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規劃背景
“十二五”期間,是石家莊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城市建設上水平的關鍵階段。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促進石家莊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合理安排近期建設項目,制定本規劃。
第二條. 規劃層次
依據《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近期建設規劃分為市域、都市區和中心城區三個層次。
1、市域
為石家莊市行政轄區,總面積15848平方公里。著重確定市域的發展戰略、空間等級結構和產業體系等。
2、都市區
為市內五區及鹿泉市、藁城市、正定縣和欒城縣,總面積2657平方公里。著重從都市區協調發展角度出發,提出包括空間建設策略、產業布局引導、生態環境建設、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安排等內容。
3、中心城區
為規劃建成區,總面積約287平方公里。規劃確定中心城區重大公共設施、道路交通、市政公用設施、保障性住房和公園綠地等建設項目安排。
第三條. 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為2011—2015年。
第四條. 總體發展思路
遵循“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區域特色、功能協調配套、要素優化配置”的原則,實施“中部率先隆起,東部整體突破,西部加快發展”的區域經濟協調互動發展戰略。
第五條.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中部區域:要努力實現產業集聚、功能提升和優化資源配置,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城市建設與城市工業,打造全市經濟發展的龍頭帶動區和城鄉統籌發展的示范區,“領跑”全市經濟發展。
東部區域:以產業聚集區建設為突破口,形成以區域產業協作區為龍頭的制造業和現代都市農業發展高地,對接京津輻射的特色縣域經濟隆起帶和華北平原城鄉統籌示范區。
西部區域:重點發展綠色工業、生態農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和休閑旅游業,打造省會綠色生態屏障,加快富民強縣步伐。
近期重點建設大西柏坡、東部產業新城、空港產業區、正定新區、南部工業區五個戰略性地區。
第六條. 產業發展戰略
突出“園區戰略”、“產業集聚戰略”,集中力量形成一批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集中區,打造空港產業區、大西柏坡、井陘—礦區、南部工業區、辛集五個產業協作區。
建設具有區域重要性的“九大產業基地”,包括:華北重要的生產性服務業基地、華北重要的商貿服務業基地、全國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北方生物產業基地、首都經濟圈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首都經濟圈重要的循環化工基地、區域性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區域性新材料產業基地和首都經濟圈重要的綠色農產品基地。
第七條. 城鄉統籌發展戰略
科學推進城市化進程和村莊整合遷并,構建城鄉一體、特色分工、生態優越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形成中心突出、全域均衡、城鄉一體、特色分工的“中心城區——都市區組團城鎮、縣市城區——中心鎮、重點鎮——中心村、特色鄉村聚落——存量鄉村聚落”五級等級體系。
第八條. 指導思想
按照打造“京津冀都市區重要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標,確定城市空間發展策略,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協調城鎮功能,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城市承載,保障城市安全。
第九條. 空間發展策略
