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胎蛋白(AFP)是一種糖蛋白,主要是由胎兒時期的肝臟和卵黃囊大量合成,因此孕婦可出現AFP的升高,而正常成人體內AFP含量甚微(<20微克/升)。成人期,當肝細胞增殖活躍時也會出現AFP增高,如患有肝癌、肝炎、肝硬化等疾病時,患者血中就可檢測到較高水平的AFP。
其中,肝癌患者AFP升高的最顯著,因為腫瘤細胞增殖速度最快。而重癥肝炎患者AFP升高表示肝細胞再生活躍,肝臟正在進行自我修復,且多與血清轉氨酶呈“同升同降”的關系,即肝功損傷明顯,轉氨酶升高時,AFP水平較高,肝細胞開始修復,病情好轉,轉氨酶下降,AFP也隨之降低。
AFP顯著升高還可見于生殖腺胚胎瘤(起源于生殖細胞的腫瘤),如畸胎瘤等。部分胃腸癌肝轉移可出現AFP輕微升高。
血清AFP檢測已廣泛應用于肝癌的篩查,是肝癌相對特異的指標。AFP>400微克/升為診斷肝癌的條件之一,對AFP逐漸升高不降或>200微克/升持續8周者,需完善B超、CT等檢查,若發現肝臟腫塊,應高度懷疑肝癌。但需排除肝炎、肝硬化、妊娠、生殖腺胚胎瘤等的可能。
那么,AFP陰性是否可以排除肝癌呢?肝癌AFP陽性率為70%左右,也就是說約30%肝癌患者AFP并無顯著升高,所以,AFP陰性并不能排除肝癌的可能。
因此,對肝癌的高危人群,如具有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嗜酒、合并糖尿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特別是對年齡≥40歲的男性或≥50歲的女性,宜每隔6個月查一次AFP及上腹部超聲,每年查一次CT,以便盡早發現肝癌,爭取早期治療機會。但不能盲目迷信AFP,對其進行客觀、綜合的分析更有利于疾病的診治。
文/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博士 郭蕓蕾
教授 魯曉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