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曲藥理研究進展(2003-2014年)
紅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同時具備降血脂、降血壓和降血糖 3 種功能的天然食品;紅曲可同時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從而起到綜合降脂作用,降酯效果和毒副作用皆優于對血脂異常療效確切的他汀類西藥——洛伐他汀。還具有抗腫瘤、抗疲勞、預防骨質疏松、增強免疫力等廣泛的藥理作用;
功能紅曲各種潛在的治療保健應用價值正逐步被人們研究開發,經多年臨床驗證發現了除降脂外,紅曲對心血管的多種有益作用,保護心肌和內皮細胞、改善動脈硬化和心肌重構、 改善心臟舒張功能,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的特點,已被證實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級、二級預防中均可獲益;對于維護血管健康、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對冠心病的二級預防已具開創性的里程碑意義。 一、紅曲概述
紅曲(monascus),亦名紅曲米,它用紅曲霉菌接種于大米發酵而成 , 是由紅曲霉代謝產物和發酵后剩余大米降解物的總稱,是一種食療兼備的傳統中藥。紅曲最早發明于中國 ,已有一千多年的生產和應用歷史 ,是中國及周邊國家特有的大米發酵傳統產品,自古至今就是一個具有藥用和食用價值的典型代表。食品上主要用于腐乳、紅酒、魚等食品的發酵呈色,而其藥用功能在《本草綱目》和《中國醫學大辭典》中早有記載,《本草綱目》中記載了紅曲的藥用價值:“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赤白痢下水谷。釀酒,破血行藥勢,殺山嵐瘴氣,治打撲傷,治安人血,氣通乃產后惡血不盡,擂酒飲之良”。主治產后惡露不凈、瘓滯腹痛、食積飽脹、赤白下痢、跌打損傷等癥。
法國學者van Tieghem在1884年建立了紅曲菌屬的分類。在分類上,紅曲霉屬真菌界,紅曲菌科,紅曲霉屬。目前,美國培養物物種保藏中心(ATCC)已有 58個紅曲菌株。大部分紅曲菌株屬于3種:叢毛紅曲霉,紫色紅曲霉及安卡紅曲霉。
現代研究表明,紅曲中次生代謝物含有:莫那克林Monacolin系列(K,J,L,M,X),γ一氨基丁酸、氨基葡萄糖、卵磷脂、類黃酮、不飽和脂肪酸等功能成分。因為大米中除了大量淀粉外,還含有大量蛋白質、脂肪等可代謝物,在紅曲霉菌所含各種酶的作用下,同時還會產生多種必需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各種活性酶與糖等有利于人體健康的成分。其成分的多樣性,決定了其多系統、多靶點作用的特點。
然而紅曲的醫用、藥用價值卻是在近幾十年來的研究中才被真正挖掘出來。1979年,日本學者遠滕章教授從紅曲霉的培養液中分離出一種能夠強力抑制膽固醇合成的活性物質,命名為MonacolinK(莫納可林K)后,引起了全世界科學家的關注。時隔1年,美國Albert等亦從土曲霉中發現了相似的物質,現稱Lo-vastatin(洛伐他汀)。1985年Endo又相繼從紅曲中分離到MonacolinL,X,J,M、等類似物,它們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結構,同時都具有很強的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眾多國內外學者在紅曲霉代謝產物中不斷挖掘生理活性物質,隨著現代生物化學與藥理學的發展,紅曲的生物活性及藥效不斷被挖掘,紅曲就是一種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酶和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如紅曲色素、 莫納可林 k(Monacolin k) -洛伐他汀類化合物、γ- 胺基丁酸(GABA)、天然植物激素等生理活性成分。紅曲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同時具備降血脂、降血壓和降血糖三種功能的天然食品;后來的研究中還發現了多種Monacolin物質的有益作用,發現其對心肌和內皮細胞有抗炎癥及保護作用、改善高血壓早期亞臨床靶器官損傷、改善心肌重構、 改善心臟舒張功能,已被證實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級、二級預防中均可獲益;降脂外的多效性對于維護血管健康、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還具有抗腫瘤、抗疲勞、預防骨質疏松、增強免疫力等廣泛的藥理作用;預防老年癡呆和中風以及對腎臟免疫調節、抑制呼吸道病毒、促進對鐵的吸收、防治貧血、預防和治療膽結石、前列腺肥大等作用。紅曲無任何毒副作用,天然、安全、有效, 具有極高的營養保健、藥用價值。這一連串的發現引起了世界的轟動,掀起了紅曲霉降酯類產物用于保健食品、藥品原料,改善人們的身體健康,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的研究熱潮。 二、紅曲的降酯作用
1.紅曲類降酯功能食品的研發背景
隨著全球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導致環境的破壞和生態的惡化,食物安全和人類疾病健康,成為近年來世界關注的重要課題。在世界各國因各種常見病多發病死亡的人數中,除癌癥居首以外,因高血脂發生心腦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數每年將近1700萬,占死亡總人口的30%,其中中老年人群居多。我國高血壓病,患病率18.8%,總人數近2億人;血脂異常率18.6%達1.6億人;全國成人超重率22.8%,總人數達2億人,全國肥胖率7.1 %達6000多萬人。三高癥和超體重均和高血脂有關,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和各國政府主管部門,均非常重視降血脂藥物的開發。發達國家大量開發脂肪代用品、糖代品投放市場。但這些只是減少熱量攝入,起到預防血脂上升的作用。真正對高血脂即高膽固醇患者,不得不使用藥物,至今國內外比較廣泛使用的是他汀類藥物,但長期服用他汀類藥物,有一定毒副作用。為此研發低毒無毒具有降膽固醇功能的食品配料,亦是各國醫藥和功能食品部門研發的熱點。
高脂血癥是各種原因導致的血漿中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或)低密度脂蛋白(LDL-C)過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HDL-C)過低的一種全身脂代謝異常。