深化落實“北跨、南優、西控、東延”的空間發展策略。
北跨:通過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正定新區,承載會展、體育、總部經濟、文化教育等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服務職能。
南優:優化中心城區和欒城的用地布局和功能結構。
西控:開展西部山前生態保護,適度控制周邊開發。
東延:結合東部產業區和藁城的發展,引導工業產業向東部集聚。
第十條. 空間布局結構
引導城市拓展和結構調整,奠定“雙核、雙軸、雙帶”的空間結構。
1. “雙核”
指中心城區和正定新區中心。老城中心保留商業、金融、辦公等傳統生活服務業,重點完善文化、體育設施和開敞空間建設,提升城市品質。在正定新區新建城市中心,重點發展省會商務辦公、信息流通、文化體育、會展等高端和新興服務職能。
2. “雙軸”
指城市南北向的創新服務軸和東西向的濱河景觀休閑軸。創新服務軸依托滹沱大道,依次串接老城中心、新區中心、機場等區域性節點,向北延伸發展。依托滹沱河自然要素構建濱河景觀休閑軸,串接西部太行山、黃壁莊水庫、正定古城和正定新區等區域,承載城市的旅游、文化、休閑和娛樂等功能。
3. “雙帶”
指兩條南北向的功能帶,即東部產業帶和西部生態帶。依托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07 國道構建東部產業發展帶,統籌都市區產業布局,引導產業有序集聚。保育西部山前生態本底,嚴格控制產業和城市功能向西蔓延,構筑西部生態帶,并以此為基礎利用周邊風景資源,發展生態旅游,構建山水和諧的近郊休閑空間。
第十一條. 產業發展引導
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產業集群化發展為重點,全面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升級與城市功能提升,實現產業發展與城市建設的良性互動。
1、產業發展策略與項目布局
壯大中心城區現代服務業職能,引導工業企業集聚建設。重點建設生物產業基地、循環化工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信息產業基地、紡織服裝基地和空港工業園。同時加快引導東北工業區的升級改造和功能置換。
2、物流發展策略與項目布局
充分發展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結合產業發展,重點建設石家莊航空物流聚集區、正定國際物流園區、南部綜合物流園區、石家莊竇嫗綜合物流園區、石家莊內陸港國際保稅物流園區五個物流園區。
推動石家莊農副產品物流中心、石家莊裝飾材料物流中心、石家莊聚和港物流中心、石家莊雨潤農副產品全球采購中心、石家莊建材物流中心、石家莊石化物流中心、石家莊大營物流中心七個物流中心建設。
第十二條. 生態環境建設
1、生態屏障建設
保護和修復各級各類生態功能區、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濕地保護區,形成保障都市區生態安全的基礎生態屏障。
依托西部淺山區生態林地,建設城區西部綠色屏障。加強滹沱河濕地、小壁森林公園、滹沱河森林公園的保護和建設,提升生態屏障地區自然保育能力和水平。
2、環城生態圈體系建設
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契機,重點建設西北環城綠帶、滹沱河防護林帶,形成 “一河兩環”水系格局。
加速推進西北環城綠帶建設。在環城綠化基礎上,完成西北三環防護林、石黃高速公路(西北段)防護林、南水北調工程防護帶建設,建成集防洪排澇、水質保護、親水景觀、環水生態功能于一體的環城水系。
第十三條. 基礎設施建設
1、鐵路
石家莊鐵路樞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形成省會至京津和周邊省會城市高鐵一小時交通圈。
重點推進石濟客運專線、鐵路東南環線、火車東站建設;推進石太、石德普速鐵路改線工程,加快工業聚集區鐵路專用線建設;規劃京石、石武等城際鐵路。
2、公路及對外交通場站設施
外遷京港澳高速公路至良村東,新建京昆高速石太北線、石港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南環線等,形成一環九射的高速公路網絡布局。
提升新趙公路、正港公路、京贊公路、衡井公路、石邢公路等級至一級路,形成石家莊市公路環線(S102)。
