勢,但這個睡姿并不推薦。
因為趴著睡時,胳膊的血液供應容易不足,大腦也容易缺血、缺氧,睡醒后很可能出現手臂酸麻、頭昏、眼花、耳鳴等癥狀。
若是壓迫到了眼周,還可能使眼壓增高,長期下來會造成視物模糊,甚至增加青光眼的發病率。
而且,長時間趴著睡還會損害腸胃道及脊柱健康,反酸、脹氣、彎腰駝背等問題都可能找上門。
建議:在家可以在床上進行午睡。在辦公室里,若條件允許,可以放一個折疊躺椅;不方便時,則可以考慮靠在椅子上,采取一個后仰角度較大、呈半臥位、腿盡量伸直的姿勢。
靠在椅子上午睡時,可以在頸部墊一個U型枕,讓整個身體均勻得到支撐,睡得更舒服。
眼罩、耳塞可以減少環境中的光線、聲音對睡眠的影響,讓自己更好地進入休息狀態。
空調口、風扇口雖然涼爽,但對著吹容易引起感冒、頭痛、肌肉酸痛、關節痛等問題,所以大家盡量不要在風口位置午睡。體質較差的人,可以在胸口及腹部蓋一塊小毯子,以防感冒。
睡醒之后可以喝一杯100~200ml的溫水,既能緩解口渴,又可以改善血液循環,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最后提醒大家,若是中午實在睡不著,那也不必勉強自己。至于本身夜晚就入睡困難的朋友,那中午最好也不要再睡了。
中午睡的時間太長,身體反而可能更加疲憊。一般午睡時長控制在多久比較合適呢?
參考資料:
[1]BRTV養生堂. 2018年10月2日節目“問道大國醫之張大寧1”.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