,變治病為防病,是今后保健食品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紅曲是首先發現并研究的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藥,紅曲療效顯著,無毒副作用,耐受性好,在食品及傳統中藥領域已有近千年的應用歷史,因而,紅曲具有極大的開發和推廣價值。
近年來諸多研究表明, 紅曲其具有顯著的調脂作用及抗炎、抗氧化、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與化學合成的他汀類藥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相比有綜合降脂作用強、安全性好、易于被廣大群眾接受等特點,故被稱為天然的中藥他汀。紅曲因其含有高活性的降脂化合物洛伐他汀而成為中藥降脂復方藥物的主要成分。中成藥紅曲-天然他汀品種眾多,近年來尤以對血脂康、脂必泰的研究為多。
2.紅曲降脂作用機理
紅曲含有十余種他汀類似物(Monacolin K、M、X等),又以Mona-colin K的活性最強。其有效降脂成分即活性物質 (Monacolin K,又稱lovastatin洛伐他汀),系他汀同系物。Monacolin K有酸式和內酯式兩種形式,酸式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并在體內發揮主要的降脂作用,是重要的調節血脂的功能因子。1985年,美國科學家Goldstein和 Brown進一步找出了 monacolin-k抑制膽固醇合成的作用機理,并因此獲得諾貝爾獎,紅曲米也由此名聲大噪。
2.1 降低內源性膽固醇的合成
紅曲降脂作用主要是減少內源性脂質的合成,減少外源性脂質的吸收(主要是減少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脂質的轉運和排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或血清載脂蛋白,利于脂質的轉運和排泄。
人體內只有1/3的總膽固醇來源于食物,其余2/3由肝臟和小腸合成。在膽固醇的合成過程中,約有25種酶參加反應,最為關鍵的一步是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在其還原酶作用下生成甲羥戊酸(MVA),然后經一系列步驟合成膽固醇及其他產物。HMG-CoA還原酶是膽固醇代謝合成途徑的限速酶, 紅曲中的Monacolin K及其類似物對HMG-CoA還原酶具有高效特異性抑制作用,它能競爭性地與HMG-CoA還原酶進行結合,使其活性降低,從而抑制膽固醇的合成;同時,通過增高載脂蛋白B、E(apoB、E)受體活性而降低含有LDL-C (低密度脂蛋白)、IDL-C (中密度脂蛋白)及VLDL-C (極低密度脂蛋白)的血漿脂蛋白濃度,從而有效降低血液中TC水平,進一步使肝細胞內總膽固醇 (TC)水平下降;并升高HDL-C (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
2.2 加快膽固醇分解代謝、調節載脂蛋白質
人體內有80%的LDL是通過細胞表面的LDL受體清除的,該受體的合成速度與細胞內膽固醇的含量成反比關系。紅曲中Monacolin 類化合物具有高度的肝臟選擇性 ,在肝臟濃度明顯高于其它組織。MonacolinK因為能有效抑制膽固醇的合成,所以大大降低了肝細胞中膽固醇的濃度,從而刺激增加了肝細胞中的LDL受體并代償性增高LDL受體活性,進一步加快了LDL的分解代謝,促進血漿中LDL-C的清除,從而降低血漿中的LDL水平。
紅曲中還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可刺激肝臟LDL受體,增加受體數量及與 LDL的親和力 ,增加受體的機動性 ,使TC水平下降并使HDL的含量增高。
載脂蛋白質是血漿脂蛋白中的蛋白質,其基本功能是運載脂類。當載脂蛋白質APO α1和APO β水平異常時,脂代謝過程的關鍵酶就失去活性,從而導致脂代謝紊亂。實驗表明MonacolinK類化合物可降低高脂血癥患者的APO αI水平,升高其APO β水平,糾正脂代謝紊亂,從而起到調節血脂的作用。MonacolinK還具有抑制LDL和LDL中脫輔基蛋白Apoβ-100的合成作用,降低甘油三酯、脂蛋白等物質的合成和分泌,從而降低血脂。
3.紅曲降酯效果和毒副作用皆優于洛伐他汀
Goldstein和Brown教授的研究表明,monacolin-k只是一種前體藥物,它本身無活性,需經人體產生的羧基酯酶水解改變結構,變成有活性的物質Mevinolinic Acid(酸式莫納可林K),才能發揮降脂作用。但人體產生的羥基酯酶至少有3種,且產生的能力也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這就決定了洛伐他汀在不同病人身上藥效的差異性 。
現今紅曲廣泛用于藥物、保健品和各種食品,并以食物補充劑出口歐美。 研究證明,莫納可林K的化學結構,相同于洛伐他汀,但應該說明,紅曲的調節血脂和降血壓作用,與國外純洛伐他汀化合物的成分及性質完全不同。洛伐他汀對降膽固醇作用明顯,但對甘油三酯無作用。我國祖先留下的紅曲,確是一種理想的降膽固醇的功能配料,因為它不僅降低低密度膽固醇,且可降低甘油三酯,并升高高密度膽固醇,優于其他任何降膽固醇的功能配料。紅曲的調節血脂功能不僅僅是莫納可林K的作用,而是麥角甾醇、豆甾醇等復合物多因子的共同增效結果。
Monacolin K包括酸型和內酯型兩種成分。Monacolin-k的酸式結構(也稱開環結構)是最天然的降脂物質,天然紅曲中的Monacolin K多為酸式,其酸式結構與體內HMG-CoA更為接近,它無需體內的羥基酸酯酶參與水解,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直接發揮作用而減少了肝、腎的負擔,可同時降低TC、LDL-C和升高HDL-C,從而起到綜合降脂作用,具有高效、低毒、安全的特點。紅曲在治療高血脂方面有獨特療效,尤其具有優先降低對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明顯的L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作用;也可用來治療糖尿病性高血脂癥而不影響耐糖量,這是這類活性物質藥理的一大特點。所以紅曲中的莫納可林K Monacolin K是目前世界醫學界公認的降低人膽固醇的理想藥物,(人體血液中 Moancolin K含量達到 1-5 ug/L時就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且紅曲沒有他汀類藥物的副作用,降酯效果和毒副作用皆優于美國默克公司開發的藥物Lovastatin(洛伐他汀)。