北延東三環、新勝利大街,東延世紀大道、珠江大道,西延南二環,增強中心城區與組團之間的交通聯系,完善三環輔道建設,按城市道路標準改造出市口道路,最終形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向周邊組團放射的二環十八射的對外公路交通系統。
外遷運河橋長途客運站、長途客運總站。完成鹿泉、藁城、正定、欒城、正定新區、空港綜合場站建設。
3、市政公用設施
(1)供水工程
加強南水北調配套工程、良村地表水廠及其輸配水管網建設,確保城市集中供水普及率達到100% ;調整管理機制,打破各自為政的供水局面,實現分片集中供水。
(2)排水工程
全面提高城市污水和污泥處理能力,完善配套管網,污水出水水質指標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l8918-2002)中的一級A標準,到2015年實現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建設正定新區污水處理廠和良村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設污泥深度處理工程,實現污泥的減量化、穩定化和無害化處理。完善城市雨水排水系統。建設東部產業區排水明渠,解決該區域雨水排放無出路和東南水系退水問題。
(3)供電工程
加快輸變電工程的建設,提高規劃設計標準,保證供電能力適度超前。按負荷需求合理考慮網絡結構和變電站布點,提前預留線路走廊和站址。新建石西500千伏站,擴建石北500千伏站;藁城新建藁北220千伏站;正定新建正東220千伏站,擴建正西220千伏站;擴建大河220千伏站。
(4)燃氣工程
推動燃氣設施的升級換代,到2015年,燃氣氣化率達到100%,形成以天然氣為主、液化石油氣為補充的燃氣氣源。提高天然氣利用普及率,規劃期末建成區內管道天然氣普及率達到100%。建設藁城分輸站、藁城門站、鹿泉門站。
(5)供熱工程
保障城市能源供應穩定,加快新能源供熱方式的應用。至2015年,采取多種供熱方式,使新建建筑供熱普及率達到100%,工業生產熱負荷普及率達到80%。加快北郊熱電廠一期、裕華熱電廠二期、良村熱電廠二期、鹿華熱電廠二期、煉油廠工業余熱供熱等供熱熱源點建設。
(5)環衛工程
初步建成“收集—轉運—處理”的現代化環衛系統。到2015年,達到道路清掃機械化程度100%,生活垃圾容器化收集率100%,公廁水沖式100%,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100%,特種垃圾單獨收集處理率100%。建設石家莊生活垃圾處理廠(與東水垃圾處理場共建)、石家莊糞便處理廠、石家莊餐廚處理廠,擴建河北靈達垃圾焚燒廠。
4、綜合防災
加快建立和健全現代化城市綜合防災體系,提高城市整體防災抗毀和救助能力,包括防汛抗旱、防震減災、消防安全、人防安全等多個應急處理子系統。
中心城區按200年一遇設防;高新區、正定新區按100年一遇設防。
近期完成滹沱河市區段綜合整治,完成防洪提建設。
第十四條. 以建設用地供應引導城市近期建設
堅持促進城市空間結構調整的原則,以新區供應為主、舊城為輔,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重點加強對市政基礎設施、公益性公共設施等公共開發主導的建設用地供應,引導都市區的一體化發展。
優先供應重點發展地區用地,進一步優化土地利用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加大盤活、清理閑置建設用地力度。
對經營性用地的供應總量與分布加以引導,以正定新區、空港產業區等產業用地為主。
第一節 近期建設思路
第十五條. 規劃思路
緊緊圍繞城市環境質量、集聚能力、承載功能、居住條件、風貌特色以及管理服務六個上水平目標要求,發揮近期建設規劃的綜合調控作用,促進中心城區建設的健康有序發展
第十六條. 規劃重點
完善城市功能,加大文化、醫療等公共服務項目力度;提高城市承載,優先安排道路交通、市政公用設施建設項目;改善居住條件,保障性住房建設和舊城更新有序推進;彰顯城市特色,突出公園綠地和城市風貌建設重點;依托軌道交通建設,拓展地下空間利用。
第十七條. 發展規模
到2015年,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達到280萬人,城市建設達到270平方公里。
第二節 公共設施建設規劃
第十八條. 行政辦公設施
結合舊城改造及第六中學和第二十四中學搬遷,整合省級行政機構用地,建設省級行政辦公中心。
加快推進橋西區人民政府辦公大樓的建設。
加強社區服務中心建設,為社區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
