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靈樞》經脈第十(下)

【原文】膽足少陽之脈,起于目銳眥,上抵頭角[1],下耳后,循頸行手少陽之前,[2]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后,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后;其支者,別銳眥,下大迎,合于手少陽,抵于出頁,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里,出氣街,繞毛耐糾,橫入髀厭[3]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4],下合髀厭中,[5]以下循髀陽嘲,出膝外廉,下外輔禺[6]之前,直下抵絕骨[7]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之間,循大指歧骨[8]內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9]

    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微有塵,體無膏澤10,足外反熱,是為陽厥[11]。是主骨所生病者[12],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馬刀俠癭[13],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人迎大-倍于寸口,虛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

 

【提要】本段介紹了膽經的循行路線,所屬之"是動病""所生病",以及其經氣盛、經氣虛時的癥狀表現和治療方法。

【注釋】 [1]頭角就是指前額之上緣的兩端處,即額角。[2]毛際就是指恥骨部陰毛的邊緣。[3]髀厭就是髀樞,即髖關節,俗稱大轉子,為環跳穴所在的部位。[4]季脅就是指兩側胸脅下方的軟肋部。[5]髀陽髀,就是股,俗名大腿。內為陰,外為陽;髀陽,就是指大腿的外側。[6]外輔骨即指腓骨。脛骨為內輔骨。[7]絕骨外踝上方之崩骨禾驪即凹帕郁但骨在此處似乎有所中斷,故名。它又是懸鐘穴的別名。[8]歧骨足之大趾與次趾本節后方的骨縫處叫做歧骨。[9]三毛是指足大趾背面,趾甲后方,第一趾關節處,有毛的部位。[10]膏澤膏,就是指膏脂;澤,就是潤澤的意思。膏澤,就是形容油潤有光澤的樣子。[11]陽厥是指由少陽之氣上逆所導致的病證。古人認為凡是足少陽膽經之經氣發生異常變動而出現的病證,都是由膽木生火,火氣沖逆所致,故其病證都稱為陽厥病。[12]是主骨所生病者膽之味為苦,苦味入骨;又骨為干,其質剛,膽為中正之官,其氣亦剛,故膽腑有病,可傷及于骨。所以膽腑所絡屬的經脈--膽經也就可以調治骨所發生的病證。[13]馬刀俠癭就是指瘰疬,相當于現在所說的淋巴結核,俗稱疬串;其生于腋下,狀似馬刀形者,叫做馬刀;而其生于頸部者,叫做俠癭。

【白話解】膽的經脈足少陽經,起始于外眼角,向上循行至額角,再折而下行,繞至耳的后方,然后沿著頸部,在手少陽三焦經的前方向下走行,到達肩上,再與手少陽三焦經相交叉并出行到其后方,而進入缺盆;它的一條支脈,從耳的后方進入耳中,再出行至耳的前方,最后到達外眼角的后方;它的另一條支脈,從外眼角處別出,下行至大迎穴處,再由此上行而與手少陽三焦經相合,并到達眼眶的下方,折行,到達頰車的部位,再向下循行至頸部,并與前述之本經的主干會合于缺盆部,然后再由缺盆部下行至胸中,穿過橫膈膜,而聯絡于與本經相表里的臟腑--肝臟,并聯屬于本經所屬的臟腑--膽腑,此后再沿著脅部的里面向下走行,出于少腹兩側的氣街部,再繞過陰毛的邊緣,而橫行進入環跳穴所在的部位;其直行的經脈,從缺盆部下行至腋部,再沿著胸部通過季脅,并與前一支脈相合于環跳穴所在的部位,由此向下行,沿著大腿的外側到達膝部的外緣,再下行到腓骨的前方,然后一直下行,抵達外踝上方之腓骨末端的凹陷處,再向下行而出于外踝的前方,并由此沿著足背,進入足之第五趾與第四趾的中間;還有一條支脈,從足背別行而出,進入足之大趾與次趾的中間,并沿著足大趾的外側(靠近次趾的那一側)行至其末端,然后再回轉過來,穿過足大趾的爪甲部分,出于趾甲后方的三毛部位,而與足厥陰肝經向銜接。

足少陽膽經之經氣發生異常的變動,就會出現口苦,時常嘆氣,胸脅部作痛以致身體不能轉動等癥狀;病情嚴重時,還會出現面部像有灰塵蒙罩著一樣黯無光澤,全身皮膚干燥而失去潤澤之色,以及足外側反覺發熱等癥狀,以上這些病證就叫做陽厥病。

    足少陽膽經上的腧穴主治骨所發生的疾病,其癥狀是頭痛,頷部疼痛,外眼角痛,缺盆中腫痛,腋下腫脹,腋下或頸部病發瘰疬,自汗出而戰栗怕冷,瘧疾,胸脅、肋部、大腿、膝蓋等部位的外側,直至小腿外側、絕骨、外踝前等部位以及膽經經脈循行所經過的各個關節都發生疼痛,足小趾旁側之足趾(即第四足趾)不能活動。

