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以其簡短易學一向受到學詩者喜愛。其實,絕句并不好寫,要在二十幾字內寫出「咫尺萬里」之勢,「句絕而意不絕」,確非易事。從這點來說,絕句難于律詩,五絕難于七絕。邵祖平《七絕詩論》云:「五言詩可以驗學養,七言可以驗才氣」,有一定道理。
絕句的特點可以歸納為含蓄警拔,夏承燾老師則說得更具體:「少、小、了、常、藏、長」。
「少」從時間上說是過程短暫,從空間上說是畫面干凈。
如蘇舜欽《初睛游滄浪亭》:
夜雨連明春水生,嬌云濃暖弄微晴。
簾虛日薄花竹靜,時有乳鳩相對鳴。
詩固然好,但畫面不夠純凈,需仔細體味才能得其妙處,故不是成功之作,流傳不廣。
「小」是指借細節或瑣事來表現詩旨。
如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了」指語言要清楚明白,一看就懂。
如李白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常」指的是題材常見、常有,故絕句很少用典。
如李白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藏」就是含蓄,言有盡而意無窮。
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
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其二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云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王維的《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長」指的是韻味悠長,耐人咀嚼。
如劉禹錫的《楊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李白的《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絕句往往可分成兩組意象,一二句一組,三四句是一組。前兩句只作鋪陳,三四句才體現詩旨。所以歷來人們非常重視三四句的寫法。絕句只在一二句正說,三四句轉捩,并不像律詩一樣有明顯的起承轉合。
總之,絕句易寫難精,要想寫好,必須多讀、多想、多練,建議先通讀《唐人萬首絕句》,仔細體味名家作法,庶幾有得。另近人馮振著有《七言絕句作法舉隅》,收集七絕1100多首,列舉了七絕常見的五十六種作法,頗見苦心。學者可作參考,但不可為之拘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