藥理研究表明:在洛伐他汀等劑量的情況下,紅曲的降脂效果比洛伐他汀化學藥品更好,并且沒有副作用,紅曲對于輕中度增高的高脂血癥患者是一個安全而有效的選擇。紅曲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不能僅僅用洛伐他汀來解釋,可能與其含有的其他 Monacolins成分和其他具有調節血脂功效的有效成分協同作用有關。因此,把紅曲的降脂作用完全歸功于洛伐他汀并不科學,目前紅曲的國家藥品標準以洛伐他汀的含量作為產品質量及降脂效果的評價指標,沒有達到全面"客觀評價紅曲降脂作用的目的,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紅曲的活性成分,充分認識紅曲優良的降血脂功效。由于提取工藝的原因,市場上現有的各種紅曲類的調脂藥中Monacolin-k的酸式結構含量都很難保證,而且我國的藥典中也還未制定關于酸式結構的檢測標準。市場上流行的降脂藥,以含洛伐他汀的多見,因為Monacolin-k的酸式結構在后期的提取高溫濃縮過程中會轉化成閉環的內酯結構即洛伐他汀。
4.紅曲抗肥胖
Jeon等研究了紅曲提取物對3T3-L1脂肪細胞分化的影響。結果表明:紅曲提取物劑量依賴性地降低3-磷酸甘油脫氫酶(GPDH,脂肪形成的一個標志)的活性及脂肪積累。而且,顯著降低兩個關鍵脂肪形成轉錄因子的mRNA水平。紅曲提取物還顯著降低脂肪細胞脂肪酸結合蛋白(aP2)及瘦蛋白(leptin)的基因表達。這些結果表明,紅曲的脂肪細胞分化作用是通過下調脂肪形成轉錄因子及其他特異性基因表達實現的。
Chen等的研究表明,紅曲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均抑制3T3-L1前脂肪細胞的增殖和分化。紅曲水提取物可以提高成熟脂肪細胞中脂肪分解活性, 但并不影響肝素-釋放脂蛋白脂解酶的活性。為了進一步證實紅曲的抗肥胖效果進行了動物實驗。高脂肪組Wistar大鼠飼料中添加紅曲,喂飼6周之后,高脂肪組的體質量增加幅度及脂肪顆粒比對照組少。另一方面,紅曲添加組的總膽固醇、 LDL 膽固醇、LDL/HDL的比例及胰島素濃度明顯降低,此外,2%(W/W)的紅曲組大鼠的HDL膽固醇的血中濃度明顯增加。這些研究表明,紅曲可以防止體脂肪積累而且改善血脂異常,而且其抗肥胖效果主要歸于紅曲的脂肪分解作用及輕微的厭食效能。
5.紅曲降脂療效研究評價
日本于1979年報道,紅曲提取物動物試驗結果說明,不僅能降低膽固醇,而且對導致動脈硬化的低密度膽固醇有優先降低的作用。德國在1981年也發表了紅曲提取物的同樣結論,并指出還能降低甘油三酯。2006年提7月羅馬召開的第14屆國際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研討會上報告了第一次在歐洲人群中進行的紅曲降脂研究。本研究采用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前瞻性方法,旨在評價特制紅曲的療效及對心血管疾病危險的作用。結果顯示,治療 6 周后特制紅曲組 TC 降低 17.4%,LDL-C降22.7%,apoB降低20.2%。安全性資料顯示,兩組患者無嚴重不良反應,治療前后的肌酶和肝酶均無明顯變化。該研究表明,紅曲可顯著降低動脈硬化主要危險因素,使LDL-C降低20%以上,紅曲還可用于一些使用他汀類藥物出現不良反應的患者。在降低膽固醇水平相當的情況下,紅曲中洛伐他汀含量明顯低于純品洛伐他汀。特制紅曲由于含有天然復合他汀等多種成分而具有降脂療效。
挪威奧斯陸大學附屬醫院最近完成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國紅曲在歐洲調脂研究取得突破,血脂康HypoCol,對于輕度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和對他汀類西藥有副作用的患者有非常好的療效,其降脂療效與世界公認的他汀類藥物相當。這一研究標志著我國紅曲產品在歐洲人群中的調脂研究實現了“零的突破”。血脂康也成為歐洲市場上第一個擁有臨床證明的紅曲產品。以紅曲為主要成分的藥品已成為市場份額最大的降血脂天然藥物。
他汀類藥物用于冠心病二級預防的價值無可爭議。與此同時,他汀類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也備受關注。他汀不耐受患者轉換紅曲制劑治療后臨床療效及安全性逐漸被臨床驗證。2011年4月初,在美國新奧爾良召開的第60屆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上國外專家對紅曲尤其在調節血脂方面的研究具有濃厚興趣。
對于如何處理血脂異常患者因對他汀類藥物不耐受而發生的肌痛乃至更為嚴重的肌溶解,目前臨床上還沒有相關共識。許多不能耐受他汀治療的患者選擇了其他的降脂治療,包括紅曲制劑。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關于紅曲在他汀不耐受人群中的研究報告”發現,紅曲對于不耐受他汀類藥物的患者來說,可能是一種很好的替代品。研究納入了62例高脂血癥患者,曾因為肌痛停用他汀。將其隨機分入紅曲制劑治療組和安慰劑對照組,12周后,治療組LDL-C和膽固醇顯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升高不明顯,TG降低但沒有顯著差異,對紅曲的耐受良好。患者服用的紅曲制劑中,洛伐他汀只有6mg,遠遠低于標準20~40mg劑量,而LDL-C降低的效果卻非常好,這可能因為紅曲制劑中含有莫納可林(monacolin)K,一種天然的洛伐他汀,同時還有其他monacolin類物質,它們在降低LDL-C同時又不會引起肌痛。對他汀類藥物不能耐受的高血脂癥患者來說,紅曲制劑(血脂康)可能成為一種新選擇。 三、紅曲的降壓作用
1.高血壓與高血脂的密切關系
高血壓與高血脂存在密切關系,都是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血脂異常可影響動脈彈性功能和結構而致動脈彈性減退,可引起收縮壓增高,舒張壓降低, 脈壓增大;血脂異常可引起血管內皮功能障礙,一氧化氮(NO)生成受損,影響血管舒縮功能;還可使交感神經功能和血管緊張素Ⅱ(AngⅡ)增加,導致高血壓;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和周圍血管病,可見血脂異常是動脈粥硬化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因此,糾正血脂代謝紊亂對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和降壓無疑是有益的。紅曲類的降脂效果已得到確認,其在治療過程中對血壓影響的觀察近年來研究也逐漸增多。
2.良好的降壓功能及穩定血壓的作用