    治療上面這些病證時,屬于經氣亢盛的就要用瀉法,屬于經氣不足的就要用補法;屬于熱的就要用速針法,屬于寒的就要用留針法;屬于陽氣內衰以致脈道虛陷不起的就要用灸法;既不屬于經氣亢盛也不屬于經氣虛弱,而僅僅只是經氣運行失調的,就要用本經所屬的腧穴來調治。屬于本經經氣亢盛的,其人迎脈的脈象要比寸口脈的脈象大一倍;而屬于本經經氣虛弱的,其人迎脈的脈象反而會比寸口脈的脈象小。

 

【原文】肝足厥陰之脈,起于大指叢毛[1]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后,上胭內廉,循股陰[2]入毛中,過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3],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

    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丈夫癩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干,面塵脫色。是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飧泄,狐疝[4]遺溺閉癃。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虛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提要】本段介紹了肝經的循行路線,所屬之"是動病""所生病",以及其經氣盛、經氣虛時的癥狀表現和治療方法。

【注釋】[1]叢毛指足大趾背面第一趾關節處多毛的部位,也就是前文所提到的"三毛"。[2]股陰即大腿的內側部。[3]頏顙音航嗓,即鼻腔后部之鼻后孔所在的部位,它是鼻腔與咽部相通的部位,也是鼻的內竅。[4]狐疝是疝氣的一種。睪丸時大時小,時上時下,如狐之出入無常者,叫做狐疝,又名偏墜。

【白話解】肝的經脈足厥陰經,起始于足大趾趾甲后方之叢毛的邊緣,然后沿著足背的上緣向上走行,到達內踝前一寸的地方,再向上循行至內踝上方八寸的部位,而與足太陰脾經相交叉并出行到其后方,此后再上行至膝部胭窩的內緣,并沿著大腿的內側,進入陰毛之中,然后環繞并通過陰器,而抵達少腹部,由此再挾行于胃的兩旁,并聯屬于本經所屬的臟腑--肝臟,再聯絡于與本經相表里的臟腑--膽腑,此后再向上走行,貫穿橫膈膜,并散布于脅肋,然后再沿著喉嚨的后方,向上進入于鼻腔后部之鼻后孔的地方,由此再向上走行,而與眼球連絡于腦的脈絡相聯系,再向上行,出于額部,與督脈會合于頭頂的最高處(即百會穴所在的部位);它的一條支脈,從眼球連絡于腦的脈絡處別行而出,向下行至頰部魄里面,再環繞口唇的內側;它的另一條支脈,從肝臟別行而出,貫穿橫膈膜,再向上走行并注于肺臟,而與手太陰肺經相,銜接。

足厥陰肝經之經氣發生異常的變動,就會出現腰部作痛以致不能前后俯仰,男子病發癩疝,女子少腹腫脹等癥狀;病情嚴重時,還會出現喉嚨干燥,面部象蒙著灰塵一樣黯無光澤等癥狀。

足厥陰肝經上的腧穴主治肝臟所發生的疾病,如胸中滿悶,嘔吐氣逆,完谷不化的泄瀉,睪丸時上時下的狐疝,遺尿,小便不通等。

     治療上面這些病證時,屬于經氣亢盛的就要用瀉法,屬于經氣不足的就要用補法;屬于熱的就要用速針法,屬于寒的就要用留針法;屬于陽氣內衰以致脈道虛陷不起的就要用灸法;既不屬于經氣亢盛也不屬于經氣虛弱,而僅僅只是經氣運行失調的,就要用本經所屬的腧穴來調治。屬于本經經氣亢盛的,其寸口脈的脈象要比人迎脈的脈象大一倍;而屬于本經經氣虛弱的,其寸口脈的脈象反而會比人迎脈的脈象小。

 

【原文】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太陰者行氣溫于皮毛者也,故氣不榮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皮節[1],津液去皮節者則爪枯毛折,毛折者則毛先死,丙篤丁死,火勝金也。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髦[2]色不澤,故其面黑如漆柴者,血先死,壬篤癸死,水勝火也。足太陰氣絕者則脈不榮肌肉,唇舌者肌肉之本也,脈不榮貝肉軟,肌肉軟則舌萎人中滿,人中滿則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篤乙死,木勝土也。足少陰氣絕則骨枯,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則肉不能著也,骨肉不相親則肉軟卻[3],肉軟卻故齒長而垢發無澤,發無澤者骨先死,戊篤己死,土勝水也。足厥陰氣絕則筋絕,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陰可[4],而脈絡于舌本也,故脈弗榮則筋急,筋急貝,舌與卵,故唇青舌卷卵縮則筋先死,庚篤辛死,金勝木也。五陰氣俱絕則目系轉,轉則目運[5],目運者為志先死,志先死則遠一日半死矣。六陽氣絕,則陰與陽相離,離則腠理[6]發泄,絕汗乃出,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

