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影響中國歷史的15個重大考古發現!

《中國考古大會》,從“中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維度,集結中國考古界12個“王炸級”的古代遺址,如良渚、殷墟、三星堆、海昏侯墓、曾侯乙墓……邀請到的專家都是親手參與發掘的頂尖考古學家。

為了打造出“沉浸式”的考古體驗,節目運用探秘空間、專家解讀、舞蹈演繹、實景紀錄、全息影像等形式,充分挖掘總臺AI+VR裸眼3D演播室技術的特點,網友直呼:“學中國歷史,這才是頂配級的大師課!”

圖:《中國考古大會》2022年1月8日曾侯乙墓視頻資料

2021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百年。百年來,無數考古工作者櫛風沐雨,堅守在考古一線,漸漸地揭開歷史真相,把未知變成已知。中國考古百年,該從何處出發?《中國考古大會》第一集,選擇了實證了中華文明5000年的良渚遺址。

圖:《中國考古大會》2021年11月20日良渚遺址視頻資料

為什么是良渚?

作為這一集的考古專家嘉賓之一,良渚水利系統考古領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王寧遠在最近出版的新書《考古中國——15位考古學家說上下五千年》一書中,對此有著深入的解讀。

01

良渚一鏟子

中華五千年

華夏大地的史前文明遺址星羅棋布,中國考古學泰斗蘇秉琦先生形象地把這個時期稱為“滿天星斗”的時代,之后有學者因此把夏開始到秦統一前的時期稱為“月明星稀”的時代,秦統一后的時代稱為“皓月凌空”的時代。

但長久以來,史學界的普遍觀點是“東周以上無信史”,夏商周三代之前的歷史缺乏考古學的支撐,在國際上中國僅有商代以后的3400年歷史是被承認的,直到良渚遺址被發現。

圖:《考古中國》

良渚遺址的考古發現最早可以追溯到1936年,最早只是一個“點”,直到1986年,距離良渚發現已經過去了整整50年,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明達率領團隊經過辛苦的田野調查與發掘,提出“良渚遺址群”的概念。

王明達,圖:《中國考古大會》

節目中王明達老師回憶道:1986年5月31日,那時候考古隊已經整整挖了20多天,只找到11座漢代墓葬,正當大家有些失望的時候,這天下午3點左右,在一座漢墓之下,發現了一只嵌玉漆杯,5000多年前良渚人的墓地被找到了。

圖:《中國考古大會》

當時的條件十分艱苦,考古隊只能用竹竿和木板制作一個簡易搭架,采用“懸空操作法”在架子上提取器物。

圖:《中國考古大會》2021年11月20日良渚視頻資料

在這座編號為反山M12的墓葬中,總共出土隨葬器物647件,幾乎涵蓋了良渚玉器所有的器種,是所有良渚文化中等級最高的墓葬。

圖:《中國考古大會》

其中發現了2件重量級文物:“玉鉞王”和“玉琮王”。

鉞,代表著軍權;玉,更是高貴身份的體現,玉與鉞的結合,就有了“王”的象征意義。而玉琮王重達13斤,是目前已發掘的良渚玉琮中最大、最重、做工最精美的一件。

圖:《考古中國》

令人驚嘆的是,玉鉞與玉琮上,刻有精細的紋飾!考古學家經過顯微鏡放大才發現,5000年前的良渚先民居然在1毫米寬度的范圍里,刻畫出5-6條紋路。開始大家都以為這些紋飾就是一種的獸面紋,后來才發現圖案上有一對張開的手臂,紋飾的上部是一個頭戴羽冠,有著倒梯形臉的人,下部是一個有著重圈眼的類似老虎的動物。這可能是良渚人的圖騰,被稱為“良渚神徽”。

圖:《中國考古大會》

主持人手上拿的3D打印的原大小的神徽圖案,難以想象5000年前的良渚人是如何在如此小的范圍里刻出這樣精細的圖案。節目里也請玉雕大師嘗試用原始工具在玉石上雕刻,不借助任何現代科技,要想向良渚先民那樣僅憑一塊燧石去復刻這種精度的圖案,幾乎不可能。良渚神徽的精細程度無愧于“史前最牛微雕”!