已有報道,在合并高脂血癥的高血壓患者中加用他汀類藥物可以起到協同降壓的作用。1987年.,小濱靖弘等研究發現紅曲具有良好的降低血壓作用,日本國立營養研究曾進行了將紅曲培養物添加到飼料的動物實驗,發現添加紅曲培養物的飼料可使患有先天高血壓癥老鼠的血壓下降。臨床試驗的結果也證實了每天服用9g紅曲有較好的降壓效果,而且呈現良好的量效關系。
Inoue K1995年用提取的紅曲研究了對降血壓的作用。為了調查紅曲抗高血壓的作用效果,對輕微癥狀高血壓志愿者,3種不同方法使用紅曲飲品。在入院患者的2周使用試驗;對于定期去醫院的高血壓患者1個月的使用試驗;對于定期去醫院的長期服用(6個月)的使用試驗;收縮壓、舒張壓都明顯下降(p<0.05)。長期服用組血清總膽固醇也有所下降。對于沒有服用紅曲的對照患者,6個月的觀察中沒有得到以上的效果。上述研究結果發表在 Jpn J Nutr, 1995上。明確證實紅曲提取物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和血清總膽固醇都有改善的作用。還有研究發現紅曲還可作血壓升高劑,對血壓有雙重控制作用。日本的八重垣公司已申請了調節血壓”特”字食品。主要原料就是紅曲提取物,在高血壓維持期均有明顯降血壓作用。
近年來很多人體和多種動物模型的研究結果表明,紅曲有良好的降壓功能及穩定血壓的作用;在合并高脂血癥的高血壓患者中加用紅曲他汀類藥物可以起到協同降壓的作用。(附紅曲降血壓的相關研究摘要24篇)。
在降壓過程中,血壓控制不良、血壓達標率低仍然是目前高血壓治療中面臨的棘手問題,除了幾種不同類型的降壓藥物聯合治療外,如何在高血壓治療中獲取更高的達標率一直是研究者探索的問題。心血管病治療藥物“血脂康”的原料就是紅曲米的提取物。已證實它是一種有效的降血脂藥物,還證實具有良好的降壓功能,協同降壓藥運用可增強降血壓效果,提高血壓達標率。解放軍總醫院觀測血脂康對血壓控制狀態是否產生有益效果,120例血脂正常或輕度升高的高血壓病患者,隨機分至血脂康組及硝苯地平緩釋片對照組.結果血脂康組可顯著降低收縮壓、舒張壓水平,縮小脈壓,血壓達標率增加;單獨硝苯地平緩釋片治療能顯著降低收縮壓及舒張壓,但在縮小脈壓的幅度上并無明顯改善;發現聯合血脂康治療能夠取得較硝苯地平緩釋片單獨治療更有效的降壓效果,尤其在降低收縮壓及縮小脈壓方面。還有如氨氯地平聯合紅曲提取物降血壓作用優于單純用氨氯地平,且具有調脂作用;長期使用血脂康可顯著增強氨氯地平降血壓效果;聯合血脂康治療能夠取得較尼非地平單獨治療更有效的降壓效果,尤其在縮小脈壓方面;輕、中度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采用復方纈沙坦聯合血脂康治療,降壓效果和達標率均優于單用纈沙坦等研究。
一般認為,一些具有降壓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質,多數是通過內皮細胞和血管平滑肌釋放NO和前列腺環素(PGI)及阻斷鈣通道,促使血管舒張而實現降壓。韓國學者Rhyu等的研究提示紅曲通過刺激血管內皮細胞產生NO,使血管舒張而引起降壓。北京聯合大學發現在使血管收縮后,加入紅曲可明顯舒張血管,這一舒張血管作用與血管內皮完整度無關。 這些結果表明紅曲可抑制細胞膜鈣通道,紅曲主要是對細胞外鈣內流的抑制,而對細胞內鈣的釋放則沒有影響。紅曲降壓的血管機制研究表明,紅曲可通過刺激平滑肌細胞產生NO和抑制鈣通道而引起血管舒張,這可能是其降血 壓的主要血管機制。紅曲的降壓途徑可能是多方面的,在RHR上可能主要通過抑制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ACE)、降低血漿內皮素(ET) 和升高血漿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抑制鈉水潴留降低血容量起到降壓作用。
實驗分析曾認為紅曲提取物降低血壓作用的活性成分為紅曲所產生的γ~氨基酸(γ~GABA),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已開始對γ~GABA 進行廣泛而深入的研究。分析紅曲的降壓成分,金宗濂等及北京聯合大學研究指出了紅曲米中的 γ~氨基酸對ACE并沒有抑制活性,不是唯一的降壓因子,紅曲主要成分為天然復合他汀,并含有多種必需氨基酸和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少量類黃酮、麥角甾醇及卵磷脂、微量元素等,紅曲中有其他降壓的功能成分或增效因子,紅曲降壓是多成分、 多機制聯合作用的結果。總之,在血脂偏高或正常的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中應用紅曲治療可以起到疊加有益效應,提高降壓效果和血壓達標率。
2. 保護、改善血管內皮功能
從原發性高血壓發展到心血管事件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如果能從高血壓病理生理改變的起始階段及時給予綜合控制,早期改善高血壓所致的動脈硬化,對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血管內皮細胞功能紊亂是血管病變的基礎,是血管病變進展到動脈硬化的主要誘因。內皮功能異常是高血壓與高血脂兩者之間相互影響的一個重要環節。已有動物試驗、臨床研究觀察到血脂康對高TG所致的血管內皮損傷具有較好的修復作用。血脂康能顯著降低實驗性高脂血癥大鼠血TC、TG;降低調節心血管功能的重要因子-內皮素ET水平,顯著升高內皮功能的血清學指標NO水平。血脂康聯合常規降壓藥物對血脂正常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治療, NO水平顯著升高、ET以及介入免疫及炎癥反應的炎性因子hs-CRP、IL-1、TNF-α明顯降低。提示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在控制血壓達標的基礎上,聯合應用血脂康能夠進一步改善內皮功能、抑制異常炎性激活,可能使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從中獲取降壓外的效益。高脂血癥患者應用血脂康治療8周后,血脂異常明顯改善, 內皮依賴性血流介導的舒張反應(FMD)明顯提高,血清NO水平升高,血漿ET水平降低,說明中藥他汀血脂康不僅可降低高脂血癥患者血脂水平,還可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降壓協同血脂康降脂治療能降低動態脈壓(24 hPP)和脈壓指數(PPI), 改善內皮功能及動脈彈性,并且能提高降壓藥物對收縮及舒張壓平滑指數SI的療效。