 

【提要】本段介紹五臟陰經之經氣竭絕時的癥狀表現。

【注釋】[1]津液去皮節就是津液喪失以致皮膚中缺少液體物質的意思。[2]髦音毛,就是指頭發。[3]卻在此是短縮的意思。[4]聚于陰氣陰氣,在《難經》及各家注釋中,均作"陰器",也就是生殖器。聚于陰器的筋,主要為經筋。[5]目運是指眼睛的黑睛上翻,僅露出白睛的現象。[6]腠理腠,就是指汗孔;理,就是指皮肉的紋理。

【白話解】手太陰肺經之經氣竭絕,就會出現皮毛焦枯的病象。因為手太陰肺經能夠運行氣血而溫潤肌表的皮膚和毫毛,所以倘若肺經之經氣不足,不能運行氣血以榮養皮膚和毫毛,就會使皮毛焦枯。出現了皮毛焦枯的病象,就表明皮毛已經喪失了津液;皮毛喪失了津液的潤澤,進而就會出現爪甲枯槁,毫毛斷折等現象。出現了毫毛折斷脫落的現象,就表明毫毛已經先行凋亡了。這種病證,逢丙日就會加重,逢丁日就會死亡。這都是因為丙、丁屬火,肺屬金,火能克金的緣故。手少陰心經之經氣竭絕,就會使血脈不通;血脈不通,就會使血液不能流行血液不能流行,頭發和面色就會沒有光澤。所以倘若病人的面色黯黑,就好像燒焦的木炭一樣,那就表明其營血已經先行衰敗了。這種病證,逢壬日就會加重,逢癸日就會死亡。這都是因為壬、癸屬水,心屬火,水能克火的緣故。.足太陰脾經之經氣竭絕,就會使經脈不能輸布水谷精微榮養肌肉。脾主肌肉,其華在唇,其脈連于舌本、散于舌下,因此由唇舌就能夠觀察出肌肉的狀態,所以說唇舌為肌肉的根本。經脈不能輸布水谷精微以榮養肌肉,就會使肌肉松軟;肌肉松軟,就會導致舌體萎縮,人中部腫滿;人中部腫滿,就會使口唇外翻。出現了口唇外翻的病象,就表明肌肉已經先行衰痿了。這種病證,逢甲日就會加重,逢乙日就會死亡。這都是因為甲、乙屬木,脾屬土,木能克土的緣故。

    足少陰腎經之經氣竭絕,就會出現骨骼枯槁的病象。因為足少陰腎經是應于冬季的經脈,它走行于人體深部而濡養骨髓,所以足少陰腎經之經氣竭絕,就會使骨髓得不到濡養,進而就會導致骨骼枯槁。倘若骨骼得不到濡養而枯槁,那么肌肉也就不能再附著于骨骼上了;骨與肉分離而不能相互結合,就會使肌肉松軟短縮;肌肉松軟短縮,就會使牙齒顯得長長了一些,并使牙齒上積滿污垢,同時,還會出現頭發失去光澤等現象。出現了頭發枯槁無澤的病象,就表明骨骼已經先行衰敗了。這種病證,逢戊日就會加重,逢己日就會死亡。這都是因為戊、己屬土,腎屬水,土能克水的緣故。

足厥陰肝經之經氣竭絕,就會出現筋脈攣縮拘急、不能活動的病象。因為足厥陰肝經,是絡屬于肝臟的經脈,且肝臟外合于筋,所以足厥陰肝經與筋的活動有著密切的聯系;再者,各條經筋都會聚于生殖器部,而其脈又都聯絡于舌根,所以倘若足厥陰肝經之經氣不足以致不能榮養筋脈,就會使筋脈拘急攣縮。筋脈拘急攣縮,就會導致舌體卷屈以及睪丸上縮。所以如果出現了唇色發青、舌體卷屈以及睪丸上縮等病象,那就表明筋脈已經先行敗絕了。這種病證,逢庚日就會加重,逢辛日就會死亡。這都是因為庚、辛屬金,肝屬木,金能克木的緣故。五臟所主的五條陰經之經氣都已竭絕,就會使眼球內連于腦的脈絡扭轉;眼球連絡于腦的脈絡扭轉,就會使目睛上翻。出現了這種目睛上翻的病象,就表明病人的神志已經先行敗絕了。倘若病人的神志已經敗絕,那么他離死亡也就只剩下一天半的時間了。六腑所主的六條陽經之經氣都已竭絕,就會使陰氣和陽氣相互分離;陰陽分離,就會使皮表不固,精氣外泄,而流出大如串珠、凝滯不流的絕汗;這是人體精氣敗絕的病象,所以如果病人在早晨出現了這種病象,那就表明他將在當天晚上死亡,如果病人在晚上出現了這種病象,那就表明他將在第二天早晨死亡。

