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曉俊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前計算教學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問題情境的開放,偏離了目標要求
現在的計算課,都是將解決問題作為計算學習的自然組成部分,計算內容的引入與展開,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在一起。但在教學中,當教師呈現主題圖,讓學生提出問題時,往往由于問題情境的開放,學生常常游離在情境之中,要探討的計算題遲遲無法引入,影響計算目標的達成。
曾經聽了一節課,在“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教學中,教師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畫面,感受北京申奧成功的喜悅,然后引導學生看相關的統計表,提出數學問題。學生提出:北京和多倫多共得多少票?北京比多倫多超出幾票?多倫多和巴黎共得幾票?多倫多和伊斯坦布爾共得幾票?多倫多比巴黎多幾票?巴黎比多倫多少幾票,等等。一節課花了近一半時間提問題,解決問題,算法的探討匆匆而過,練習也只完成書上的“做一做”,下課鈴聲就響了。
教材提倡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提出要解決的計算問題。情境要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主題圖的情境往往蘊含特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不尊重文本意圖,容易使教學偏離教學目標。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要認真研讀教材,在深入理解、領悟文本意圖的基礎上,精心創設能體現文本意圖的教學情境。不僅要考慮情境的現實性、趣味性、挑戰性,更要考慮如何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情境,把握好情境與知識內涵之間的聯系。同時,幫助學生提取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從而為學生學習數學服務。
二、對算法多樣化的追求,影響了技能掌握
提倡算法多樣化,是計算教學改革的一個基本理念。但在教學實踐中,往往出現一方面教師一味追求多樣化的算法,花了不少時間;另一方面學生在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時,感到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找不到最優算法,從而影響基本計算技能的掌握。練習時,教師發現很多學生仍用自己熟悉的方法,有的學困生甚至不知用何方法計算。
算法多樣化并非多多益善,倡導算法多樣化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學時不能停留在引出多種算法,而必須關注優化。也就是在學生展示個性化思維的基礎上,教師應幫助學生發現和運用相對簡單的優化方法,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評價、體驗,學習別人的思維活動成果,吸取或改變自己原有的算法,掌握適合自己的一種或幾種方法。當然,優化的過程是學生不斷體驗與感悟的過程,而不是強制的過程。
優化可以采用以下幾種策略進行引導。(1)比較優化。在學生交流不同算法后,根據學生對方法的理解,可以引導學生說說:這些算法中哪些方法比較好,比較簡便。讓學生通過比較所有方法,選擇簡便方法。如:兩位數加兩位數筆算。在第一課時不進位加法中學生的筆算方法可以有的從個位開始計算,有的從高位開始計算,教師不必急于優化算法,因為這一課時學生無法體驗從高位算起的方法不如從低位算起的方法簡便。當第二課時學習進位加法筆算時,就可以把這兩種筆算的方法進行比較,這樣優化就順理成章了。(2)分類優化,讓學生明確有些算法是重復或不可取的。當學生展示出不同算法時,引導學生根據不同思路,將這幾種方法進行整理、分類,提取有價值的、便利的方法。如:口算25+47=?這題可分為高位加起法;個位加起法;湊整法。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方法的理解,促使其提出有價值的方法,保證方法多樣化的質量。(3)模仿優化。面對多種算法,讓學生選擇最想學的一種算法,學一學,覺得哪種方法做起來最快。從中感受別人的優點,借鑒別人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4)反思優化。優化算法必須考慮學生的思維層次和學習方式,方法的優化可以在學生多次計算之后,引導反思算法的優劣,實現算法的深層優化、個性化優化。如“9加幾”的口算,可以采用看大數拆小數的方法來湊十口算,也可以用看小數拆大數的方法來湊十口算,還可以用數數或擺小棒的方法來算。當然,看大數拆小數的湊十口算方法是比較簡單的口算方法,而不是你喜歡怎么算就怎么算。
總之,通過優化算法,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使學生找到那些公認的更好、更一般的算法,這有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技能,提高計算能力。
三、流于形式的練習,影響了教學實效
計算課教學,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雙基的掌握,更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因此,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練習積極性,創設一些喜聞樂見的練習活動是必需的。不過,要重視課堂上學生的思考與練習,對“雙基”的培養與訓練,只片面追求形式而無實效的熱鬧是不可取的。 如口算一道題,采用4人小組合作完成有必要嗎?摘蘋果游戲活動,題量不多,帶有速度要求,競爭機制的練習,常常是優等生在參與競爭,學困生在一旁觀望,這種練習能有多少效果? 在口算練習中可將視算與聽算相結合。教材中給出的口算題都是可以看到題目的,如果總是視算,學生有了依賴性,對提高計算速度不利。因此老師們提出還要加強“聽算”,即教師口述題目學生在本子上寫結果,這對于中上水平的學生能有效提高計算速度。
計算需要通過一定量的練習模仿和針對性訓練,才能形成必要的計算技能。一要科學設計練習,可先針對重、難點,進行專項和對比練習,再根據學生實際,進行歸類和變式練習,讓學生面對實際問題,進行挑戰性練習。可將練習分為基本練習、綜合練習和發展練習。這三個層次練習的目的,各有側重。基本練習的目的是鞏固當堂所學知識;綜合練習的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識,提高計算技能;發展練習的目的在于拓展知識,培養學生綜合處理計算問題的能力。二要精心組織練習,為提高練習積極性,要變換練習方式。如常用的對口令、開火車練習,以及利用卡片、手勢練習,學生互相編題、出題練習,聯系學生生活情境判斷正誤練習,實踐性練習等等。由此,增強練習的趣味性,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力求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動手、動口、動腦有機結合。既能讓學生熟練計算,提高計算能力,又能通過練習,培養運用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感受學習中的快樂。
總而言之,縱觀目前的計算教學,我們既要繼承傳統計算教學的寶貴經驗,更要冷靜思考計算教學對學生后續學習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總結經驗,不斷改善教學方法,使計算教學在算理、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