紅曲類通過抑制脂質過氧化而有保護血管內皮的作用; TG、LDL-C 水平降低, 抑制內皮素(ET) 產生;增加NO合成與釋放; HDL-C 增加可刺激內皮細胞分泌最有效的血管擴張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前列環素(PG2) 生成;不利高凝和炎癥狀態形成,減輕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炎癥性反應”;減輕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病理過程中早期改變的內皮細胞損傷, 改善內皮功能和大動脈僵硬性;同時還有調節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功能的作用。有報道應用血脂康協同降壓治療能影響動態血壓及血壓變異性(BPV),進一步降低24h動態脈壓(24hPP)和24h平均收縮壓(24hSBP)、BPV。血脂康組可顯著降低收縮壓、舒張壓水平,縮小脈壓,血壓達標率增加;降低TC及LDL一c;丙二醛、Ⅰ型膠原羧基端前肽及C反應蛋白的水平顯著降低,改善了高血壓患者的應激及炎癥反應狀態。研究結果顯示,在血脂正常或輕度升高的高血壓患者中,加用血脂康可以減輕抗氧化負荷,減弱炎癥反應、改善心肌纖維化相關指標,進而改善內皮細胞功能,提高血壓達標率。反映血脂康可以使高血壓患者氧自由基形成減少,即脂質氧化反應減弱。一方面血壓的降低可以使各器官的氧自由基產生減少;另一方面也可能與血脂康中紅曲所具有的降脂外調節腸道益生菌群,減少腸道代謝毒素從而使機體氧自由基減少有關,這一點尤其值得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紅曲類降脂與緩解臨床癥狀療效肯定,安全有效,且具有保護、改善血管內皮等作用,從而減緩血管病變的進展,改善高血壓所致的動脈硬化,維護血管健康。
3.改善高血壓早期亞臨床靶器官損傷
高血壓早期以動脈僵硬度增加為主要特點,他汀類藥物已被證實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級、二級預防中均可獲益。除了有效改善血脂譜,他汀類藥物降脂外的多效性對于維護血管健康、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血脂康膠囊是由紅曲和大米發酵而成的天然調脂藥,對于血脂康能否改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早期血管病變,尤其是對于動脈僵硬度的影響,入選100例血流動力學穩定,并排除冠心病、糖尿病的原發性高血壓伴血脂正常或輕度異常患者,進行了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療程為6個月,結果血脂康組治療后收縮壓、脈壓、部分動脈僵硬度參數均顯著降低,TG、TC及LDL-C水平顯著降低,HDL-C水平顯著升高。證實血脂康可以改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動脈僵硬度,其作用機制可能通過血脂康調脂外作用如抗炎、減少細胞外基質降解等途徑來完成,與血脂康降低LDL-C、升高HDL-C作用無關。表明血脂康能夠改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早期血管病變,尤其是對于動脈僵硬度的影響,血脂康可以阻止或逆轉高血壓患者早期亞臨床靶器官損傷。血脂康能夠顯著下調原發性高血壓不同合并癥患者的炎癥反應指標hs-CRP、IL-6和血壓水平,提示聯合應用降壓藥物和血脂康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可能更為有益。這可能與血脂康治療后血清NO水平的提高、單核細胞與內皮細胞的粘附率的降低,炎癥反應減弱等從而使內皮細胞功能改善、動脈僵硬度改善等有關。因此,推測血脂康對血管內皮功能的改善和降低動脈僵硬度是脈壓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血脂康膠囊顯著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壓患者動脈彈性,體現了中藥多位點、多靶點作用的優勢。
4. 改善心肌重構、 改善心臟舒張功能
血壓波動和靶器官損害是原發性高血壓病病程中臨床表現的兩個方面。其中,心室構型的改變和舒張功能障礙是高血壓性心臟損害的外在表現,為心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心臟舒張功能異常是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最主要的臨床特征之一。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心肌處在長期的超負荷狀態,在其他促生長物質影響等多種因素作用下可以產生不同程度的心肌重構,包括了心臟形態學的改變,其最主要的病理特征為心肌細胞肥大、心肌組織纖維化等嚴重影響了局部心肌舒張功能,從而導致整體舒張功能的減低,最終發展為心力衰竭,改善舒張功能已成為高血壓治療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降壓藥物中,鈣離子拮抗劑抑制心肌重構的作用不明顯,但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醛固酮拮抗劑安體舒通等通過抑制心肌重構可以顯著改善舒張功能。體外細胞培養及動物試驗均表明:他汀類藥物有可能改善心肌重構, 觀察血脂康對高血壓患者血壓及左心室重塑的影響。結果藥物治療4個月后, 血脂康組血壓及左室質量指數LVMI顯著低于對照組,血脂康可通過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抑制左心室心肌細胞肥大及降低血壓,達到影響高血壓患者左心室重塑的作用。作為中藥紅曲精煉而成的高效調脂藥物血脂康對高血壓患者的心臟舒張功能的影響也在最近得到證實。
許多研究表明:血清(Ⅰ型前膠原羧基端肽)PIP濃度與心肌局部膠原合成的程度顯著相關。因此,通過測定血清PIP的水平可以估測心肌纖維化的程度。對100例高血壓患者加用血脂康可以使心肌纖維化的相關指標(Ⅰ型前膠原羧基端肽)改善、血壓降低、進而改善左室舒張功能。還有研究顯示:高血壓患者血清PIP水平輕度增高,而血脂康治療在降壓的同時, 還能夠降低血清PIP水平,預示高血壓患者心肌纖維化指標的改善。推測血脂康有可能通過血壓的降低,尤其是脈壓的降低,以及抑制膠原合成改善左心室舒張功能。高血壓患者加用血脂康會起到協同降壓,降低氧化負荷,減輕炎癥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臟左室局部及整體舒張功能,而這一作用可能獨立于其調脂作用,
5. 對冠心病二級預防安全有效
紅曲類藥物的降脂、降壓作用及對多種心腦血管作用機制的多效性,對于維護血管健康、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