 

【原文】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常見者,足太陰過于外踝之上[1],無所隱故也。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六經絡手陽明少陽之大絡,起于五指間,上合肘中。飲酒者,衛氣先行皮膚,先充絡脈,絡脈先盛,故衛氣已平[2],營氣乃滿,而經脈大盛。脈之卒然動者,皆邪氣居之,留于本末;不動則熱,不堅則陷且空,不與眾同,是以知其何脈之動也。

 

【提要】 本段講經脈與絡脈的關系及其受邪時的不同表現。

【注釋】[1]足太陰過于外踝之上張介賓認為"足太陰"應為"手太陰"""""通,本注釋從張氏之說。[2]平在此作"滿盛"解。

【白話解】手足陰陽十二經脈,大都是隱伏在里而循行于分肉之間的,其位置都較深而不能在體表看到;通??梢钥匆姷模挥惺痔幏谓浿}經過于手外髁骨之上的那一部分,這都是因為該處的皮膚細薄,使經脈無所隱匿的緣故。所以大多數浮現在淺表以致平??梢钥匆姷慕浢},都是絡脈。在手之陰陽六經的絡脈之中,最明顯突出而易于診察的就是手陽明大腸經和手少陽三焦經這兩條經脈的大絡,它們分別起于手部五指之間,由此再向上會合于肘窩之中。飲酒之后,因為酒氣具有剽疾滑利之性,所以它就會先隨著衛氣行于皮膚,充溢于淺表的絡脈,而使絡脈首先滿盛起來。此后,倘若在外的衛氣已經充溢有余,就會使在內的營氣也隨之滿盛,進而就會使經脈中的血氣也大大地充盛起來。倘若沒有飲酒,經脈就突然充盛起來,發生異常的變動,那么就說明有邪氣侵襲于內,并停留在了經脈自本至末的循行通路上。因為外邪侵襲人體,都是先人絡后入經,所以如果經脈沒有出現異常的變動,那就說明外邪尚在浮淺的絡脈,此時的邪氣不能走竄,就會郁而發熱,從而使脈形變得堅實;如果絡脈的脈形不顯堅實,那就說明邪氣已經深陷于經脈,并使絡脈之氣空虛衰竭了。凡是被邪氣所侵襲了的經脈,都會出現與其他正常經脈不同的異常表現,由此我們也就可以測知是哪一條經脈感受到了邪氣而發生了異常的變動。

【按語】對于本節中"足太陰過于外踝之上"一句,馬蒔認為其意是指其通??梢砸姷降?,只有足太陰脾經的經脈經過于足部外踝上方的那一部分;而張介賓則認為"足太陰"應當改作"手太陰",此句的意思應該是指其通??梢砸姷降模挥惺痔幏谓浀慕浢}經過于手外髁骨之上的那一部分。因下文中有"經脈者,常不可見也,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等句,從側面證明了在經脈之中只有手太陰肺經的經脈是可以在體表被診察到的,所以在馬、張兩人的注釋中,以張氏的見解較為合理。此外,""字也并非都是指腳踝的意思,如前文中在介紹手太陽小腸經的循行路線時,就有"出踝中"之句,而這里的踝字就是指手腕后方尺側部隆起的骨頭,而非腳踝,其意與""相通。所以,本注釋從張氏之說。

 

【原文】雷公日何以知經脈之與絡脈異也?黃帝日經脈者常不可見也,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脈之見者皆絡脈也。雷公日細子無以明其然也。黃帝日諸絡脈皆不能經大節之間,必行絕道而出,入復合于皮中,其會皆見于外。故諸刺絡脈者,必刺其結上,甚血者雖無結,急取之以瀉其邪而出其血,留之發為痹也。凡診絡脈,脈色青則寒且痛,赤則有熱。胃中寒,手魚之絡多青矣;胃中有熱,魚際絡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其青短者,少氣也。凡刺寒熱者皆多血絡,必間日而一取之,血盡而止,乃調其虛實;其小而短者少氣,甚者瀉之則悶,悶甚則仆不得言,悶則急坐之也。

 

【提要】本段介紹了經脈病變和絡脈病變的診治方法。

【注釋】[1]絕道就是"別道"的意思,也就是指與經脈循行路徑不同的循行道路。

【白話解】雷公問怎樣才能知道經脈或是絡脈之中發生了病變呢?黃帝說經脈隱伏在內,因此即使其發生了病變,在體表常常也是看不到的,其虛實的變化情況只能從氣口部位的脈象變化來測知。而在體表可以看到的那些經脈的病變,其實都是絡脈的病變。

