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憲法規定中國行政區劃為省-縣-鄉三級,但由于每個省管轄縣級行政區數量過多,甚至多個省份管轄縣級行政區超過100個,因此現如今我國的行政區劃實際上已經演變為了省-地-縣-鄉四級,因此同時存在直轄市、地級市(包括副省級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縣級市等多級層次的“市”。
地級行政區原本是省級行政區的派出單位,代替省級行政區對一部分縣級行政區行使部分管理權限,而這個省府派出單位逐漸由專區演變為了今天的地區、地級市等介于省級行政區和縣級行政區之間實際存在的一層行政區劃。行政層級過多必然導致的后果是行政效率太低、且行政成本過高。
我國目前共有333個地級行政區,換句話說,地級政府班子共有333套,而省級班子只有34個,總計367套班子。實際上數量龐大的地級行政區班子體系完全可以不用存在,只需要適當增加省級行政區數量即可。
重慶直轄市是我國省直管縣的試點,總面積8.24萬平方公里,接近浙江省面積,總常住人口3213萬人,超過黑龍江、吉林等省份,目前轄域范圍共劃分為了38個區縣,數量與青海、吉林相當,因此說重慶是個省也完全沒有問題。作為省直管縣的試點,重慶直轄市成立以來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2022年重慶市GDP超過廣州,達到29129億,排在全國省級行政區第16名,超過了遼寧、云南、吉林等省份,且轄域內各區縣的發展都沒有掉隊,比如位于大山深處的巫溪縣的城鎮化率雖然排在全市最后一名,但也超過了40%,而鄰省四川由省內第二大城市綿陽市管轄的三臺縣的城鎮化率才剛剛邁上30%的門檻線。
由此看來地級行政區的存在于無形中制約了縣級經濟的發展,省級行政區垂直化管理縣級行政區的優勢非常明顯,更有利于振興縣域經濟,加快鄉村振興。
重慶市行政區劃圖
先來看看過去歷史和地理學家們關于省級行政區調整的方案(圖片來源于個人圖書館網站):
相比于民國末年,小編認為在大數據時代的今天,省級行政區更加應該增加到60個左右,平均每個省級行政區只需要管轄40個左右的縣級行政區,重慶市的現狀告訴我們這在理論和實際上都是可行的。同時需要撤并人口與面積上的小縣(市),華北平原地區是撤并小縣(市)的重點區域。
個人61省劃分設想方案(長按查看高清圖)
華北地區由河北、山東、晉北、晉南、陜北5省,寧夏、內蒙古2個自治區,以及一個直轄市北京組成。除北京外,另外7省區共計下轄縣級行政區280個,平均每個省下轄40個縣。
華北地區(長按查看高清圖)
華東地區省級行政區最多,由膠東、淮海、淮揚、安徽、江蘇、浙西、浙東、贛北、贛南、閩北、閩南、臺灣等12省,以及一個直轄市上海共同組成。除上海市外,另外12省共計下轄縣級行政區383個,平均每個省下轄32個縣。
華東地區(長按查看高清圖)
華南地區由廣東、廣西、廣南、粵東、桂西、海南等6省,以及香港、澳門2個特別行政區共同組成。除香港、澳門外,另外6省共計下轄縣級行政區179個,平均每個省下轄30個縣。
華南地區(長按查看高清圖)
華西地區由東川、西川、南川、北川、關中和隴西等6省組成,共計下轄縣級行政區248個,平均每個省下轄41個縣。
華中地區(長按查看高清圖)
華中地區由湖北、湖南、豫東、豫西、宜襄、武陵等6省,以及一個行政首都直轄市中京組成。除中京外,其余6省共計下轄縣級行政區270個,平均每個省下轄45個縣。(關于中京的成立小編上一篇文章有詳細講解)
華西地區(長按查看高清圖)
東北地區由遼寧、吉林、黑龍江、渤海、興安等5省組成,共計下轄縣級行政區212個,平均每個省下轄42個縣。
東北地區(長按查看高清圖)
西南地區由貴州、云南、滇東、滇西4省組成,共計下轄縣級行政區169個,平均每個省下轄42個縣。
西南地區(長按查看高清圖)
西北地區由甘肅省和南疆、北疆兩個自治區組成,共計下轄縣級行政區116個,平均每個省區下轄39個縣。
西北地區(長按查看高清圖)
青藏地區由青海、西康兩省,以及一個自治區西藏組成,共計下轄縣級行政區151個,平均每個省區下轄50個縣。青藏地區省均轄縣數量最多,考慮到地理環境與發展水平問題問題,不宜再分。
青藏地區(長按查看高清圖)
行政區劃的調整應當與社會發展、人口變化相適應,同時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意味著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顯著提升。當前我國行政層級過多,使得我國的行政效率太低,且行政成本過高。地級行政區的存在于無形中制約了縣級經濟的發展,撤銷333個地級行政區,并增加省份數量至60個左右,使得省級行政區有能力直接管轄40個左右的縣級行政區是未來行政區劃調整的有利方向,同時這也更加符合我國當前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經濟建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