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日報》“求是壇”刊登了“要善于講新話”的文章,說的是領導者講話別人愛不愛聽,取決于其能不能講點新話,講出新意,給人啟迪、引人思考。
領導者多講“新話”當然是十分需要的。“新話”是引人入勝的新鮮詞,是“抓人”的“動詞”。但是,作為領導者僅有講“新話”的本領遠遠是不夠的,必須還要有講“心話”的“真功”和底氣。“心話”是領導者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是抓住人心,溫暖人心的暖心話語,是實際行動的內心表白。
“心話”貴在用心。即領導者的所言,必須發自內心。“一言一句總關情”。帶著與群眾的深厚感情說話,大到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小到和群眾促膝談心。講“心話”,不能講大話、空話、假話、違心話。而要講群眾愿聽、愛聽、想聽的實在話。講“心話”必須站在群眾的角度,從執政為民的理念,從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多掏心窩里的話,這樣才能拉近與群眾的感情距離,融洽彼此的魚水關系。
講“心話”要有“三真”。即用真誠、真心和真情。群眾的所想、所急、所需,百姓的冷暖安危,群眾的意見呼聲,是一種民意訴求的表達,作為領導者,要將心比心,凡事站在群眾角度,多考慮群眾的心理感受,從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立足點來說話,以心換心來與群眾談心、交心,用真誠、真心、真情來打動他們,用實際行動來說服他們。時刻掂掂群眾利益的分量,本著“群眾利益無小事”,“萬事民為先”的為民理念,真心愛民、用心知民、一心為民。
講“心話”貴在真,貴在行動。“言為心聲”。話不在多,心誠則靈。領導者多講“心話”,并且言行一致,把“心話”變成實際行動,才能真正發現人民群眾在想什么、盼什么、喜歡什么、反對什么。這樣才能抓住群眾最關切、最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急民所急,解民所難,使我們的工作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講真話、講“心話”、辦實事,不在嘴功,不在話語講得多么動聽,更重要的是在于心與行的互動,用“三真”的實際行動來詮釋“心話”。惟此,才能取得群眾的擁護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