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365個穴位,重要的無非這10穴,可調治百病,收好、以后用得到!
1. 胃脹嘔吐按中脘--中脘是胃的募穴,能夠調動胃經的元氣,六腑的健康問題首選它們對應的募穴治療,胃是六腑之一,所以養胃不能不用胃的募穴中脘。中脘在上腹部,臍中上4寸。
2. 口臭腰椎病按后溪--按摩時可微握拳,以另一只手拇指掐揉5分鐘,以感到輕微酸痛為佳,之后再按摩另一側。除了消除口臭,按摩此穴還能預防頸椎病。
3. 感冒鼻塞按大椎--在人的頸后正中,一個較大的骨頭突起的下緣,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
首先正坐低頭(當低頭的時候兩個椎骨才能分開,突出的脊凸才能摸得到,頸部最高的點(第七頸椎)下方凹陷處就是大椎穴,就是兩個椎骨之間,上面的是頸椎,下面的是胸椎。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操作:我們用一個手的食指和中指,用力地按住大椎穴,按摩一兩百次。功效:緩解發熱,特別適合感冒后高熱不退的人群。
4. 哮喘咳嗽按天突--[主治] 宣通肺氣,消痰止咳。主治哮喘、咳嗽、咽喉腫痛、小兒感冒等。
[取穴] 仰臥,由喉結直下摸到一凹窩中央。[按摩方法] 以中指指腹慢慢按揉天突穴1~2分鐘,動作要輕。
5. 固精益腎按腎俞(shù)穴--我們平時用手掌拍打背后腎俞穴,每次拍到50-100次,腰部的酸痛感就會減輕。用手掌搓腰眼,可以起到固精益腎的作用。
6. 眼睛疲勞按瞳子膠穴--瞳子膠穴在眼角外側約一指幅的凹陷處。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眼睛外側一厘米處(目外眥旁,當眶外側緣處)。
【主治】改善眼周循環,消除疲勞,延緩眼瞼皮膚下垂。
7. 膝蓋疼痛按膝眼--定位:坐在凳子上,小腿和大腿呈90度(直角),膝蓋內側下面有一個凹
陷的地方就是內膝眼。
功效:按摩膝眼穴可以舒筋活絡、疏利關節可以緩解膝關節疼痛、腿痛、下肢麻木等。
8. 月經不調按氣海穴--歸屬任脈,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補益回陽、延年益壽的功效。氣海穴位于人體下腹部,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肚臍下兩指寬處。
本穴主治虛脫、形體羸瘦、臟氣衰憊、乏力等氣虛病證,對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婦科疾病亦有很好的療效。氣海穴若與三陰交穴配伍使用,還可治白濁、遺精。
9. 養肝護肝按三陰交穴--在腳踝內側上方三寸左右。
盤腿坐好后,用左手的拇指去按摩右腳的三陰交穴,順時針10圈,逆時針10圈,然后再用右手的拇指去按摩左腳的三陰交穴,順逆時針各10圈。
10.便秘就按大橫穴--大橫穴歸屬足太陰脾經,有緩解治療腹痛、便秘等作用。在腹中部,平臍,臍旁開4寸。
該穴名意指本穴物質為天部橫向傳輸的水濕風氣,所以該穴位有治療腹痛便秘的作用。
我是中醫老張,每天更新常見疾病的穴位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