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指一系列中國古代詩歌獨有的,在創作時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應遵守的準則。
詩詞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韻、平仄、對仗、字數。
用韻
現存最早的一部詩韻是《廣韻》,共206韻,韻分得太細,寫作很受拘束,后人就把臨近韻合并起來使用,最后就產生了《平水韻》,分為:上平聲,下平聲,上聲,去聲,入聲,共106韻。
平仄
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shǎng)、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五言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言是在五言前面再加一個節奏單位,它的四種首句的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對仗
詩詞中要求嚴格的對偶,稱為對仗。對仗主要包括詞語的互為對仗和句式的互為對仗兩個方面。對仗的特點:1、句法要相同。2、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對,3、是詞性要相對,也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等。
對仗的運用有寬有嚴,因而出現各種不同類型,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等。在內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
字數
五言絕句20字,七言絕句28字,五言律詩40字,七言律詩56字;詞這種文體, 58字以下的是小令,59-90是中調,91字以上是長調。
中國古代近體詩、詞在格律上要求嚴格,其他如古體詩、現代詩歌、歐化詩歌等沒有確定的、嚴格的格律要求。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試著分辨下《登高》這首七律詩的用韻和平仄,對仗。
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