雷公說我還是不能明白這樣做的道理。黃帝說所有的絡脈都不能通過大關節所在的部位,因此在走行到大關節的部位時,絡脈都要經過經脈所不到的地方,出于皮表,越過大關節后,再入里而與經脈相合于皮中,此外,它們相合的部位還都會在皮表部顯現出來。因此,凡是針刺絡脈的病變,都必須刺中其有瘀血結聚的地方,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而對于血氣郁積的病證,雖然它還沒有出現瘀血結聚的現象,但也應該盡快采用刺絡的方法去進行治療,以瀉除其病邪而放出其惡血;如果把惡血留在體內,就會導致血絡凝滯、閉塞不通的痹證。在診察絡脈病變的時候,如果絡脈所在的部位呈現青色,那就表明它是寒邪凝滯于內,氣血不通而痛的病證;如果絡脈所在的部位呈現紅色,那就表明它是體內有熱的病證。例如,胃中有寒的病人,其手魚部的絡脈大多都會呈現出青色;而胃中有熱的病人,其魚際部的絡脈就會呈現出紅色。絡脈所在部位突然呈現出黑色的,那就說明它是留滯已久的痹病。絡脈所在部位的顏色時而發紅、時而發黑、又時而發青的,那就說明它是寒熱相兼的病證。顏色發青且脈絡短小的,那是元氣衰少的征象。一般在針刺邪在淺表以致寒熱并作的病證時,因為病邪尚未深入于經,所以就應該多刺淺表的血絡,同時還必須隔日一刺,直到把惡血完全瀉盡才能停止,然后才可以再根據病證的虛實來進行調治。絡脈色青且脈形短小的,是屬于元氣衰少的病證。如果對元氣衰少很嚴重的病人使用了瀉法,就會使他感到心胸煩悶,煩悶至極就會出現昏厥倒地、不能言語等癥狀;因此,對于這種病人,在他已有煩悶感而尚未昏仆的時候,就應該立即將他扶起,成半坐半臥位,再施以急救。

 

【原文】手太陰之別,名日列缺[1]。起于腕上分間[[2]并太陰之經直入掌中,散入于魚際。其病實則手銳[3]掌熱虛則欠歆[4],小便遺數,取之去腕半寸[5],別走陽明也。手少陰之另,名日通里,去腕一寸半[6],別而上行,循經入于心中,系舌本,屬目系。其實則支膈[7],虛則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別走太陽也。手心主之別,名日內關,去腕二寸,出于兩筋之間,循經以上系于心,包絡心系。實則心痛,虛則為頭強。取之兩筋間也。手太陽之別,名日支正,上腕五寸,內注少陰;其別者,上走肘,絡肩隅。實則節弛肘廢,虛則生骯[8],小者如指痂疥[9]引,取之所別也。手陽明之別,名日偏歷,去腕三寸,別入太陰;其別者,上循臂,乘肩腡,上曲頰[10]偏齒其別者,入耳合于宗脈[11]。實則齲聾,虛則齒寒痹隔[12],取之所別也。手少陽之別。名日外關,去腕二寸,外繞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實則肘攣,虛則不收,取之所別也。

 

【提要】本段介紹了各手經之絡脈的名稱、循行路線及其發病時的癥狀表現。

【注釋】[1]手太陰之別,名日列缺每經之絡脈,都以其從正經分出之處的腧穴的名字來命名。[2]分間就是指分肉之間。[3]手銳即指手的銳骨部,也就是指手掌后方之小指側的高骨。[4]欠款欠,就是呵欠;歆,音去,是形容張口的樣子。欠款,就是形容呵欠時張口伸腰的樣子。[5]去腕半寸列缺穴在手掌后方距離腕關節一寸五分的地方,因此原文中之"去腕半寸"當為"去腕寸半"之誤。[6]去腕一寸半通里穴在手掌后方距離腕關節一寸的地方,因此原文中之"去腕一寸半"當為"去腕一寸"之誤。[7]支膈就是指胸膈問支撐做脹以致感覺不舒暢的病證。[8]骯音油,通""字,即指贅肉。[9]痂疥是古代的一種皮膚病。[10]曲頰即指下頜后方之下頜骨的彎曲處,在耳垂的下方。因其形狀屈曲,故名。[11]宗脈即指聚結于耳中的經脈。[12]痹隔痹,就是閉塞不通的意思。痹隔,就是胸膈間閉塞不通的意思。

【白話解】手太陰肺經別出的絡脈,名叫列缺。它起始于手腕上部的分肉之間,由此而與手太陰肺經的正經并行,直入于手掌內側,并散布于魚際的部位。倘若它發生病變,其屬于實證的,就會出現腕后之銳骨部與手掌部發熱的癥狀;而其屬于虛證的,就會出現張口呵欠,小便失禁或頻數等癥狀。對于以上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位于腕后一寸半處的列缺穴來進行治療。這條絡脈就是手太陰肺經走向并聯絡于手陽明大腸經的主要分支。

