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
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注釋背景
賞析1
賞析2
這首《鷓鴣天》是一首詠桂詞。在李清照的作品中,詠花之詞如詠梅、詠菊等有很多,但只在此首中將桂花推為“花中第一流”,由此可見這首詞中李清照對桂花評價之高。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首詞中的桂花也恰是李清照的一個寫照。這首與李清照平日之詞風格不同之處在于全詞以議論入詞,托物抒懷,不像其他的詞重在描寫,藉描寫來抒情。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一句是對桂花的一個描摹,全詞中僅此兩句是描寫,其余皆由此二句引出議論和聯想。前句重在描寫桂花的顏色,“暗淡輕黃”四字寫出了桂花的光澤和顏色:光澤不鮮艷耀眼,顏色也是令人賞心悅目之淡黃色,一開篇即將桂花的鮮明特色展現出來,“體性柔”則寫桂花的纖薄柔嫩之態,讀來似見柔弱女子讓人憐惜。單此一句即形神兼備,蓋因作者抓住了桂花的突出特點來描寫。接下來自然地引出下句“情疏跡遠只香留”,說明桂花不追求繁華炫目,不追求萬人敬賞,雖“情疏跡遠”卻將香氣留與人間,這是作者所猶為欣賞的品質。宋之問有詩:“為問山東桂,無人何自芳”,所表現的是同樣的情懷。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這句評論是全詞的核心所在,也是李清照的個人寫照。“淺碧”、“深紅”都是耀眼之色,是多數花借以展現自己的顏色,然而這些美妙的顏色對于桂花來說卻是不需要的,因為桂花自身的馥郁香氣就足以使它成為“花中第一流”!這也反映了李清照的審美觀,她認為內在美品質美才是真正的美,是動人心魄的美,是可以流芳千古的美。“何須”二字將上文宕開,十分強烈的將以艷色取名的花和色淡香濃的桂花相對比,鮮明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上闋重在描寫桂花的色與香,并將二者相對比,寫出桂花重香不重色的優秀品質。由此引出了第一層議論,強調了桂花乃“花中第一流”。那么在下闋中作者將此結論進一步引申,意境迭進。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承上闋而來,用梅花的嫉妒、菊花的羞愧來反襯桂花的出色。梅花和菊花也都是花中常被喻指優秀品質的花,而且就是李清照的詞對這兩種花的評價也很高,然而即便如此,在桂花面前梅菊尚需“妒”、“羞”,由此可見桂花的驕人與高貴。于是桂花便順理成章的成為仲秋八月開放的花中之冠了。這是作者的第二層議論,將桂花與梅菊相對照,較之上闋的議論這兩句則從另一個方面表現了桂花的內在品質。
最后兩句“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是李清照的第三層議論。傳說屈原當年作《離騷》,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獨桂花不在其列。而李清照在上面的議論基礎上,指出當年屈原沒有將桂花這足以“冠中秋”之花遺漏是其沒有情思的緣故。可謂將對馥香四溢的桂花的贊美又提高了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