有關研究表明:血脂康能夠有效地減輕脂質過氧化和炎性反應,改善心肌纖維化血清學指標,在血脂正常或輕度增高的高血壓患者降壓治療中能起到疊加有益的效應,從而提高降壓治療的達標率。C—反應蛋白(CRP)是機體非特異性免疫機制的一部分,作為炎癥標志物參與了局部或全身的動脈粥樣硬化過程,體內CRP水平升高被認為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已有研究表明他汀類可降低CRP,而應用血脂康后,不同病情的冠心病患者,其血清中CRP的水平均顯著下降,且隨著時間的延長下降的程度越明顯,表明中藥他汀血脂康具有較好的降低-CRP水平的作用,從而有效地保護血管,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預后。
《美國心臟病學雜志》報道,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托馬斯·杰佛遜大學心血管病預防計劃主任卡普齊博士主持了由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等66家醫療機構共同承擔的國家九五攻關課題《血脂康調整血脂對冠心病二級預防的研究》,在中國五年追蹤5000名心臟病病人,血脂康組使冠心病患者再次發生心肌梗死的相對危險降低60.8%,發生冠心病死亡的相對危險降低30.1%。紅曲可降低心臟病死亡率,服用“血脂康”膠囊者死于心臟病的幾率降低了 1/3,死于癌癥的幾率則降低了 2/3。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各類臨床事件的發生率遠高于無糖尿病史的冠心病患者。中藥他汀血脂康對糖尿病人群冠心病二級預防安全有效。
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冠心病事件的發生率和總死亡率明顯高于不合并高血壓的患者。血脂康對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可有效改善脈壓,減輕炎癥反應。血脂康對冠心病合并高血壓的二級預防安全有效。主持這次研究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托馬斯·杰佛遜大學心血管病預防計劃主任卡普齊博士說:“我希望‘血脂康’成為一種重要的治療藥,以防治心血管疾病。”科學家認為紅曲的好處比備受贊賞的降膽固醇藥“他汀”還要多,其藥效比西藥‘他汀’還要好,應當進一步跟進研究。
臨床驗證結果:對4870例冠心病患者進行最長達7年、平均達4年多的跟蹤研究,最終結果顯示,服用功能紅曲的患者非致死性心梗及致死性心梗的發生率、總死亡率都有明顯降低,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即可使冠心病事件危險下降45. O%,死亡危險下降31.O%,再次發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險降低 60.8%,總死亡率下降33.O%,對心腦血管疾病有效率達 98.6%,而且至今未發現有臨床意義的毒副作用。國內心血管領域的專家對這項研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為它在整個醫藥領域具有開創性和里程碑意義。 四、紅曲降血糖作用
研究發現紅曲霉的某些種類還可產生降低血糖值的生理活性物質,能有效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等。1987年小濱靖弘等研究發現紅曲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山內等在進行紅曲菌培養物降低動物血清膽固醇的同時發現所有試驗兔子在進食紅曲飼料后0.5h內血糖降低23%~33%,而在1h后血糖量仍比對照下降了19%~29%。
Chen等利用8~10周齡的雄性Wistar大鼠,口服紅曲粉90 min之后,發現血糖濃度劑量依賴性地降低。同時發現大鼠的血漿C肽(是一個胰島素分泌指示因子)的濃度也升高了。進一步的機理研究結果表明, 紅曲降血糖是通過增加神經末梢的乙酰膽堿釋放來刺激胰腺細胞里的毒蕈堿M3受體(一種乙酰膽堿受體),從而增加胰島素的釋放并導致血糖濃度的降低。Chang等對誘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劑量依賴性地口服紅曲結果減少血糖濃度。對正常大鼠靜脈注射葡萄糖之后口服紅曲,結果也抑制了血糖濃度的升高。所以利用紅曲的增加胰島素分泌作用,可以開發防止2型糖尿病的健康食品。
Su等研究表明,對高果糖餐大鼠,每日3次口服紅曲可以逆轉血糖-胰島素指標的升高,這說明紅曲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對STZ-誘發的糖尿病模型大鼠,口服紅曲發現15d以后開始增加外源性胰島素的反應。這些試驗表明,紅曲可以作為治療胰島素抵抗的輔助劑。經中國醫學院阜外醫院、北、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東直門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臨床藥理基地等單位324例用藥8周臨床療效觀察證明血脂康具有療效確切的降脂作用同時,對于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患者也有肯定的療效。血脂康對6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壓、血脂、凝血和纖溶功能的影響研究,提示在對T2DM患者的治療中,血脂康具有調脂和降壓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高凝狀態。
高血壓是嚴重危害人們健康的疾病之一。高胰島素血癥在高血壓病人中不僅存在,且常是高血壓病人伴發脂質代謝紊亂,糖耐量異常,肥胖等的原因之一。在對高血壓病人進行降壓治療的同時,應當對其存在的脂質代謝紊亂進行治療,以減少其并發癥。近來報道,血脂康膠囊能促進血糖控制,增加胰島素敏感性,其機制可能是多種不飽和脂肪酸抑制了甘油三酯和脂肪酸合成并加速其代謝而增加了胰島細胞的胰島素分沁或周圍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臨床觀察發現單純降壓、改善生活模式,應用血脂康膠囊治療,8周后都能使高血壓合并高胰島素血癥患者餐后2小時的胰島素水平顯著下降且應用血脂康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此紅曲類調脂藥物在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同時,在不改變血糖水平的前題下,能夠改善病人的高胰島素血癥,有助于改善合并代謝紊亂,高胰島素血癥的高血壓患者的血漿胰島素水平。 五、紅曲抗骨質疏松的作用
