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讓孩子去包容大人,是不可能的任務


* 精神分析取向咨詢師入門學習營持續開班中,本期內容是李亞老師的精彩答疑

喜歡心理學,喜歡精神分析,但我適合當心理咨詢師嗎?
我自己也有不少個人問題還沒解決,對自己的關系也有很多疑問,
那我又該如何成為心理咨詢師呢?這條路有什么“捷徑”嗎?

這是很多剛接觸精神分析的讀者們的疑問和苦惱,為了讓大家用最短的時間了解咨詢師這個行業,以及判斷自己是否有志于成為一個心理咨詢師,UM心理重磅推出《精神分析取向咨詢師入門學習營》。

這門課程由6節課組成,內容全是干貨。從精神分析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和價值到咨詢師必備的特質和能力新手成長為執業咨詢師的路徑真實的心理咨詢現場是什么樣子......學員都能夠從這個短小但精悍的課程中學到。

以下為課程中李亞老師回答學員問題的精彩內容。



提問:當這個母親作為凸面涵容的容器,對孩子傾瀉太多的負面情緒,然后導致這個孩子長大以后既不能夠親近母親,然后又在深層割舍不下母親,想問一下從哪里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很有代表性,在我們很多人的成長過程當中,很多家庭都遇到過這樣的狀況。

媽媽本來應該作為一個容器去涵容孩子的情緒。

但是有些媽媽,因為自己成長過程當中的一些創傷,不僅不能夠去涵容孩子的情緒,反而還要讓孩子作為容器,要經常給孩子訴苦。

孩子就要去包容母親,那么這樣的孩子,容易形成一種矛盾型的依戀。

就是他既不能夠靠近,他也不能夠太離開。因為靠近會讓他感覺很被吞噬,感覺非常地被使用,被剝奪。

但是他又不能夠離開,為什么呢?因為離開讓他內疚。

因為這個媽媽太虛弱了,自己沒有能力去照顧好自己,就會讓這個孩子感覺我如果把她丟下,我如果離開她,媽媽就活不下去了,這會讓他感覺很內疚。

而我們知道要讓一個孩子去照顧媽媽,讓一個孩子去照顧大人是個不可能的任務。

所以我們要從哪里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要開始學會看到自己的這種很罪疚的感覺,這個罪疚的感覺是一個多余的部分,是我們承擔了不該承擔的責任,因為要一個孩子去照顧大人是不可能的。

而由此而導致的內疚感,覺得“我不可以離開,我如果離開,我媽媽就活不下去”,這個部分是我們承擔了多余的責任,所以我們要學會設立自己的邊界,把不該自己承擔的這個部分還給別人。

我只能夠比較籠統地從一個大體的方向上去談這個問題,我們真的怎么樣才能做到?因為說起來簡單,我們要緩解我們的罪疚,把這個不該自己承擔的部分還給別人。

說起來是簡單的兩句話,但是真的要達成這個目標,可能要走一段路程,但是我們要學會內觀,學會去覺察我們內在到底發生了什么,只有看到了這個,才能夠慢慢的設立邊界,開始獨立。



提問:想問一下老師,如果我無法做到一個凹面的涵容,我總是急著把我的情緒丟出去,甚至我還會對我的孩子總是有言語的傷害,比方說我跟孩子講,“你要不走的話,我就不管你了”等等,那我應該從什么具體的方面入手去改變?

首先,我覺得我們要肯定一點,就是這個提問者,你首先已經看到了,那一刻你的情緒是失控的。你也看到了,這個情緒失控對孩子是有傷害的。

我們說看到了就是改變的開始,如果我們都沒有看到自己的這個部分,還是會感覺這都是孩子的錯,就是你不聽話,跟我無關,那這個就沒法談改變了。

首先,我們會看到這是我涵容不了我的情緒,我把自己的東西丟給了我的小孩,看到這是我們自己內在涵容的能力不夠,去覺察自己的這個部分,這是改變的開始。

其次,雖然說只是簡單的這么一句話,也許不同的人來講,背后的動力是不一樣的,所以我也很難給一個辦法,然后這個辦法就可以涵蓋所有的情景,為什么這么說呢?

你看有的人說你不走我就不管你了,同樣的一句話,有可能對于某些人來說,他說這句話背后的動力可能就是這個人非常的控制,他會不相信他的孩子離開他也可以做得好。

他會感覺說你必須得我看著,必須得我管著,必須在我的目光所及的地方,如果你離開我,我會覺得你過不好,你活不下去。

那么對于這種人來說,背后是極度的控制和對這個孩子的不信任。

再往底下說是我們自己內在的沒有安全感,會感覺這個孩子一旦離開我們的掌控,離開我對他的管理,只要他走開一點,他就過不好。

這個是我們背后自己的控制和沒有安全感。

而對于另外一個人,他也說同樣一句話,可是他背后的動力不一樣。

另外一個人說你不走我就不管你了,他有可能是他內在很無力,他應對不了,他只能夠通過恐嚇和威脅,用這種極端的情緒,才能夠讓別人聽自己的。

這個大家應該可以體會得到,那這個背后是什么呢?