  手少陰心經別出的絡脈,名叫通里。它從手掌后方距離腕關節一寸處別行分出,由此而沿著手少陰心經的正經向上走行,并進入心中,然后再向上循行而聯系于舌根,并連屬于眼球內連于腦的脈絡。倘若它發生病變,其屬于實證的,就會出現胸膈間支撐不舒的癥狀;而其屬于虛證的,就會出現不能言語的癥狀。對于以上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位于手掌后方一寸處的通里穴來進行治療。這條絡脈就是手少陰心經走向并聯絡于手太陽小腸經的主要分支。

  手厥陰心包絡經別出的絡脈,名叫內關。它在距離腕關節兩寸處,從兩筋的中間別行分出,由此再沿著手厥陰心包絡經的正經向上走行,而聯系于心,并包繞聯絡于心臟與其他臟腑相聯系的脈絡。倘若它發生病變,其屬于實證的,就會出現心痛的癥狀;而其屬于虛證的,就會出現頭頸部僵硬強直的癥狀。對于以上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位于手掌后方、兩筋之間的內關穴來進行治療。

手太陽小腸經別出的絡脈,名叫支正。它從腕關節上方五寸的地方別行分出,由此再向內走行而注于手少陰心經之中;它有一條別行的支脈,在支正穴處別行而出,此后就向上走行,到達肘部,然后再向上循行,而聯絡于肩偶穴所在的部位。倘若它發生病變,其屬于實證的,就會出現骨節弛緩,肘關節痿廢而不能活動等癥狀;而其屬于虛證的,就會在皮膚上生出贅疣,其中小的就像指頭中間干結作癢的痂疥一樣大小。對于以上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手太陽小腸經的絡脈從其本經所別出之處的絡穴--支正穴來進行治療。手陽明大腸經別出的絡脈,名叫偏歷。它在手掌后方距離腕關節三寸的部位從本經分出,由此而別行并進入于手太陰肺經的經脈;它的一條別行的支脈,在偏歷穴處別行而出,然后就沿著手臂上行,經過肩骨禺穴所在的部位,再向上走行,而到達曲頰的部位,進而斜行到牙根部并聯絡之;它的另一條別出的支脈,走入耳中,而與耳部的宗脈相會合。倘若它發生病變,其屬于實證的,就會發生齲齒、耳聾等病證;而其屬于虛證的,就會出現牙齒發冷,胸膈問閉塞不暢等癥狀。對于以上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手陽明大腸經的絡脈從其本經所別出之處的絡穴--偏歷穴來進行治療。

  手少陽三焦經別出的絡脈,名叫外關。它在手掌后方距離腕關節兩寸的部位從本經分出,由此而向外繞行于臂部,然后再向上走行,注于胸中,而與手厥陰心包絡經相會合。倘若它發生病變,其屬于實證的,就會出現肘關節拘攣的癥狀;而其屬于虛證的,就會出現肘關節弛緩不收的癥狀。對于以上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手少陽三焦經的絡脈從其本經所別出之處的絡穴--外關穴來進行治療。

【按語】絡脈內關也應該像其他絡脈一樣,走向與其正經(手厥陰心包絡經)相表里的經脈(手少陽三焦經)。但本段末尾與前段不同,并無"別走少陽"之句,恐有脫漏。又本段原文中之"頭強"兩字,《甲乙經》做"煩心",有待進一步考證。

 

【原文】足太陽之別,名日飛揚,去踝七寸,別走少陰。實則鼽窒頭背痛,虛則鼽衄,取之所別也。足少陽之別,名日光明,去踝五寸,別走厥陰,下絡足跗。實則厥,虛則痿蹙[1],坐不能起,取之所別也。足陽明之別,名日豐隆,去踝八寸,別走太陰其別者,循脛骨外廉,上絡頭項,合諸經之氣,下絡喉嗌。其病氣逆則喉痹瘁暗[2]。實則狂巔引,虛則足不收脛枯,取之所別也。足太陰之別,名日公孫,去本節之后一寸,別走陽明其別者,入絡腸胃。厥氣上逆則霍亂[4],實則腸中切痛,虛則鼓脹[5]取之所別也。足少陰之別,名日大鐘,當踝后繞跟,別走太陽其別者,并經上走于心包,下外貫腰脊。其病氣逆則煩悶,實則閉癃[6],虛則腰痛,取之所另者也。足厥陰之別,名日蠡溝,去內踝五寸,別走少陽;其別者,徑脛上睪,結于莖。其病氣逆則睪腫卒疝,實則挺長,虛則暴癢,取之所另也。

 

【提要】本段介紹了各足經之絡脈的名稱、循行路線及其發病時的癥狀表現。

【注釋】[1]痿蹙痿,就是痿軟無力的意思;蹙,音畢,就是足不能行的意思。痿蹙,就是指一種以下肢痿軟無力,以致不能行走為特征的病證。[2]瘁喑馬蒔認為""字應該作""字解,也就是突然的意思。瘁喑,就是突然失音,不能言語的意思。[3]巔同""字。[4]霍亂病名。其發作時上吐下瀉,揮霍繚亂,故名霍亂。[5]鼓脹就是腹脹如鼓的意思。[6]閉癃閉,就是指大便閉結;癃,就是指小便不通。