2000年美國科學家發現紅曲具有預防骨質疏松的作用,并且它與一般的單純補鈣不同,它能防止鈣流失,因此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近年來,國內外都有文獻報道服用他汀類藥物調脂的同時可增加患者的骨密度,修復骨的顯微結構,使骨強度得以加強,從而降低骨折的危險。 被公認為是成骨細胞的BMP-2轉化因子,是目前發現的惟一能夠既促進骨形成, 又抑制骨吸收的藥物, 它通過多條途徑、多個連鎖環節而發揮抗骨質疏松的作用,可用于老年骨質疏松。。
其作用機制:通過抑制HMG CoA -還原酶及其下游代謝產物繼而增加骨形態發生蛋白-2(BMP-2)的表達和活性, 促進骨形成及骨的礦化;通過抑制骨髓多能干細胞的脂分化,促進骨形成;通過降低血清IL-6的分泌水平,抑制骨吸收, 治療骨質疏松癥 。
六、紅曲的其它作用
紅曲因為不同地區、不同工藝的產品,所含的次生代謝物會有不同,其功能均會有差異,不能以某一功能因子. 判定其伏劣。有些紅曲降脂作用明顯. 但是降壓作用不明顯,有的則降壓作用明顯但降脂功能低一些。
功能紅曲還有許多其它作用,如:抗炎作用、抗癌作用、預防老年卒中和癡呆風險的作用、對腎臟的免疫調節作用、對呼吸道和胞體病毒的抑制作用等。
1.紅曲的抗炎作用
近年對他汀藥物抗炎作用的研究表明 ,他汀類藥物能減輕膠原誘導性關節炎的炎癥,具有免疫調節活性,他汀類藥物可減少某些免疫炎癥分子的表達和分泌 。國外03年報道,膠原誘導關節炎動物模型顯示,低于降脂劑量的辛伐他丁已有明顯的預防和治療關節炎的作用。在關節炎發病前用辛伐他丁關節炎發病率和關節指數均下降,在關節炎發病后用辛伐他丁,關節腫脹指數和關節指數顯著減少。組織學顯示,受累關節滑膜增生、炎性細胞經潤及糜爛程度減輕。紅曲在抑制炎癥上優于洛伐他丁,對治療多種炎性疾病有著良好的前景,對于同時有高血脂和慢性炎性關節炎等疾病的患者,紅曲的抗炎作用為患者提供了新的更好的選擇。
2.抗癌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具有抗腫瘤作用。日本Yasukawa等首次研究紅曲霉紅曲色素的抗癌活性以來,各國對紅曲的抗癌功效進行深入的研究,口服紅曲色素能抑制腫瘤,還能使腫瘤增殖率降低,延長壽命。美國加州大學醫學院發現不僅洛伐他汀及血脂康對結腸癌的原位癌及轉移癌細胞有抑制作用,血脂康去除洛伐他汀后的產物對結腸癌的原位癌及細轉移癌細胞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說明血脂康中除洛伐他汀外有其他抑制腫瘤細胞的有益成分。韓國大學的教授發現紅曲提取物能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中國冠心病二級預防研究亦表明血脂康膠囊與安慰劑比較,可使腫瘤死亡危險降低55%,腫瘤發生危險降低36%。不同濃度的血脂康合并氟尿嘧啶對3種人癌細胞的抑制率均顯著高于單用氟尿嘧啶,顯示血脂康對體外培養的癌細胞具有顯著抑制作用,并可顯著增強化療藥物氟尿嘧啶的抗腫瘤作用。
Monacolin K是紅曲中抑制癌細胞轉移及新生血管生成的關鍵成分, Monacolin K形成堿金屬鹽、土族金屬鹽,紅曲色素的夢那玉紅具有活潑的羥基,易與氨基反應,也可以對抗炎癥反應起到抑制腫瘤的作用,是優良的防癌物質。Monacolin K能降低肝癌細胞的核分裂指數和K-na-ATP 酶的活性,并對體外培養的肝癌細胞的增殖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提示紅曲提取物可以應用到化療中或開發為抗癌輔助劑。
3.治療膽結石、前列腺肥大、及保護腎臟功能、改善微循環
Monacolin K的酯構型弱堿化形成它的堿金屬鹽,土族金屬鹽等分別有預防和治療膽結石\前列腺肥大的作用,能使膽結石形成指數下降,改善前列腺肥大程度,使排尿正常。
腎小球系膜細胞的活性增生和炎性介質的分泌是導致腎炎和腎小球硬化的直接原因。藥理研究表明,紅曲具有明顯的抑制腎小球系膜細胞的增生和細胞外基質分泌的作用。所以具有保護腎臟的功能。紅曲中除了上述功能外,還有許多其它作用,如:對心肌細胞內皮細胞(FC)的保護作用、預防老年卒中和癡呆風險的作用 、對呼吸道和胞體病毒的抑制作用等 紅曲所產生的單胺氧化酶阻遏物早就用于對帕金森綜合癥的治療,連續服用含Monacolin k的產品可明顯降低高血脂癥病人的血液粘度,增加血液順應性,改善微循環。
雖然目前應用現代生物技術對紅曲霉進行了較廣泛的研究,各種紅曲產品方興未艾之際,我國還剛剛起步。作為優良調脂藥物原料的Monacolin類物質卻一直難以大幅度提高產量。實際生產中仍有許多問題,如缺少優良紅曲霉高產菌株并獲得安全高產的菌株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及方向之一,紅曲霉緩慢的生長速度和較少的孢子產量,也給紅曲霉的工業化生產進程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結束語
當今,腫瘤、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心腦血管疾病、骨質疏松癥和老年癡呆癥已成為我國的常見病與多發病, 而且隨著人口的老齡化,人體整體的衰老往往在骨質疏松癥和老年癡呆癥上伴隨慢性炎性骨關節病,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病,是社會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但至今都無很好的治療方法,紅曲的多種生物作用為老年病患者帶來了福音。
紅曲在中國的應用源遠流長,是我國先人巧奪天工的偉大發明,是祖國寶貴的科學文化遺產,自古至今就是一個具有藥用和食用價值的典型代表。紅曲是既能降血脂和降血壓、血糖,又能防治骨質疏松和老年癡呆的理想藥物,是天然的綜合調脂藥物,并能從多方面、多靶點干預起到抗動脈粥樣硬化、保護心腦血管的作用,對冠心病二級預防安全有效,其又有別于化學制劑的西藥他汀,具有“天然”的特點。廣大群眾容易接受,藥物劑量易于掌握和控制,且價格低廉,毒副作用小,故患者的依從性高,安全性好。功能紅曲各種潛在的治療保健應用價值正逐步被人們研究開發,經多年臨床驗證的調整血脂、對冠心病的二級預防已具開創性的里程碑意義。
紅曲的中藥學及臨床文獻研究概述
紅曲為曲霉科真菌紫色紅曲霉Monascus purpu—菌絲體及孢子,經人工培養使菌絲在粳米內部生長,最終整個米粒變為紅色所得的制品 。
紅曲是中華民族的一項重大發明,為藥食兩用型傳統中藥材,生產與應用歷史悠久,很早就被廣泛應用于食品著色、釀酒、發酵、中藥等方面。紅曲昧甘、性溫,具有活血化瘀、健脾消食之功效,主治產后惡露不凈、瘀滯腹痛、食積飽脹、赤白下痢、跌打損傷等癥。近年來對紅曲生物活性物質研究,發現紅曲含有降血壓、降血糖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為了更好的發揮紅曲的臨床療效,現將歷代醫家對紅曲的文獻與臨床應用作一概述。