這個背后的動力其實是自己非常的虛弱和無力。所以我只能夠恐嚇別人、威脅別人,別人才能夠聽我的。

這是一種既傷自己又傷對方的表述方式,背后是自己感覺很無力:我沒有辦法了。

所以不同的人來講這句話,背后的動力是不一樣的,我們還是要去看:我為什么要講這句話。

到底是因為我太控制了,你不聽我的就不行;還是說我自己感覺很無力,好像好好地說,別人不會聽我的,我只有用一種自殺式的方式,或者我用一種恐嚇的方式,我要嚇唬別人,我才能夠讓別人聽我的。

我們要去看我們背后的動力是什么,其實如果當我們看清楚我們到底干嘛要講這句話,才能夠針對性地來做一些改變。

還有一種情況,我假設說這句話的人,既不是太控制,也不是因為太無力,就是因為拿一個沒有規則的孩子沒辦法,也有這種情況。

有的孩子他就是不遵守規則,尤其是在三歲左右的孩子,甚至有的時候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就是不遵守規則,就是跟你對著干,而我只是拿一個沒有規則的孩子沒辦法,那如果是這種情況怎么辦呢?

這種情況,我們要發展一種游戲的能力。

我們想讓一個三歲的孩子樹立規則的話,可能不能僅僅用一個對待成人的方式跟他講道理,或者說“你得怎么樣”,或者恐嚇他。你恐嚇他有的時候短期有用,但是我們也知道這個恐嚇是會對這個孩子造成一定的傷害的。

我們可以發展一種游戲的能力。比方說你可以給他五分鐘,或者幾分鐘,或者你給他創造一個什么樣的游戲,讓他可以跟你玩這個游戲,然后慢慢地遵守規則。

我們可以跟他玩起來,用一種孩子的方式跟他相處。



提問:我從小到大,我幾乎沒有被父母凹面的涵容,那導致我對建立深入的關系很恐懼,我有融合的焦慮,怎么破?如果想轉行做心理咨詢師,有什么路徑呢?

好,我首先要跟大家講的是。做心理咨詢師沒有捷徑。我們一定要說有什么捷徑,那最快的方法當然是我們自己去被分析。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就是沒有被有功能的父母很好地涵容過,但還是有很多人可以走上心理咨詢師這條路,而且做得不錯,為什么呢?

這也說明過去的創傷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被修復的。

這個修復來自兩個部分,一個部分來自自己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向內看,多了解自己;另外一部分,來自于自己去被治療,在一段新的關系里面去看到這個部分,去修復這個部分。

我嘗試用精神分析來解釋你為什么會這么恐懼被吞噬的感覺,似乎一靠近就怕失去你自己。

吞噬,是說你怕邊界被突破,然后完全沒有自己了,完全地把自己敞開貢獻,最后完全無法控制了。

如果我用精神分析來講,這個東西我可能可以講好多出來,對吧?最后的理論可以講好多,這種狀況我也可以講好多。

但是我還是會認為我們看到自己是一部分,第二部分要在關系里去修復。

因為如果我們看到了這是我的創傷,這就是我害怕被吞噬,我都看到了,可是我還是不敢呢,所以這個部分還是得在一個關系里面去修復。

你要去體驗,去體驗你那么恐懼邊界被突破,那么害怕會敞開,那么害怕去信任,但是又那么渴望去信任。你很怕你靠近了之后,然后你會被怎么對待,你需要在與另外一個人的關系里面去體驗你的這些東西,你的恐懼才能夠被理解。

你的憤怒可以表達你的推開,而你不斷地推開的動作,背后是你的恐懼。

你的恐懼被另外一個人理解,憤怒被另外一個人涵容,只有在這樣的關系里面,你才會去有一種新的體驗,這個體驗是別人靠近了,你也沒有被吞噬。

但是這個一定要你去體驗,你才會有這種由內而外的一種放松和認識,而不是說僅僅我們在頭腦上知道。

所以如果我有什么建議的話,你要轉行做心理咨詢師,我就建議你自己去找一個咨詢師來做個人體驗,去在這個關系里面,體驗這些感受是如何被理解的,然后又是如何被松動的。



提問:老師我想問一下,有的時候我遇到一個談話的對象,他會覺得你給出了很多的解釋。但是呢,他的訴求就是想從你這里得到辦法,得到具體的措施,就想知道那我該怎么辦,總是詢問建議,得不到他就會很失望,覺得沒有幫助,這種情況該怎么辦?