【白話解】足太陽膀胱經別出的絡脈,名叫飛揚。它在足之上方、距離外踝七寸的部位從本經分出,由此而別行并走向足少陰腎經的經脈。倘若它發生病變,其屬于實證的,就會出現鼻塞不通,頭背部疼痛等癥狀;而其屬于虛證的,就會出現鼻塞或鼻出血。對于以上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足太陽膀胱經的絡脈從其本經所別出之處的絡穴--飛揚穴來進行治療。

足少陽膽經別出的絡脈,名叫光明。它在足之上方、距離外踝五寸的部位從本經分出,由此而別行并走向足厥陰肝經的經脈,然后再向下走行,而聯絡于足背部。倘若它發生病變,其屬于實證的,就會出現下肢厥冷的癥狀;而其屬于虛證的,就會出現下肢痿軟無力以致難以步行,以及坐下后就不能再起立等癥狀。對于以上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足少陽膽經的絡脈從其本經所別出之處的絡穴--光明穴來進行治療。

  足陽明胃經別出的絡脈,名叫豐隆。它在足之上方、距離外踝八寸的部位從本經分出,由此而別行并走向足太陰脾經的經脈;它有一條別行的支脈,在豐隆穴處別行而出,然后就沿著脛骨的外緣向上走行,一直走到頭項部,與其他各經的經氣相會合,然后再向下走行,并最終聯絡于咽喉部。如果它的脈氣向上逆行,就會導致咽喉腫閉,突然失音而不能言語等病證。如果它的經脈發生病變,其屬于實證的,就會出現神志失常的癲狂證;而其屬于虛證的,就會出現兩足弛緩不收,小腿部肌肉枯痿等癥狀。對于以上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足陽明胃經的絡脈從其本經所別出之處的絡穴--豐隆穴來進行治療。足太陰脾經別出的絡脈,名叫公孫。它在足大趾本節后方一寸遠的地方從本經分出,由此而別行并走向足陽明胃經的經脈;它有一條別行的支脈,向上走行,進入腹部而聯絡于腸胃。如果它的脈氣厥逆上行,就會導致吐瀉交作的霍亂證。如果它的經脈發生病變,其屬于實證的,就會出現腹部痛如刀絞的病證;而其屬于虛證的,就會出現腹脹如鼓的病證。對于以上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足太陰脾經的絡脈從其本經所別出之處的絡穴--公孫穴來進行治療。

  足少陰腎經別出的絡脈,名叫大鐘。它從足內踝的后方別行分出,由此再環繞足跟至足的外側,而走向足太陽膀胱經的經脈;它有一條別行的支脈,與足少陰腎經的正經并行而上,抵達心包絡,然后再向外下方走行,貫穿腰脊。如果它的脈氣上逆,就會出現心煩胸悶的癥狀。如果它的經脈發生病變,其屬于實證的,就會出現二便不通的癥狀;而其屬于虛證的,就會出現腰痛的癥狀。對于以上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足少陰腎經的絡脈從其本經所別出之處的絡穴--大鐘穴來進行治療。足厥陰肝經別出的絡脈,名叫蠡溝。它在足之上方、距離內踝五寸的部位從本經分出,由此而別行并走向足少陽膽經的經脈;它有一條別行的支脈,經過脛部而上行至睪丸,并聚結于陰莖。如果它的脈氣上逆,就會導致睪丸腫大,突發疝氣。如果它的經脈發生病變,其屬于實證的,就會導致陰莖勃起而不能回復;其屬于虛證的,就會出現陰部奇癢難忍等癥狀。對于以上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足厥陰肝經的絡脈從其本經所別出之處的絡穴--蠡溝穴來進行治療。

 

【原文】任脈之別,名日尾翳[1],下鳩尾,散于腹。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取之所別也。督脈之別,名日長強,挾膂上項,散頭上,下當肩胛左右,別走太陽,入貫膂。實則脊強,虛則頭重,高搖之,挾脊之有過者[2],取之所別也。

 

【提要】本段介紹了任督二脈之絡脈的名稱、循行路線及其發病時的癥狀表現。

【注釋】[1]尾翳乃是鳩尾穴的別名。[2]挾脊之有過者過,在此就是發生病變的意思。挾脊之有過者,就是指夾行于脊柱兩側部位的絡脈發生病變而引起的病證。

【白話解】任脈別出的絡脈,名叫尾翳。它起始于胸骨下方的鳩尾處,由此再向下散于腹部。倘若它發生病變,其屬于實證的,就會出現腹部皮膚疼痛的癥狀;而其屬于虛證的,就會出現腹部皮膚瘙癢的癥狀。對于以上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任脈的絡脈從其本經所別出之處的絡穴--尾翳穴來進行治療。