第十九條. 文化娛樂設施
建設石家莊市博物館(加掛鐵路博物館牌子)、石家莊市絲弦大戲院、石家莊市大眾劇院、霞光大戲院等一批大中型文化設施,增強文化服務功能。
結合東北工業區搬遷改造,對華北制藥、棉紡廠等舊址進行合理保護和有效利用,引入創意產業,保留有紀念意義的廠房、車間,建設工業博物館。
建設高新區文體活動中心和高新區圖書館。
調整中小學布局,積極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化配置和標準化建設。到2015年新增中學20所、小學36所。
第二十一條. 醫療衛生設施
構建公眾健康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以大型綜合醫院為核心的市——社區二級醫療衛生網絡,重點加強社區級公益性醫療衛生設施的建設。
實施大型醫院的提升改造。實施省二院整體搬遷;結合東南新區建設,完成市中心醫院新院區建設;結合談固舊村改造,實施市第四醫院建設;在城市西南實施市婦女兒童醫院建設(市六院新院區);完成市老年康復醫院、市精神病醫院等專科醫療設施建設。
第二十二條. 體育設施
在省會體育中心建設基礎上,中心城區重點配套完善區級全民健身中心,加強群眾性體育設施建設,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
改擴建市全民健身(游跳)中心和市射擊場;新建橋西區全民健身中心和高新區全民健身中心;建設民心河兩岸配套體育設施,打造民心河健身長廊。
第二十三條. 福利設施
改善市級、區級福利設施的條件和服務水平,建設一批高標準、示范性的綜合福利設施和綜合服務中心,逐步完善居住區級、社區級福利設施網絡。
1、市級福利設施建設
增加為社會救濟對象提供生活護理、醫療康復、文化娛樂等服務的綜合性福利機構。
建設第二社會福利院(含兒童福利院),達到國家一級福利院標準。建設市級示范性老年公寓、市級殘疾人康復中心、市級老年活動中心、市級養老設施、老年社區等福利設施。
2、區級福利設施
中心城區五區各配套1處養老設施和1處綜合福利服務中心。
3、居住區級福利設施
依托各辦事處每個辦事處規劃建設居住區級養老設施。
4、社區級福利設施
中心城區社區養老服務站及殘疾人活動室總覆蓋面積達到70%以上。
第二十四條. 殯葬設施
優化殯葬設施布局,節約用地,集中發展。兼顧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喪葬習俗和城鎮發展實際,保持火葬區死亡人口火化率100%。
市人民紀念堂遷建至第一殯儀館西側。
第二十五條. 商業商務區建設
突出中心城區現代服務業功能,結合城市更新,重點推進新客站地區、中山東路繁華片區、南茵河娛樂片區、槐安西路商業商務綜合區、勝利大街沿線區域、東北商業綜合區(東北工業區改造)、和平西路綜合商務片區、省軍招區域、民俗文化街等九大綜合片區的改造更新,并打造成為石家莊市的繁榮片區,提升石家莊市“華北商埠”的形象和品位。
第三節 道路交通建設規劃
第二十六條. 城市道路
加快中心城區核心區域快速路路網建設,改造體育大街、和平路、泰華街—紅旗大街,形成中心城區核心區域的井字型加環路的快速路網系統,同時提升中心城區支路網密度,完善中心城區道路系統。
第二十七條. 公交與軌道
推進軌道1號線、2號線、3號線建設;積極開展軌道4號線、5號線、6號線前期研究,控制儲備沿線土地;加強軌道交通與常規公交的銜接,以軌道站點為核心建設換乘樞紐。
強化常規公交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公交專用道建設,在中心城區內六車道以上主次干路全部實施公交專用道,并設置公交優先信號。
第四節 市政公用設施建設規劃
提高供水能力,新建西南、東南、東北、東開發區等4座南水北調配套地表水廠,新建或改造輸配水管網300公里。
第二十九條. 排水工程
建設滹沱河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橋西污水處理廠一期升級改造工程建設;建華東路雨污合建泵站;新建或改造雨、污水管道500公里。
第三十條.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
積極開發第二水源即污水資源,實現污水資源化。建設橋西再生水廠擴建工程、滹沱河再生水廠、東開發區再生水廠、橋東再生水廠等4座再生水廠;新建再生水管道100公里。
新建及擴建橋西、留村、東南、柳林、民生等五座220千伏站變電站;新建8座110千伏站變電站;新建或改造220千伏線路310公里,新建或改造110千伏線路700公里。
