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鄂爾多斯
東勝市取遼代東勝州為名,五代梁貞明二年,契丹阿保機破振武軍。皆取河東,固置東勝州于河東,后改為鄂爾多斯市。鄂爾多斯在蒙語意為宮殿群。鄂爾多斯在歷史上有過許多名稱,諸如“河南地”、“新秦中”等,比較典型的稱謂是“河套”。15世紀中葉以后,蒙古族鄂爾多斯部入居于此,始稱“鄂爾多斯”。
(2)準格爾旗
清順治年間設準格爾旗,因蒙古族部落為名。準格爾意為左、左臂、左翼。一種說法是由于地處鄂爾多斯東部,蒙古族稱東為左。一說康熙皇帝親征葛爾丹時,把從新疆帶來的部分準格爾部落人安置于此地而得名。
(3)烏審旗
因蒙古族部落為名。其含義一說有蒙古語烏格西(捕捉禽獸的網套),以此而來,一說為烏孫后裔形成的部落。
(4)伊金霍洛旗
伊金霍洛系蒙古語,意為圣主陵園,以境內成吉思汗陵園命名。
(5)鄂托克旗
清順治年間置旗。鄂托克,系蒙古語,意為營、部,是元明兩代蒙古“萬戶”下設的行政建制名稱,即千戶。
(6)杭錦旗
杭錦由突厥語“康里”(正音“杭里”)演變而來,意為車子。它原是突厥族內部一個集團的名稱,后為部落名。杭錦旗以部落為名。
(7)達拉特旗
清順治年間設旗,因蒙古族部落而得名。一說為七十之部;另一說為肩胛骨之部,因該部有祭祀胛骨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