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四絕之一——松花湖浪木根雕藝術,松花江浪木是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湖的特產。20世紀30年代,在松花江下游攔江筑堤,建起了豐滿水電站,致使水位上漲,沿江兩岸的森林侵入湖中。深藏湖底的樹木根莖經幾十年的水侵浪沖,形成了富于變化的肌理和獨特的天然造型。根雕是藝術家們的發現和再創造使其煥發出沉沉凝重,古樸典雅的藝術魅力。松花湖浪木藝術與吉林隕石、吉林霧凇、松花江奇石并稱吉林市四絕。多年來,浪木根雕在中國各項根雕藝術展覽中多次獲獎。還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地。
吉林 北山 德政碑林
離“廉泉讓水”不遠就是吉林舊八景之一“德碑夕照”,是由五通花崗巖石碑組成的碑群,旁邊還有一石坊,均為民國時期所立。
兩碑是頌揚時任吉林省代省長王維宙的德政碑,一座上書“代省長王公維宙德政碑”;一座是碑文,約670字,大意是1924年輝發河水泛濫,樺甸被淹,百姓流離失所,生長關心百姓疾苦,積極賑災,使百姓重新安居樂業。樺甸農商代表恭頌,持立德政碑。
此碑是著名的“吉林三杰”之一、堪稱吉林第一書法家成多祿書丹,字跡蒼勁,運筆精熟,是珍貴的文物碑刻,立于民國十五年(1926)。
另兩座碑是頌揚時任吉林省政府主席張作相的德政碑,一碑上書“吉林省政府主席東北邊防軍駐吉副司令長官張公輔忱德政碑”;另一碑是碑文,大意是1928年東南各縣均遭災,最重者數延吉、琿春、和龍、汪清四縣,這時身為省政府主席的張作相“引仁仗義,感照天和”,親自帶領百姓開展生產自救,被稱為“眾生之母”。為此,延吉、琿春、和龍、汪清四縣全體墾民謹立德政碑。此碑立于民國十九年(1930),碑文約420字。
還有一座德政碑和一座石碑坊均是紀念離任的吉林縣知事于朗昆而立。碑為花崗巖,上書“吉林縣知事鐵嶺于君去思碑”背面是吉林縣紳商名單。石碑坊花崗巖制作,高約3.8米,正面刻“朗昆縣長去思坊”,背面為碑文,大意是自古為官者不在一時之功而“歷久觀成”,鐵嶺于朗昆在位時造福一方,深受擁戴,離任后百姓思念其功績,特立碑坊以思之。碑坊均是民國十四年(1925)八月所立。德政碑所頌揚的雖然是舊官吏,但只要當官的為百姓著想,為民辦事,不論哪朝哪代的官,百姓都不會忘記他們,哪怕是做了一點好事,人民都會永記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