圖:《中國考古大會》

玉琮王代表了良渚文化的最高制玉技藝,更是將玉琮的起源從兩千多年前的兩周、秦漢,直接往前推進至距今五千多年。對玉文化與中華文明關系,王明達解釋道:偉大而無用的藝術品的產生,是文明的標志之一,可以說玉器是中國特色文明的最主要的指示物。

02

匠人營國

解碼“基建狂魔”的歷史傳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良渚古城遺址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大致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以1986年反山大墓的發現為代表的“遺址群考古”,以及第二階段的“都邑考古與古國考古”。

接下來要說的2006年的發現,就屬于第二階段的高潮。

一次偶然的機會,考古人員在莫角山宮殿區遺址附近發現了一個良渚時期的古河道,再往下3米多深,是一個大型工程的遺跡。

城墻結構,圖:《考古中國》

從2007年開始,考古人員開始以葡萄畈遺址為基點,向南向北做延伸鉆探,經過半年多的田野發掘,發現了總長度將近7公里的人工工程遺跡。根據種種遺跡,考古人員可以基本確認,這是一座以莫角山宮殿為核心的古城遺址。

城址區三重格局示意,圖:《考古中國》 

王寧遠老師在《考古中國——15位考古學家說上下五千年》介紹,良渚古城分為宮殿區、內城、外城。古城內部的古河道兩岸臺地密布,為石玉器、漆木器、骨角器以及大木作的專業作坊區。

研究表明,良渚古城的建設順序是:宮殿和王陵建造于距今5000年,城墻建造于距今4800年,外郭則更晚。因此,良渚古城是一個百年大計的大建設。

圖:《考古中國》

在莫角山宮殿的南面,考古人員發現了一個糧倉,近10000平方米,底下出土的炭化稻米將近20萬公斤,表明稻作經濟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據測算,僅建造古城和水利系統所需的土方量,就有近 1000 萬立方米。這一浩大工程,只有國家的力量才能完成,是良渚王國國家意志的產物,同時也是良渚文明高度發達的標志。5000年前的一圈土石城墻,勾畫出良渚王國的統治中心,締造了“中國”之前中華大地上的一個奇跡。

與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文明和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這些已經進入了青銅時代、有文字的古城相比,無論是在規模,還是人口量的估算上,良渚古城都超過了他們。

 距今5000年的良渚遺址復原圖,圖:《考古中國》

03

高科技介入

發現良渚古國的超級工程

依山而建,傍水而居,以玉明禮,飯稻羹魚。

看似一幅和諧安定的生活圖景,但考古發現良渚古城自然條件并不算理想,夏季洪澇頻發,冬季干旱斷流,良渚居民何以在此安居一千多年?

最近十幾年,在中國考古學界引入了利用遙感RS和GIS(地理信息系統)研究古代遺址的新方法。得益于一張拍攝于杭州上空的上個世紀60年代的衛星圖像的揭秘,良渚水利系統考古領隊王寧遠找到了5000年前良渚的水利系統。

圖:《中國考古大會》

2011年,在這張的衛星影像上,在不經意的一次鼠標操作中,王寧遠無意中找到了完整良渚水利系統的秘密。

良渚人利用山體間最狹窄的地方,用人工壩的方式把它填起來,中間就會形成一個庫區,發大水的時候,先用高壩攔洪,下半年缺水的時候,再往城內放水。根據谷底高程推算,滿水水面可沿山谷上溯 3000 米左右。低壩系統鯉魚山壩群海拔約 10 米,蓄滿水時水面可北溯 3700 米左右,直抵崗公嶺壩下方。整個水利系統在良渚古城北部和西北部形成面積約 13.29 平方千米的庫區,相當于 2 個西湖;總庫容 4635 萬立方米,相當于 3 個西湖的水量。按照現在的水利等級劃分已達到“中大型水庫”級別。

