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脈配合歌
公孫偏與內關合,列缺能消照海 。臨泣外關分主客,后 申脈正相和。左針右病知高下,以意通經廣按摩。補瀉迎隨分順逆,五門八法是真科。
八脈交會八穴歌
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膽經連帶脈,陽維目銳外關逢。后 督脈內頸,申脈陽蹺絡亦通。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
八會
臟會章門腑中脘,髓會絕骨陽陵泉,血會膈俞骨大杼,氣會膻中脈太淵。
言周身之筋會陽陵泉,五臟之疾,皆取章門是也。(絕骨,懸鐘也。)熱病取此八會。
五臟俞穴
俞猶委輸之輸,言經氣由此而輸于彼也。
肺俞∶三椎下各開寸半。
心俞∶五椎下各開寸半。
肝俞∶九椎下各開寸半。
脾俞∶十一椎下各開寸半。
腎俞∶十四椎下各開寸半。
按《難經》云∶陰病行陽,故令俞在陽。(背曰陽,俞皆在背。)
凡病始于外寒,終歸外熱,治在背之各臟俞穴,即暑、濕、燥、火,亦取背上各俞穴。治
五臟募穴
中府∶肺募。
巨闕∶心募。
期門∶肝募。
章門∶脾募。
京門∶腎募。
按《難經》云∶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腹曰陰,募皆在腹。
凡病由七情所傷,胃氣不行,兼之勞逸飲食不節,以致元氣不足也。當從胃合三里穴內,推者宜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