  督脈別出的絡脈,名叫長強。它起始于尾骨尖下方的長強穴處,由此再夾著脊柱兩旁的肌肉向上走行到項部,并散于頭上,然后再向下走行到肩胛部的附近,此后就別行走向足太陽膀胱經,并深入體內,貫穿脊柱兩旁的肌肉。倘若它發生病變,其屬于實證的,就會出現脊柱強直以致不能俯仰的癥狀;而其屬于虛證的,就會出現頭部沉重、振搖不定等癥狀。以上這些癥狀都是由本條絡脈之夾行于脊柱兩側的部分發生病變而?引起的;對于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督脈的絡脈從其本經所別出之處的絡穴一長強穴來進行治療。

 

【原文】脾之大絡,名日大包,出淵腋[1]下三寸,布胸脅。實則身盡痛,虛則百節盡皆縱,此脈若羅絡之血者,皆取之脾之大絡脈也。

 

【提要】本段介紹了脾之大絡的名稱、循行路線及其發病時的癥狀表現。

【注釋】[1]淵腋穴位名。其穴在腋下三寸處,屬于足少陽膽經。因為大包穴在腋下六寸處,正好位于淵腋穴下方三寸的地方,所以就用"淵腋下三寸"來作為尋取大包穴的標準。

【白話解】脾臟的大絡,名叫大包。它起始于淵腋穴下方三寸處,由此再散布于胸脅。倘若它發生病變,其屬于實證的,就會出現全身各處都疼痛的癥狀;而其屬于虛證的,就會出現周身骨節都弛縱無力的癥狀。此外,當它發生病變時,還會使大包穴附近出現網絡狀的血色斑紋。對于以上這些病證,都可以取用脾之大絡從其本經所別出之處的絡穴--大包穴來進行治療。

 

【原文】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人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

 

【提要】本段介紹了絡脈在發生虛實病變時所出現的不同外在表現,并說明了在診察病情時應當因人而異的原因。

【白話解】以上所說的十五條絡脈,它們在發病時,凡是屬于脈氣壅盛所致之實證的,其脈絡都必然會變得明顯突出而容易看到;凡是屬于脈氣虛弱所致之虛證的,其脈絡都必然會變得空虛下陷而不易察知。如果在絡穴所在部位的體表處看不到任何異常的現象,那么就應當到該穴所在部位的附近去仔細觀察。人的形體有高矮胖瘦的區別,因而其經脈就會有長短的不同,而其絡脈所別行分出的部位也就多少會有一些差異,所以醫者在診察病情時,都應當靈活變通,而不能執一而求。

【按語】十五絡脈的說法有二其一是本篇中所提出的,由十二經各自所屬的一條絡脈,加上任督二脈所屬的兩條絡脈,再加上脾之大絡,而構成的十五絡脈;其二是《難經》中所提出的,由十二經各自所屬的一條絡脈,加上陰蹺、陽蹺二脈,再加上脾之大絡,而構成的十五絡脈。它們各自的理論依據是《靈樞經》認為督脈能夠統絡各條陽經,而任脈能夠統絡各條陰經,故以此二經的絡脈作為十二經絡脈之陰陽的綱領,而將其歸人十五絡脈之中;《難經》認為陽蹺脈為太陽經之別絡,而太陽經又為諸條陽經中主持陽氣的經脈;陰蹺脈為少陰經之別絡,而少陰經又為諸條陰經中主持陰氣的經脈,故以此二脈作為十二經絡脈之陰陽的綱領,而將其歸人十五絡脈之中。實則任督二脈為人身陰陽之根本,故當以《靈樞經》的說法為佳。至于《素問·平人氣象論》中所說的"胃之大絡,名日虛里",指的是在十五絡脈之外的,所提出的第十六條絡脈。因其并未出現在本篇之中,所以人們在習慣上仍說"十五絡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第十
白話 靈樞(第5部分)
痹證
靈樞·經脈第十
十五絡脈經絡理論
《黃帝內經·靈樞·經脈(5)》學習筆記八十八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格尔木市| 南丰县| 上栗县| 万盛区| 华坪县| 临朐县| 北票市| 玛纳斯县| 霍山县| 寻甸| 磐石市| 张家川| 柳河县| 湖州市| 巨野县| 奉贤区| 孝义市| 交城县| 施甸县| 焦作市| 祁连县| 钟山县| 长寿区| 绥阳县| 高青县| 宿州市| 时尚| 石泉县| 峡江县| 府谷县| 汉阴县| 凌云县| 临澧县| 抚顺县| 顺义区| 尼玛县| 阿鲁科尔沁旗| 贞丰县| 鄂伦春自治旗| 苗栗市| 正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