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出游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行樂的花樣不亞于春節。重陽節,戰國時期就有,至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然后沿襲至今。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因此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中國人對此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歷代詩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F在就摘錄部分有關的著名詩句,分享。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孟浩然《過故人莊》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寫盡了重陽思鄉思親情結的這句詩,其著名程度,不用小編多言。幾乎一到重陽節,所有中國人首先想到的詩句就是它了。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暗香盈袖”,何其美好,何其形象。以前人們只知“墻角數支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似乎暗香是梅花的專利。李清照在重節秋思念丈夫,寫下“暗香盈袖”,既符合當時詩人的心境,又恰好符合菊花恬淡的特質。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小杜貌似這天很開心,難得過節一笑。只是別人插茱萸,你為何要插菊花?
鄭谷《菊》
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一種垂垂老矣的情緒躍紙上。格調有些低沉了,大概詩人在佳節時想起了不愉快的經歷。
納蘭性德《采桑子·九日》
納蘭詞較女性化,往往兒女情長。在他眼里,沒有國事,沒有家事,只有情事。
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盧照鄰果然不負“初唐四杰”之名,寫個節日也寫得如此大氣蒼涼。
張可久《滿庭芳·客中九日》
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這次詩仙不知又遇到何事了,大嘆菊花之苦。
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曹雪芹《螃蟹詠》
曹雪芹這句詩放唐人寫的重陽詩中,似乎也不遜色。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看來多愁善感的女詞家李清照,沒少寫重陽節的詩。
文森《九日》
小編想說,重陽節不在家,平時多回家看看也行的。
辛棄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古時候重陽節前后,風雨很多嗎?
蘇洵《九日和韓魏公》
終于發現了一個秘密:東坡先生的父親,平時多愁,膽壯的時候全是憑著酒勁兒。
徐燦《菩薩蠻·秋閨》
菊花惹愁聽說過,可是菊花惹恨?很少聽說。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這名字不是蓋的,果然豪爽,遇節得喝,喝了得醉,必須的。
李白《九日龍山飲》
詩仙就是詩仙,干啥都不忘喝酒。
晏殊《少年游·重陽過后》
晏宰相心境蒼涼,借物悲己,看來帝國的宰相是真不好當啊
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
詩圣一輩子都在憂國,一輩子都在顛沛流離??蓢@。
晏幾道《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
這句寫得實在美,雖在異鄉,但綠杯紅袖,人情如故。
妙信《九日酬諸子》
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大詞人過重陽的心境完全與他父親晏殊不同,其父蕭索,其人縱歡。
王瓊《九日登花馬池城》
邊塞的重秋節,原來是這樣過的。菊酒、漠風、飛沙、關卡、將士,不同凡俗。
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容》
在彭澤附近過個節,就想起了陶淵明,敢說你不是在蹭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