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睛】《絲路花雨》2016版是繼1979版、2008版后的再次創排,自2016年5月啟動第三版本的創排,中國經典舞劇2016版《絲路花雨》于9月16日晚在敦煌舉行首演,拉開了其神秘的面紗,它以全新的編排再次吸引世界關注的目光。
本次編排,將絲綢之路上商賈往來的繁華、莫高窟內精美的壁畫以及黃沙漫天的大漠戈壁等“逼真”景象通過現代數字化技術搬上舞臺,讓觀眾仿佛置身于古絲路情境之中。新版舞劇堅持立足于經典原著,原劇劇情不變,陣容采用業內大腕,更多的是融入了絲路沿線國家和民族的舞蹈和文化元素,重新演繹了敦煌舊貌和古絲綢之路的風采。舞美、置景等設計特別突出舞臺立體展示的三維感、意境化等多視角色彩效果,保留了經典元素,采用聲、光、電等現代技術來重新講述。
《絲路花雨》被譽為“東方《天鵝湖》”,是甘肅省歌舞劇院于20世紀70年代末創作演出的經典舞劇,是藝術家們博采各地民間歌舞之長,從敦煌壁畫中得到啟示創作出的舞劇,享有“二十世紀華人舞蹈經典作品”、“中國舞蹈史上里程碑”、“中國民族舞劇的典范”、“中國舞劇之最”等諸多美譽?!督z路花雨》借用舞蹈藝術向觀眾展現了一個富有開放、包容等現代意識的敦煌,由此產生了一種新型舞蹈派系敦煌舞,其中大量舞蹈動作、造型都極度仿真敦煌壁畫,力求吸取并還原中華文化之精髓。最經典的“反彈琵琶”就出自第112窟,畫中女子雙手執琵琶高舉反彈,舞姿剛毅穩健,被公認為敦煌舞的代表;“琵琶舞”中的“反彈琵琶伎樂天”造型更成了敦煌舞的經典標志,那獨創的“S”形舞姿將東方女性的優雅嫵媚表現到了極致,被稱做是“活著的敦煌壁畫”。
《絲路花雨》以雄偉深邃的敦煌莫高窟和無與倫比、美輪美奐的敦煌壁畫為背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形象再現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歌頌了勞動人民創造敦煌文化的光輝藝術形象和中外人民友誼源遠流長的動人故事,并以極富特色的藝術形象,感動震撼了千千萬萬的人,形成了深遠的文化感動、文化震撼!它“復活”了沉默千年的敦煌,展現了一幅氣象萬千的絲綢之路歷史畫卷,也開啟了一條傳播中華文化“遠渡海外”走向世界的道路。自1979年首演至今,出訪4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2800余場,觀眾超過400萬人次。
《絲路花雨》(2016版)既是現實的,又是浪漫的;既是當代的,又是未來的;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它實現了創造的升華和超越,是一部高品位的文化經典。從1979年慶祝國慶30周年進京獻禮,到2008年作為北京奧運會重大文化活動展演,再到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在國家大劇院連演5場,再到2016年作為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開幕式演出,《絲路花雨》向世界民眾演繹了經典絲路文化,讓人們真正享受到一次敦煌文化的“饕餮盛宴”。37年的傳承創新,幾次成功的迭代,讓《絲路花雨》經典重塑,并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不斷地休整,愈發經典起來。(伍策 張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