新建天然氣調壓站2座;新建加氣站8座;新建環三環高壓管道84公里,新建、改造中壓管道280公里。
建設新火車站郵政處理中心、東南電信綜合局、滹沱河電信綜合局;新建或改造電信線路500公里。
建設石家莊熱電廠九期;熱電二廠南廠高溫熱水鍋爐;利用污水處理廠建設污水源熱泵供熱;新建或改造供熱管道300公里。
建設5座大型垃圾轉運站、20座中型垃圾轉運站以及擴建玉村電子垃圾處理廠。
第三十六條. 綜合防災
建設2個特勤消防站、6個一級普通消防站以及核生化中心。
第五節 保障性住房建設與城市更新
第三十七條. 住房保障體系
通過建設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經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住房等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構建多層次、多形式、廣覆蓋的住房保障體系。
第三十八條. 建設目標
規劃新建各類保障性住房14.48萬套。其中,廉租住房17000套,經濟適用住房2910套,公共租賃住房42430套,限價商品住房10000套,改造城市棚戶區72460戶。
第三十九條. 中心城區住房保障建設
1. 保障性租賃住房
保障性租賃住房包括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賃住房。規劃建立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用地長效供應機制,提前做好建設用地的儲備工作,同時堅持新建與購、租存量住房相結合。
近期重點建設東河小區、紅河小區、談安小區、文河小區、秀河小區、南河小區、金華家園等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
2. 經濟適用住房
新建經濟適用住房主要通過利用單位自用土地進行單位集資合作建房。
近期重點實施金石化肥有限公司、解放軍第6411工廠、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白求恩軍醫學院等經濟適用住房項目。
3. 限價商品住房
限價商品住房通過普通商品住房項目開發建設。
近期重點實施冀鐵馨苑、祥云國際等項目。
4、城市棚戶區改造
(1)危陋住宅區改造
規劃對中心城區內1980年以前建造、房屋質量差、基礎設施不配套、交通不暢、消防隱患大、環境臟亂差、經市房屋安全鑒定機構評定的危陋住宅區實施改造。
重點完成棉一生活區、電建項目、航測遙感中心宿舍、中山東路468號院、運河橋聯合宿舍、鋼西小區、省四建石風路生活區、七分部宿舍、友誼北大街24號院、科學院住宅樓、風機廠宿舍、槐北路文化局、省話劇院宿舍等危陋住宅區改造。
(2)城中村改造
加快推進已開工城中村改造項目,穩步推進二環路以內區位條件較好的城中村改造。在完成以上城中村改造的基礎上,對具備條件的村根據市場需求擇機推進。
規劃期內重點完成小沿村、花園村、吳家莊、小談村、西五里、趙二街等城中村改造。
第六節 城市公園綠地建設
第四十條. 建設目標
以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加快公共綠地建設,提升城市綠化水平。到2015年,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8%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平方米以上。
第四十一條. 公園綠地建設
規劃新建東垣故城遺址公園、西北公園、南部公園、西南公園、濱河公園、珠昆公園、工業遺址公園、勝利公園8個市級公園,新建12個居住區級公園、30個街旁游園。
結合城市道路建設新建京廣客專綠化帶、新勝利大街綠化帶等8條沿街綠帶。
第七節 城市風貌建設
第四十二條. 建設重點
結合城市空間格局和城市歷史特色,近期重點建設解放廣場歷史風貌、東北工業區遺址風貌區、環城水系休閑生態帶、正定湖風貌區四個特色風貌區和新客站等一批標志性精品建筑。
第四十三條. 解放廣場歷史風貌區
以解放廣場為核心,保護大石橋、紀念碑和正太飯店等歷史建筑,整治大石橋周邊環境,建設紀念碑歷史公園,實施民生路歷史文化長廊和歷史街區改造。利用老火車站建設市博物館(鐵路博物館),結合鐵路穿城入地綠化,建設鐵路主題綠化長廊,將其建設為展示石家莊市百年歷史的窗口,并成為城市的門戶地標。
第四十四條. 東北工業區遺址風貌區
按照“保留形式、轉換功能”的原則,結合東北工業區工業企業搬遷,對華北制藥、棉紡廠等具有代表性、優秀的歷史工業建筑進行保護和合理利用,引入創意產業、打造特色遺址公園,形成具有時代特色的工業遺址、文化創展中心。
