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硬化疾病中最常見最中藥的類型。動脈硬化是動脈壁增厚、變硬而失去彈性,可累及人體大、中、小三類動脈。
(1)動脈粥樣硬化的癥狀
主動脈粥樣硬化:雖然出現較早,但大多情況下并無癥狀,僅在體檢時發現主動脈區心音帶有金屬音調或有收縮期雜音,收縮期血壓升高,脈壓差增大。調線檢查主要有主動脈迂曲延長或線形鈣化。但少數嚴重患者可形成主動脈瘤或夾層動脈瘤,主動脈瘤一旦破裂,可迅速致命。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即冠心病,冠狀動脈輕度粥樣硬化,未引起心肌供血障礙時,可無癥狀。隨著病變加重,則會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嚴重時引起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腦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腦部缺血乃至腦萎縮。腦缺血可引起眩暈、頭痛和昏厥等癥狀,腦動脈血栓形成或破裂出血時引起腦血管意外,出現頭痛、眩暈、嘔吐、意識突然喪失、肢體癱瘓或言語不清等。腦萎縮時可引起癡呆、精神變態、行為異常、智力和記憶力減退等癥狀。
腎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頑固性高血壓,甚至發生腎功能不全等。
腸系膜動脈粥樣硬化:可引起消化不良、便秘和腹痛、便血等。
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引起下肢發涼、麻木和間歇性跛行,即行走時疼痛—休息后緩解—再行走時又出現疼痛而發生跛行的現象。下肢動脈完全閉塞時,可產生壞疸。
(2)動脈粥樣硬化的治療
一般防治措施:發揮病人的主觀能動性配合治療,說服病人耐心接受長期的防治措施至關重要。合理的膳食,超過正常體重應減少進食的總熱量;嚴禁暴飲暴食;提倡飲食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適當進行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提倡不吸煙、不飲酒。積極治療與本病有關的疾病,如高血壓、肥胖癥、高脂血癥等。
藥物治療:使用擴張血管藥物,解除血管運動障礙,可用血管擴張劑;使用調整血脂藥物,可根據情況選用主要降低血膽固醇和血甘油三酯的藥物。
手術治療:包括對狹窄或閉塞血管,特別是冠狀動脈、主動脈、腎動脈和四肢動脈施行再通、重建或旁路移植等外科手術,也可用帶氣囊心導管進行的經腔血管改形術、經腔激光再通、經腔粥樣硬化斑塊旋切或旋磨、經腔血管改形術后放置支架等介入性治療。
(3)動脈粥樣硬化的預防
合理膳食:原則是提倡飲食清淡,控制進食總熱量,包括脂肪、蛋目質和糖類(主食);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必要時低鹽飲食,每天的氯化鈉攝人量應維持在6g以下,以使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以內。
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體力勞動量因人而異,以勞動后不引起不適感覺為原則。體育活動要循序漸進、不宜勉強做劇烈活動,對老年人提倡散步、做保健操、打太極拳等。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規律,保持樂觀,情緒愉快,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
提倡不吸煙、不飲烈性酒:一般認為飲少量低濃度酒有防止動脈粥樣硬化作用。但同時,酒精也可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所以,如患有嚴重冠心病、高血壓、腎小球動脈硬化等并發癥者,不主張飲酒,甚至禁酒。
積極治療與本病有關的疾病,如高血壓、肥胖癥、高脂血癥、痛風糖尿病、肝病、腎病綜合癥等疾病。
定期做動脈檢查,了解全身血管的僵硬度和阻塞度。
體檢指南
現代醫學認為,動脈粥樣硬化幼年即可能發生,最早可見于新生兒。雖然這種早期改變對動脈管腔的管徑并無影響,甚至可能會在一定條件下停止發展或消退,但不容忽視的是,它也可能繼續發展為嚴重的粥樣斑塊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