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朝專美一婉兒
(2012-01-05 18:20:41) 兩朝專美一婉兒
——李唐王朝才貌兼具的女秘書
她首先是個大美人,雖因不慎遭過黥刑,反以“紅梅妝”更顯靚麗;其次富有文章辭采,眾推大唐女才子;再者,于唐王朝最為波詭云譎的特殊時期擔任御前文秘,與武后、中宗相始終,名動朝野;當然,我們至今仍時常憶及她,或許還得益于她有一個曼妙可人的名字——上官婉兒。
玄宗的宰相張說奉皇上之命,主持整理她的詩文遺作,編成后,張說在《上官昭容文集序》里這樣寫道:“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宮閣,昭容兩朝專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響。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嬪,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跡秘九天之上,身沒重泉之下,嘉猷令范,代罕得聞,庶幾后學,嗚呼何仰!”
張說這段話給予上官婉兒以極高的評價,稱贊她既有女史的文筆又身懷議政的才干,且日理萬機、應付自如,官位顯赫而處事有方,漢代之班婕妤與晉朝的左芬也只及其一、難敵其二,這個女子實在是令人敬仰。張說是開元重臣,寫這段序文時距上官婉兒死去并不算久遠,能如此贊嘆,可見當時的人們對這位美麗而又睿智的女子,抱著何等的欽佩愛戴之意。很顯然,上官婉兒不僅是大唐、她堪稱中國歷史上集美貌、才情和政治本領于一身的奇女子,是一位出色充任兩代君主女秘的杰出人才。
這一切得來卻并不容易,尤其是對上官婉兒而言。
上官婉兒原本屬于“黑五類”家庭,如果按照文革時期的階級劃分標準,她這個名門閨秀則不僅僅是“成分高”的問題,直接會被劃入不共戴天的反動派之列。上官婉兒出身的陰影來自于她的爺爺上官儀。那是在唐高宗任內,上官儀時任宰相,他對武皇后后宮干政頗有微詞,私下戳竄高宗李治廢掉武氏,并悄悄替皇帝擬好了廢后詔書,不料事情敗露,反被武后治罪問斬。這一年上官婉兒剛剛出生,爸爸上官庭芝陪著爺爺送命,母親鄭氏懷抱嗷嗷待哺的婉兒被充送到宮掖,降身做奴婢。
誰也不曾想到——包括她獲罪屈死的祖父和父親,在極其屈辱難堪的境遇下,上官家族會萌發一棵雌性的異草,來日綻放出一朵艷麗之花。小小的婉兒跟在母親身邊識字習文,她好讀詩書、喜歡文墨,勝過男兒。聰慧伶俐的小丫頭竟引起了武則天的注意,叫來當場命題試考,婉兒提筆立就,文采傾倒眾臣。武皇頓時喜歡上了這個小姑娘,金口一開,當即免去其奴婢身份,隨侍左右,進而參與奏章的批復和政令的擬定,擔負起御前文秘一職。在這個官不大勢大的位置上,上官婉兒初期也曾摔過跟頭,被武皇處以黥刑(額頭刺青)。吃一塹長一智,婉兒因此而弄明白了皇權的規則,開始乖巧起來。她悉心侍奉女皇,言聽計從,終于換取十二分地信任,做穩了武皇的貼身秘書,風光日顯。
唐中宗李顯復位后,政治環境異常嚴峻起來,武皇老邁而漸已失勢,但李顯仍非常需要借助上官婉兒的政治才干,于是不得不將其仍放在朝廷一秘的位置上。這一回,上司換了個異性,婉兒除文字之外的另一個天賦——美貌——得以發揮作用,李顯拜婉兒為昭容。美貌加才華,從此她以皇妃兼秘書的身份伴君出入,在朝中更加光芒耀眼。