第四十五條. 環城水系休閑生態帶
圍繞“水通、路通、船通、景通、林帶通”的目標,加快環城水系綠化建設,豐富文化內涵,合理利用沿線周邊用地,建設休閑、娛樂項目,形成現代、時尚的城市休閑生態帶。
第四十六條. 正定湖
在京珠高速公路與滹沱河地區建設15平方公里的湖面、濕地及旅游休閑、特色消費和主題展示區。近期重點建設占地1.2平方公里的“主題公園島”,形成以生態、休閑、文化、娛樂、展示等功能為主的燕趙成語典故主題公園。
第四十七條. 標志性建筑
新建石家莊新客站,重建市大眾劇院、重建霞光大戲院,利用老火車站建設市博物館成為城市標志性建筑。
將勒泰商務中心、新源財富中心、省博物館、省圖書館、萬達國際酒店等公共建筑建成精品工程,展現現代城市風貌。
第八節 地下空間利用
第四十八條. 建設思路
通過地下公共空間系統、交通系統、市政系統和人防系統等統一規劃建設,形成以軌道交通網為發展骨架、以重點片區為引導、以節點為補充的地下空間網絡。
第四十九條. 建設重點
近期主要開發利用市中心商業區、鐵路新客站地區、軌道交通1、2、3號線沿線車站節點地區的地下空間。
1、市中心商業區
突出地下步行系統的作用,將地面上的各個商業網點通過地下步行通道相連,形成商業網絡。
2、鐵路新客站周邊區域
建設停車場、公交樞紐、軌道換乘站,通過地下步行通道將周邊公共建筑與樞紐點之間進行聯系,同時應適當發展商業、文娛設施,增加地區的服務等級。
3、軌道交通車站節點地區
在地鐵換乘站點附近,可借助地下通道將軌道站與四周的地下一層商業設施連通,便于乘客通行和購物。
第五十條. 確定重點地區的原則
重點地區是市級政府在規劃期內需安排重點推進的、對城市的近中期發展具有戰略性影響的地區。規劃確定正定新區起步區、空港產業區起步區和正定古城為重點地區。
第五十一條. 正定新區起步區
1.目標策略
以“生態優先、項目帶動、基礎設施保障”為策略,發展成為市級行政文化中心、現代服務業基地、科教創新集聚區和生態宜居新城。
2.行動指引
(1)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包括北京大街、重慶大街、河北大道等道路;北岸防洪堤、正定新區地下水廠、綜合管溝、變電站等市政設施。
(2)聚集人氣,吸引投資。重點重點推進市行政中心、石家莊市國際會展中心、正定新區演藝中心、石家莊大劇院以及職教園區等項目的開發建設。
(3)同步完善配套設施。近期重點推進省會體育中心、新區中學、市第一醫院分院、市二院分院等的建設。
(4)塑造高品質的環境。通過園博園、中心公園、周漢河綠帶等生態建設項目,創造良好的景觀環境。
第五十二條. 空港產業區起步區
1.目標策略
以正定國際機場為依托,以保稅加工區為重點,初步建成集空港物流、國際商務、高新技術產業為一體的臨空產業集聚區,成為加強對外經濟聯系、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產業層次提升的示范帶動區。
2.行動指引
(1)推進空港物流基地建設,以空港為龍頭,建設成集倉儲物流、臨空制造、配套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國際型、現代化的航空物流產業基地。
(2)以就地安置為主要方式,完成拆遷居民的安置。
(3)加強路網建設。主要包括真定東路、真定西路、空港大街等路網的建設。
(4)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設施的建設,為機場和空港產業區的長遠發展做好鋪墊。
(5)推進公共綠地及其他道路沿線防護綠地的建設,改善機場周圍環境。
第五十三條. 年度目標
以建設繁榮、舒適、和諧的城市為目標,著力推進中心城區的功能完善和重點地區的開發建設,加快大型基礎設施,增強城市承載能力、提升城市綜合實力。
第五十四條. 公共服務設施
1、省行政中心建設:完成省行政中心建設。
2、文化設施建設:加強與正定新區和省、市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謀劃和啟動毗盧寺壁畫博物院擴建工程、正定新區檔案館及民俗文化街改建工程以及石家莊市國際會展中心、石家莊大劇院建設工程。積極推動各區級圖書館和文化館的“兩館”建設。
3、教育:開展各項前期準備工作,推動職業教育園區建設。啟動六中、二十四中搬遷。
4、醫療:啟動建設談固大街、北宋路交叉口西北角市第四醫院、正定新區市一院分院和市中心醫院新院區建設。
5、體育:加快建設市全民健身(游跳)中心及民心河健身長廊。
第五十五條. 交通基礎設施
1、加速正定國際機場擴建工程,開工建設空港綜合交通樞紐工程。