其實這種情況,在我們做心理咨詢的時候,是經常會碰到的,尤其是當我們做新手咨詢師的時候,是經常會碰到來訪者來問你要辦法。

然后你可能給出了很多的解釋,甚至很多動力學的解釋,可是他覺得不夠,不行,我就是要辦法,你也沒有解決我的問題,我的痛苦還是在怎么辦?

我們要從兩種情況來看。

第一種情況是,你給了他很多的解釋,跟他講了很多,可是他還是問你要辦法;
第二種情況是,你沒有理解到他,他的焦慮沒有被你擊中,所以他才不斷地要辦法。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

比方說有一個人來跟你講,他發現自己不能拒絕別人。在生活當中,我們可能經常會聽到有人來跟我們講,在咨詢當中也經常有人來跟我們講,說自己很難拒絕別人,拒絕別人會覺得很內疚。

大家可能都是說的同樣一個問題,可是背后的動力可能完全不一樣。這個來訪者你們一起來討論了之后,你可能會聽他講一些具體的事情,也會問他是什么樣的情況。

比方說發生了什么,讓他有這樣的一個發現。

他跟你講完,你們討論之后,你發現他不能夠去拒絕別人是因為他害怕他拒絕別人會顯得自己太小氣了。

他只要感覺他有一點責任,只要感覺這個拒絕里面有一點點是他的錯,他就不能放過自己,就不能夠饒恕自己。

他要確認跟他一點關系都沒有,完全不是他的錯,不是他小氣,不是他想太多,不是他怎樣他才可以坦然地心安理得地去拒絕別人。

然后最后我們就會發現,他要把他自己放在一個絕對受害者的位置:“我是無辜的,我是受害者,我一點責任都沒有,我一點錯都沒有”,只有這樣他才可以坦然地去拒絕。

對于這個來訪者來說,當他看到這一點之后,也許他就可以在下一次這種情況再發生的時候,可以照顧自己的感覺。

他就可以說,我不需要完全把自己放到一個受害者的位置,我不需要一定把自己摘得完全是一張白紙、一個空白,一點錯都沒有的時候,我才可以拒絕。

其實他不需要你教他辦法的。

所以我說第一個部分,如果一個人呢,一個來訪者,他老是來問我們,那我怎么辦呢?

怎么辦,我們自己首先心中就要警醒,我沒有懂他,他真正焦慮的部分沒有被擊中。如果大家自己有被分析,有做個人體驗這樣的話,你們就可以去體驗到:

當你的焦慮升起的時候,你的咨詢師是怎么擊中那個焦慮的。當那個焦慮被理解,被擊中了之后,你的焦慮是怎么放松下來的。

你有這樣的體驗,你就可以明白,真正的解決焦慮不是給辦法,是理解他,言說他,看到他。這個才是真的可以緩解我們焦慮的辦法。

好,這是第一種情況,如果一個人老問你怎么辦,我們首先要反省,是不是我們沒有理解到他。

那么還有一種情況,不是我們的問題,而是來訪者可能不適合動力導向的咨詢。

動力導向的咨詢,對人是有選擇的,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什么樣的人適合呢?是有思考空間的人。他有思考能力,有一個空間去想這些東西。

就拿我剛剛舉的那個例子來說,這個人他可以跟我們一起討論,他為什么那么害怕拒絕,然后你給的這些解釋,他可以在自己的心智空間里面去思考。這樣的人才適合動力導向的。

如果你這些你都做到了,你去理解了他的焦慮,但沒有用,他還是會問:“那我要怎么樣才能不把自己放在絕對受害者的位置上?”顯然他不能吸收你的這些思考,不能吸收你對他的理解,很有可能是他不適合動力導向。

這種情況下,可以推薦來訪者嘗試其他的流派,比如認知行為治療等,咨詢師需要有甄別的能力,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精神分析動力導向的心理咨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心理學:自我否定引發的抑郁、焦慮、自卑等常見心理問題
心理工作服務如何陪伴家長和孩子過渡疫情沖擊—“抗擊疫情,心理援助”公益項目系列培訓第37講
真正的聽見,是放下自己去體會他人
【視頻 文字稿】張海音:如果我有幸,在咨詢室陪你成長
我總是焦慮怎么辦?試試這些方法吧~
回歸論文:回歸療法“畫循環圈”技術在臨床中的的使用初探——王婷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东县| 冀州市| 策勒县| 运城市| 香河县| 沁水县| 鹤山市| 青海省| 奎屯市| 海晏县| 正安县| 白河县| 靖边县| 澳门| 抚宁县| 荥阳市| 泰安市| 平阴县| 龙南县| 叙永县| 洪江市| 江西省| 宁德市| 阜新市| 高清| 延川县| 班戈县| 高要市| 盱眙县| 手机| 都匀市| 福建省| 灵寿县| 武陟县| 德惠市| 临夏县| 丰原市| 澄迈县| 五大连池市| 大方县|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