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壁飛檐絕技場。龍爭虎斗武功揚。
少年得志銜杯樂,魅力功夫艱苦嘗。
雙節棍,截拳彰。青鋒俠片美洲昂。
星光大道雕銅像,國際明星湖畔張。
【注】
李小龍雕像位于香港尖沙咀東部海濱的“星光大道”,整個銅像高二點五米,其中主像高兩米,采用紫銅鑄造,重量超過五百公斤,底部則采用重達兩噸半的不規則花崗巖,以襯托出塑像的陽剛氣息。
李小龍原名李振藩,自幼好武,14歲拜葉問師傅門下學習詠春拳,之后又學習了跆拳道、空手道、西洋拳、泰拳等武術,并集眾家之長,自創“截拳道”。
他18歲時被送往美國讀書,24歲時便在全美空手道大賽中擊敗蟬聯三屆冠軍的羅禮士,奪得冠軍;繼而應邀在加州長灘國際空手道大賽開幕式表演蒙目攔截攻擊、寸勁拳等絕技,引起轟動。
在武道上,李小龍可謂一帆風順,少年得志。但他的從影之路,卻并不順利。在30歲回香港發展之前,如果不算他作為童星客串的演出,他在好萊塢僅有《青鋒俠》一部作品。
當時的美國電影界,白人至上,黃皮膚的李小龍武術再高強,演技再好,充其量也只是一位武師。事業的低谷,使他對好萊塢深深的失望,他在好萊塢的明星之夢也越來越黯淡。
但回香港后的3年之內,他不僅迅速的成為高懸港島上空的明星,而且還紅遍全世界。
1970至1973年,李小龍在香港主演了4部功夫電影,《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和《龍爭虎斗》;另一部《死亡游戲》只拍攝了大約20分鐘的膠片,他便因病逝世。但是僅憑這4部功夫電影,李小龍便奠定了他在中國武術以及功夫電影上的不可動搖的地位。1971年《唐山大兄》票房310萬港元,破香港紀錄;1972年《精武門》、《猛龍過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紀錄;1973年的《龍爭虎斗》,他成為與華納公司平起平坐的合伙人,并從此成為世界性的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