2、鐵路:續建石太客運專線、新客站、京廣客運專線、貨運系統外遷等石家莊鐵路樞紐改造工程。
3、公路及客運站場:加快建設石環輔道、完成太行大街外延建設工程及107、308國道出市口道路整治工程;加快運河橋客運站搬遷工程。
3、城市道路:續建太行大街;啟動世紀大道工程、滹沱大道工程,同時加速推進新客站周邊區域、空港工業區、正定新區起步區的骨架路網建設進程。
第五十六條. 市政公用設施
1.供水工程
建設正定新區地下水廠,規模為5萬立方米/日。
2.排水工程
建設良村南污水處理廠一期、正定新區西污水處理廠一期和橋西污水處理廠一期提升改造,規模分別為17.5萬、15萬、16萬立方米/日。
建設橋西再生水廠擴建工程、橋東再生水廠、滹沱河再生水廠、東開發再生水廠和良村南再生水廠,規模分別為15萬、30萬、7萬、10萬、10萬立方米/日。
3.電力工程
續建東南220千伏變電站,新建正東220千伏變電站。
新建勝利、方村、裕華、城南、臨濟5座110千伏變電站。
4.燃氣工程
新建正定北門站,正定調壓站,天然氣加氣站共2座。
5.通信工程
續建新火車站郵政綜合處理中心,新建正定新區郵政綜合局、電信綜合局、廣電中心。
6.熱力工程
續建良村熱電廠一期,新建裕華熱電廠二期項目。
7.防災工程
新建一級普通消防站2個。
8.環衛工程
新建石家莊市糞便處理廠,石家莊餐廚處理廠,加快玉村電子垃圾處理廠擴建和河北靈達垃圾發電廠二期工程建設。
第五十七條. 住房保障建設
1.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
重點推進宮家莊、土賢莊、河北科技大學南側、留村、東羊市等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項目。
2.經濟適用住房
推進豐收路和體育北大街東北角、中山西路398號、警安路和西三莊街東北角等多處經濟適用住房項目。
3.限價商品住房
力爭完成新華路民心河東南角、廣平街匯新路東南角等處項目。
4.城市棚戶區改造
加速推進小沿村、花園村、吳家莊、小談村、西五里、西三莊、趙二街等改造項目。
第五十八條. 生態環境建設
1.生態環境工程
圍繞“水通、路通、船通、景通、林帶通”的目標,加快“一河兩環”水系建設。啟動西山森林公園、滹沱河森林公園和石環公路防護林建設。
2.城市公園建設
加大公園、街旁游園建設力度,提高城市綠化水平。
(1)推進東垣故城遺址公園、太平河公園、毗盧寺主題公園、正定新區園博園、中心公園、濱河公園帶等郊野公園、城市公園建設。
(2)完成東南水系及沿線綠帶建設。完成民心河二期及沿線綠地、公園建設。完成正定新區周漢河及沿線綠地公園建設。
(3)啟動實施小壁森林公園、西北水利防洪二期的建設。
(4)完成環城水系南線慢行綠道建設。
第五十九條. 多渠道籌集城建資金,確保建設項目順利實施
充分利用各種融資創新工具,探索新型融資方式,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的資金投融資機制,為近期建設規劃實施提供資金保障,保證規劃確定的重大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
第六十條. 制定以提升城市功能為主旨的城市更新政策
完善城中村、危陋房改造政策,明確改造范圍、推動管理體制改革與創新。
完善舊工業區改造政策,對于不同類型的工業區改造,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改造指引。
第六十一條. 建立面向中低收入群體的保障住房政策
強化政府為城市居民提供合適住房的公共服務職責。擴大政策性住房的適用范圍,制訂以中低收入階層為主要服務對象的住房保障政策,明確政策適用對象、標準以及退出機制。保障性安居工程與城市更新相結合。
第六十二條. 完善建設規程協調機制,健全規劃實施跟蹤機制
完善規劃實施綜合決策機制,將近期建設規劃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以及其他城市建設決策有機結合起來。
對規劃實施績效定期分析評價,滾動編制近期建設規劃的年度實施計劃,適時對近期建設規劃進行調校。
第二章 強化土地儲備等調控功能,調整城市空間合理發展
設立建設用地預審查制度,加強用地審批和土地效益事前評估。以規劃為依據進行經營性土地供應,滾動編制“經營性土地儲備近期規劃及年度實施計劃”,從而使土地儲備工作與城市近期發展重點建立有機聯系。建立土地使用的定期督查和批后管理制度;加強對存量土地挖潛和利用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