中藥學文獻研究.名稱唐朝徐堅《初學記》中記載王粲辭賦七釋日“西旅游梁、御宿素餐、瓜州紅曲參糅相拌、軟滑膏潤,入口疏散”l2』,故可認為紅曲最早起源于漢代。根據產地及使用方法不同,紅曲別名赤曲(《福建中藥簡明手冊》、《摘玄方》)、丹曲(《中華本草》、《天工開物》)、紅大米(《中華本草》、《中國藥用真菌》)、紅糟(《中國藥用真菌》)、紅米(《藥材資料匯編》),福曲(《上海市飲片炮制規范》),另有紅秈、紅曲米等名稱。
來源 我國紅曲的生產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臺灣等省及北京市。其中以福建古田紅曲最為著名。早在明朝萬歷年間已頗負盛名。福建地方志記載“紅曲出古田縣,轉鬻四方” 。《古田縣志》卷七“實業篇”中記載:“邑東北等區出產以紅曲為大宗。北區多數,大東區次之,小東鄉又次之。近售本館及連羅福寧省城,遠則販運上海、寧波、天津各埠。《本經逢源》 云:必福建制者為良。性味歸經《飲膳正要》 言其“味甘性平,無毒”。《本經逢源》日“甘微苦辛性平”。《本草綱目》 記載“味甘性溫,無毒”。《本草便讀》 云“味甘性溫,人脾胃血分”。《得配本草》 ‘入足陽明、太陰經血分”。《中藥炮制學》 J‘歸肝、大腸經”。可見,歷代醫家對紅曲的性味、歸經爭議不大,現代認為,紅曲味甘,性平,無毒,歸脾、胃、肝、大腸經。
品質鑒別紅曲呈米粒狀、多碎斷,表面紫紅色或棕紅色,斷面粉紅色,質脆,手捻之易粉碎,染指,微有酵酸氣,味淡。《本草綱目》 載“其米過心者,謂之生黃,人酒及酢醢中,鮮紅可愛,未過心者不甚佳。紅人米心,陳久者良”。加工而成的紅曲炭,形似紅曲,外皮呈黑色,內部呈老黃色,有焦香味。
炮制與加工紅曲歷代炮制方法不同,宋代有焙制法,元代有炒制法,明代諸多著作對制曲方法詳述備至,如《本草綱目》云“白粳米一旦五斗,水淘浸一宿,作飯,分作十五處,入曲母三斤,搓揉令均,并作一處,以帛密覆;熱即去帛攤開,覺溫即堆起,又密覆;次日日中又做三堆,過一時分作五堆,又過一時分作十五堆,稍溫又作一堆,如此數次;第三日,用大桶盛新汲水,以竹籮盛曲作五六份,蘸濕完又作一堆,如前法作一次;第四日,如前又蘸;若曲半沉半浮,再依前法作一次,又蘸;若盡浮則成矣,取出日干收之。”該方法應用曲母發酵法制得,介紹了曲種和控制發酵的條件,對現代生產方法影響很大。《天工開物》¨ 中寫道:“凡造法用燦稻米不拘早晚,舂杵極其精細,水浸七日”,《炮炙大法》 載“陳久者良,吹凈炒,研用”。綜觀歷代加工方法,釀制基本工序都包括以下步驟:浸米、蒸飯、晾飯、接種、搓曲、上鋪、噴水拌曲、曬干等。
根據其不同炮制方法,紅曲可分為制紅曲、炒紅曲、紅曲炭等。《中藥大辭典》¨ 記載“凈紅曲:篩凈灰屑,揀去雜質;紅曲炭:凈紅曲置熱鍋內,用武火微炒,使外部呈黑色,內部呈老黃色為度,噴淋清水,冷卻”。炒炭后增強其消積泄痢功效,臨床也可以直接用生品。
紅曲顏色紫紅優美,宛如朱砂,增進人的食欲,促進脾胃運化,亦能解生冷物毒,故紅曲作為食品調味劑和食用天然色素。我國早在宋朝就了解紅曲的特性,應用紅曲制成紅曲鹵、紅糟、釀制黃酒及紅腐乳(醬豆腐),宋初《清異錄》中有“以紅曲煮肉”之說。《天工開物》記述“??惟是五谷菁華變幻。
得水而凝,感風而化。供用岐黃者神其名,而堅固食張英杰等:紅曲的中藥學及臨床文獻研究概述羞者丹其色”。紅曲至今仍在釀造、食品加工方面仍廣泛應用。
功用與主治 《飲膳正要》記載“健脾、益氣、溫中。”《本草衍義補遺》 云“活血消食,健脾暖胃,赤白痢下水谷。”《新安醫籍叢刊聊復集》 言:
“色赤入血分,行滯血,下水谷,并入脾胃,為消導之藥。”《神農本草經疏》¨ 記載:“紅曲消食,健脾胃,與神曲相同,而活血和傷,惟紅曲為能,故治血痢尤為要藥。”《本草備要》 言其“人營而破血,燥胃消食,活血和血。治赤白下痢,跌打損傷。”《本草求原》 ‘粳米飯加酒曲窨造,變為真紅,能走營氣以活血,燥胃消食。凡七情六欲之病于氣以致血澀者,皆宜佐之。故治冷滯赤白痢、跌打損傷、經閉、產后惡血”。《本草便讀》日“奪造化之功,行血合營兼治痢。和脾助胃并調中。”《本草綱目》日“凡婦人血氣痛。及產后惡露不盡,擂酒飲之良??此人窺造化之巧者也,故治脾胃營血,得同氣相求之理。”《本草綱目》引《日用本草》云“破血,行藥勢,殺山嵐瘴氣,治跌撲傷損。以紅曲釀酒,則辛熱而有毒,能發腸風痔瘺腳氣哮喘痰逆咳嗽諸疾。”《本經逢原》載:“女人經血阻滯、赤痢下重,宜加用之。”《外科癥治全生集》 "酒服除產后惡血。”《調疾飲食辯》"研末煮酒,主腹中積血,及婦人產后瘀血不行。”綜上可知,紅曲有健脾消食、溫中止痢、活血化瘀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食積飽脹、赤白痢疾、產后惡露不凈、跌打損傷等癥。
使用注意《神農本草經疏》言“性能消導,無積滯者勿用,善破血,無瘀血者禁使。”《本草從新》 云“忌同神曲,脾陰虛胃火盛者勿用,能損胎。”《藥用本草》 載“陰虛胃火盛,無食積瘀滯者不用。”同時,紅曲禁用于孕婦。大多數醫家認為紅曲不適合孕婦、陰虛火旺、無積滯、無瘀血等患者使用。
臨床應用文獻研究《神農本草經疏》言其“得番降香、通草等藥治上部內傷,胸膈作痛,或怒傷吐血,和童便服,有神效;同黃連、白扁豆等藥治滯下有神;同續斷、番降香等藥治內傷血瘀作痛;同澤蘭、牛膝等藥治產后惡露不盡,腹中痛。并引《摘玄方》中心腹作痛,取赤曲、香附、乳香等分為末,酒服效佳。”《圣濟總錄精華本》 中炒紅曲配伍人參、丁香等共末治膈氣痰結、嘔逆吐食。《本草綱目》中引《丹溪心法》“丹溪青六丸,用六一散,加炒紅曲五錢,制為末,蒸餅和丸梧子大。治濕熱泄痢。”《醫學從眾錄》 載火腿紅曲散治脾泄。《得配本草》載紅曲“煎黃酒服,治血氣痛。煎童便服,治怒傷吐血。”《本草單方》 記載“治小兒頭瘡,因傷濕,入水成毒,膿汁不止:紅曲搗罨之。”亦有醫家 取紅曲活血和血之功,將其用于治療痘癥。《福建藥物志》 記載紅曲“治胸膈滿悶,消化不良。”
綜觀紅曲臨床應用,可知該藥使用面廣泛。外用多搗碎后敷于患處,內服時取少許單味煎湯或與他藥配伍使用,也可研末人丸散。其主治多以內科疾病為主,如治療赤白痢下、胃脘脹滿、飲食積滯、小兒疳積、腹中積血、產后惡露等,也可用于治療瘀血阻滯、跌撲損傷等多種傷科疾病。現代研究表明,紅曲有健脾消食、溫中止痢、活血化瘀等功效,能降血脂、降血壓、抗細胞氧化、抗癌細胞生長,用于高脂血癥、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療。目前臨床使用紅曲,配伍也用一定的規律。治療腸鳴泄瀉、赤白下痢,常與白頭翁、馬齒莧、防風等藥配伍。治脾胃食積、納谷不馨,多與神曲、麥芽、白術等藥同用。治腹中積血、產后惡露等癥,宜與元胡、赤芍等合用。治跌撲損傷,久瘍不愈,可與土鱉蟲等藥共調外敷。歷代醫家著作中對紅曲的論述,為我們進行現代研究與應用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但是紅曲用于治療各類疾病相關配伍使用記載比較少,不能很好地指導臨床使用,在這方面有待研究開發;此外,紅曲作為藥食兩用佳品,從古至今還廣泛地用于烹飪飲食,研究和開發紅曲,有利于健康綠色飲食推廣,為大眾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