應當說,好好把握的話,上官婉兒日后的富貴顯達將無人能敵。可惜,“情”這個東西它既悅人又害人,加上侍奉的是一位昏庸的主子,這就注定了她命運的艱難坎坷。寂寞多年的上官婉兒,畢竟是個有血有肉的女人,昭容的名分似乎缺乏實質性的內容,李顯身邊有個像武則天一樣性格的韋氏皇后,婉兒經不住武三思頻頻送上的玫瑰花,與這位英武俊朗權傾朝野的猛男纏綿在一起了,不經意間站錯了陣營。太子李重俊不滿武三思專權已久,矯詔發動兵變,帶人殺了武三思,隨之下令追捕其相好上官婉兒。這是婉兒任皇家大秘以來第一次真正的兇險,她急忙跑到韋皇后處報信求救。無能的中宗李顯一切聽老婆的,韋氏命人前來救駕,兩千多人馬一到,叛軍瓦解,太子李重俊就這樣死于父母之手。婉兒躲過了一劫。
一場虛驚過去了,情郎已死、孽情已斷,上官婉兒這時全部心思用在皇朝的文案工作上,成為帝后的得力助手,“獨當書詔之任”。利用這個機會,她干了一件對文學史有著重大貢獻的事情。依托自己的影響力和權限,上官婉兒大力開辦史官學社發展文化事業,召集文人雅士宴游賦詩,繁榮文學創作。她甚至拉皇帝與皇后也加入到這一活動中來,為了培養帝后的興趣,她代為帝后和各位公主賦詩,上行下效,一時盛況空前。
一個人選擇了政治、選擇了權力場,就等于選擇了爾虞我詐、選擇了翻云覆雨、選擇了路途多舛。詩歌唱和的歡快表面下,政治的暗流在翻滾涌動,太平公主漸漸在朝中的話語權越來越大,勢力越來越猛。這時的上官婉兒早已學會了審時度勢,她不動聲色地又聯系上太平公主,她試圖充當調和者的角色。昏庸懦弱的中宗皇帝李顯意外猝死,韋后打算重演一幕女皇的好戲,上官婉兒積極配合太平公主,設法保全李唐皇權旁落,倆人秘密起草了一份中宗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太子,韋后知政事,相王李旦(李隆基之父)參與政務。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份遺詔雖然保住了江山姓氏,但顯然是政治較量的折中結果,韋氏與李氏后人們遲早會撕破臉皮刀戈相向。
婉兒已經接近知天命的年紀,作為一個曾經陪伴過武皇和中宗的朝廷筆桿子,上官婉兒卻越發迷茫起來。她似乎更傾向于維護李氏正統,但又不能不迎合韋氏的淫威。就在她騎墻的時候,李氏家族一位青年英主意外閃亮登場。早已察覺韋氏野心的李隆基經過周密部署,突然帶兵殺進宮中,處決了韋后及其黨羽,為李唐王朝的復興開啟了新的希望。令人悲傷和遺憾的是,上官婉兒的政治曖昧最終害了自己,李隆基固執地認為她屬于韋氏集團,不容辯解一并砍頭。面對命運的無情捉弄,上官婉兒做了一次最后的掙扎,她表明自己與韋氏無染,始終是太平公主的同盟。豈知這時的李隆基,連他那位好惹是生非的親姑姑也視同異類。一代才女上官婉兒無力爭辯了,她絕望地看著三郎手中血腥的屠刀,魂飛天外。
作為女人,武則天早就成為了一個傳奇,傳奇般地由感業寺的僧尼坐在了君臨天下的龍椅上;上官婉兒應當也是一個傳奇,傳奇般地從一個罪奴成為李唐王朝兩代帝王的近侍、寵臣、大秘和皇妃,聲名顯赫,文采飛揚,留給后世巾幗不讓須眉的另一段佳話。至于稗官野史里所謂的她與這位那位男人之有染,那不過是面對風華絕代、才氣逼人的秀美婉兒,一些酸腐文人的意淫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