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未來傳統銀行的多數部門或將消失,當銀行不再能“躺著賺錢”,職業發展空間逼仄,而外面的金融圈正在蓬勃發展的時候,許多人的就業觀念也隨之發生轉變。
另一方面專業創新的金融服務獲得了極大的發展,一批不安于現狀,具有創新開拓精神的精英往往會選擇離開這種傳統行業,進入更具發展前景的財富管理機構。
要么被淘汰、要么殺出一條血路
銀行——長久以來代表著“高收入”、“穩定”、“體制內”的精英飯碗,很多優秀人才都不得其門而入,然而近年來,支付寶和其他市場金融行業的繁榮發展,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與消費方式,同時也給銀行業務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優勢變劣勢,銀行優勢不再
2013年,支付寶的問世引起轟動,支付寶的功能基本可以說是取締銀行的眾多業務。當時就有很多人就“支付寶與銀行”、“支付寶與政府”等等一系列話題展開討論。市場上流傳說,生意被支付寶搶走,人才被新興行業挖走,錢被互聯網金融賺走……
如今,支付寶衍生出余額寶、借唄、花唄,更有微信近期提出的“無現金生活”。 三方平臺得以參與互聯網及移動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預付卡發行與受理、貨幣匯兌等眾多業務支付環節。隨著獲牌業務類型的多樣化,以及未來服務商戶和個人用戶需求的多樣化,越來越多的公司將觸角伸向新的領域。多家機構通過證監會的審批不僅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更是成為基金公司的直銷渠道。基金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對銀行代銷業務形成沖擊,直接影響了銀行的基金代銷手續費收入。
這些創新讓傳統銀行的盈利大幅減少,銀行正在由盛轉衰。
職業前景呢?看看身邊在銀行工作年限稍久的人,3年做經理,5到8年做高級經理就是非常幸運了。而市面上,有的互聯網金融公司能提供更高的工資待遇及豐厚的股權期權激勵,于是,有很多轉業人員加入到市場金融的行列,開始世界各地跑、開拓視野、增長見識,能力出色的工作半年一年的就能夠升為經理,自己帶隊做項目,不僅收入翻番,發展前景已經普遍被認為比傳統銀行要被看好。
這個時代,與其在這里熬年頭,不如趁早出去闖一闖。
“離職熱潮”:創新性財富管理機構吸引更多復合型精英
銀行的三波離職熱潮
第一次“離職潮”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
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正值國企的改革時段,引起了整個中國的下崗浪潮。
對于銀行來說,除了政策改革,還有技術的換代。也是在這一階段,銀行整體升級系統,記賬、抄表、填發票、勾兌業務憑證和指標這種手工勞動逐漸被計算機取代,電腦、取款機的出現改變了整個銀行工作模式,技術的更新代表著一次新時代的即將到來,掌握新的技能技巧顯得極為重要。
這一時期,有人因為改革而選擇離開銀行,有人因為無法跟上技術的更迭而被迫失業。
第二次“離職潮”,在2015年。
2015年,互聯網金融興起,并快速發展,業務電子化的替代水平越來越高,柜面業務銳減。
有數據顯示,2015年存款搬家就達到了2萬億元,較2014年的9000億元增長超過1倍。而余額寶的規模兩年內卻增長3倍,達到6207億元,占到2014年全年儲蓄存款增量的9.5%。匯款方面,第三方支付全面搶奪銀行陣地。2015年作為第三方網絡支付迅速發展的一年,支付寶的匯款金額超過11.8萬億元,移動支付超過9.3萬億元,總計占全系統銀行卡消費額的38%。
緊隨銀行業務受到沖擊的,是大量人員轉崗。當柜臺業務驟減,銀行從“人手緊缺”向“人員過剩”轉變時,那些安于現狀,堅持認為銀行是“金飯碗”的一撥人,將逐漸被時代所淘汰。
據統計,2015年共有超過50位銀行高管離職,涉及的崗位有董事、行長、副行長、風險總監等,有的則是分支行行長,有的分支行行長甚至還公開說,不想再回銀行。不僅高層人員,2015年一線員工的離職更是數不勝數。
互聯網技術+互聯網運營模式使的時代到了使混合經營所需的跨界人才、復合型人才變得非常難求。
第三次“離職潮”,是2016年。
2016年是三次中規模最大的一次離職潮,僅上半年就有3.5萬人“逃離”傳統銀行, 如此龐大的數字史無前例。
2016年山西長治漳澤農商銀行公開暴打員工屁股進行“業績考核”的事件在網上引發廣泛流傳的同時,也讓大家震驚于到最近幾年農商行的業績考核壓力居然如此之大。
壓力大,是近幾年來銀行從業人員的通感。而最直接的壓力源,即是與所有銀行員工工資收入掛鉤的不良率。2016年一季度末,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已達到2.1萬億,不良貸款率達到2.04%,突破了2%的“生死線”。
與不良率攀升相呼應的,是銀行凈利潤增速的迅猛下跌。核銷不良貸款意味著利潤的減少,不良貸款沖銷的越多,減少的利潤就越大。各大銀行的財報顯示,2016一整年大家的日子都不怎么好過。
利率市場化和存款保險等改革的推進,也不斷壓縮著銀行的盈利空間,員工的薪資待遇也越來越差,一些高管收入甚至降了30%—40%。
而互聯網金融則吸引力倍增,2016年,光大銀行張旭陽加盟百度,建設銀行原網絡金融部總經理黃浩出任螞蟻金服集團總裁助理等等。
在銀行的行長們看來,唯有辭職,打破體制的束縛,徹底投身互聯網金融,才有可能獲得重生。
以朝陽財富為例,從2016年到現在,從無錫的第一位分總起步,到今天遍布江浙12個城市,吸引了近70位精英理財師,他們都來自于資深的金融從業背景,國有銀行部門負責人,股份制銀行資深行長,外資銀行精英理財師,上市財富管理機構的城市總等等。
朝陽財富揚州區總經理于峰就是在2016年離開銀行進入了財富管理機構,對于銀行不斷有人轉業的現象,他表示,這很正常,但是數量逐漸增多的情況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社會需求的變化,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好,就需要越精細化的分工,市場需要這樣一群人來做專業的財富管理的事情。
在招行十年之久的于峰可謂是經歷了銀行產業的巔峰時代,在2016年第三次離職潮來臨時,于峰選擇加入極具專業水準的朝陽,“金融圈子都是相通的,其實在體制內有很多雖想躍躍欲試,卻不知方向的人。而以我來說,在金融行業呆的時間久了,自然也會有自己的判斷和專業的能力”
在于峰看來,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客戶的投資理念越來越成熟,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也是多樣化,銀行更大的精力是在做儲蓄存款等傳統業務,而財富管理業務方面,銀行沒有具備市場化同時又極具專業化的團隊在做(比如產研、研究院等等)。
銀行越來越無法滿足大客戶的多樣化需求,“銀行中的業務有時候并不能讓理財師從客戶的需求出發,根據自己的專業能力給予客戶合理的資產配置的建議,這在能力、經驗等各方面的培養上都沒有那么靈活且具有競爭性。做同樣的事情,我更愿意選擇一家專業做精、做深的平臺來發展。朝陽正是讓我覺得在財富管理道路上是能夠攜手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