圖:《考古中國》

難以想象,在5000年前,在沒有遙感衛星的情況下,如何在超視距范圍外規劃建造如此復雜的水利系統,可能是一個永遠也解不開的謎。作為城市水資源管理工程的城址外圍水利系統,良渚先民在工程的選址、規模、設計與建造技術方面展現出世界同期罕見的科技水平,展現了5000年前中華文明、乃至東亞地區史前稻作文明發展的極高成就。

04

良渚對中華文明

有何影響?

公元前 2300 年前后的那場史前大洪水,良渚實體垮掉了,作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中的重要一元,良渚文化,尤其是良渚的玉文化的影響,分布范圍達到大半個中國。

良渚陶器,圖:《考古中國》

從鼎、豆、盉等陶器、玉禮器等,可以看到后世對良渚文化的吸收和繼承,在禮制上良渚文化對以后的文明影響深遠。

良渚古城遺址在空間形制上展現出的向心式三重結構——宮殿區、內城與外城,成為中國古代城市規劃中進行社會等級“秩序”建設、凸顯權力中心象征的典型手法。

雖然文獻和傳說里沒有提到良渚,但良渚對中華文明的影響,如用玉傳統,在今天還是可以感受到的。雖然我們不能稱它為最早的中國,但是一點也不影響它在我們中國文明史的意義。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 5000 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考古中國——15位考古學家說上下五千年》中15個大遺址,是中國百年考古史的縮影。從中我們可以看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的考古工作者只能進行簡單的長條溝作業,20世紀七八十年代,考古學家的標配還是手鏟、卷尺等基礎工具。

如今,大規模的探方發掘與海陸空多手段考古已是常態,大量的高新科技手段都運用到了考古領域。這不僅是考古科技手段的進步,亦是文化強國、科技強國的生動體現。

中國考古百年之際,成果豐碩,考古迎來了黃金時代。一切考古發現的基礎——田野考古工作又是非常辛苦的,常年在野外,一刮一鏟發現遺跡,大多數時候是枯燥和瑣碎的,在發掘工地“蹲得住”,在冷板凳上“坐得住”,是每個考古人的必經之路。而且重要的考古結論并不是短期就能得出的,需要數代人的努力。

殷墟  圖/文博圈

以殷墟為例,從第一次發掘到“申遺”成功,考古人們走過了近八十年!

百年來有無數考古人在無比艱苦的工作條件下堅守,他們為展示與構建中華民族歷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謹以此書,致敬百年來上下求索的每一位中國考古人。

 

15位考古學家講述

15個影響中國歷史的大遺址

收藏100年中國考古的重要時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浙江良渚古城遺址把中華文明再向前推千年 城內現20萬斤水稻
良渚申遺成功!五千年文明圣地,跨過國家“門檻”
良渚古城遺址: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實證之城”
古埃及建造金字塔時, 中國人在做什么? 考古家: 祖先厲害
良渚遺址申遺成功,雖不能證明夏朝存在,但中國五千年文明實錘了
良渚不只是文化遺產!考古專家宣稱:它是最早中國,衰落十分蹊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南县| 永寿县| 鄂尔多斯市| 武邑县| 昌江| 卫辉市| 视频| 宁波市| 永胜县| 山东| 尚义县| 定南县| 肇庆市| 基隆市| 方正县| 临安市| 抚州市| 钟山县| 尼木县| 临夏县| 香港 | 东港市| 广汉市| 武清区| 富阳市| 富裕县| 巍山| 元氏县| 界首市| 五莲县| 濮阳市| 巴南区| 禹州市| 侯马市| 贡山| 华坪县| 商水县| 建宁县| 和龙市| 榆社县| 务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