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柳水邊擺,一鎮江旁立。往瓦屋山國家森林去時,就能見到這柳江老鎮。柳江鎮位于洪雅縣,四周青山環抱,天氣晴朗時還可遠眺峨嵋群峰。鎮上來來去去就是那幾戶名字好記的特色人家:x家房子、x家谷子,都是舊時的大戶人家,叫起來古色古香,看起來卻又猶如潑墨山水。于是這一方青山碧水中,在灰灰的石瓦、長長的柳絲拂映遮掩下的古鎮,成為了一副濃淡相宜的夏日山水畫卷。
幾家大戶構成了柳江鎮的基礎,這些單體的豪宅與秀美的山水幾近完美地組合在一起,加上臨水而建的街市。 古榕樹下的老街距曾家大院不過數十米,穿過狹窄的胡同,一個整潔古樸的小鎮出現了。木門、木窗、青瓦以及瓦上不經意長出的幾絲綠色,與鋼筋水泥群碉式的大都市相比,多了幾分詩意。
老街上的住戶很少了,他們用自然而閑適的目光注視著我們,讓我們感知了他們的幸福和安寧。去一個地方,你不用多問,就看當地人的眼神便略知大概。納鞋底的婦女,打長牌的老漢,在家休息的學子,路上自由奔跑的狗,這就是小鎮的全部。但在周末,游人的腳步和贊許打破了小鎮往日的寧靜。
順著小鎮往東行走,穿過遮天蔽日的大榕樹扶疏的身影,到了花溪河邊,遠山含黛,朦朧中竹影搖曳,是連接兩岸的通道,石路的鋪設阻止了水的流動,源于千山萬壑的涓涓細流在這里鋪灑開來,駐足停留的水因此平靜得如同鏡子,成了當地人家浣衣洗菜的地方,也成了魚蝦談情說愛的平靜港灣。河中有一位老人正用攔河網捕魚,也許是想為家人做一份豐盛的大餐,也許是為了重溫兒時的幸福時光。河的上空,一只白鷺亮出優雅的身影,無聲地滑過寧靜的小河,正合了古人的詩句: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回望身后臨河而建的吊腳樓,屋基是卵石壘砌而成,大小不同的青灰色石頭布滿青苔,布滿了許多滄桑、動人的故事,只是它不能言說,詢問幾個中年人,無人能講述古鎮的過去。這些民居的大門在老街上,進得大門,便覺涼爽宜人,透過天井灑下來的光線,呈現在眼前的是黃褐色的木板墻以及那些隨意栽種的普通花木,走到盡頭,推開窗便見到那條不知道名字的小河和滿目蒼翠的大榕樹以及含黛的遠山。青灰、赭、翠綠、青綠是這里的主色調。本來有些灼人的陽光,被喜愛它的枝葉撫摸之后,化作了溫婉可人的有著動人色彩的光斑,星星點點,在帶著幾許滄桑的老房子和青石板上彈出一些節奏。
前門瀕街,后門臨河,倚欄而坐,或聽音樂、或讀書、或冥想,都可進入佳境。步下早已沒有棱角的石階,用不了一分鐘,就可與清澈的河水親密接觸。原來的街市就是吊腳樓下一條 1米左右寬,不到400米長的人行道,青石鋪就的石路,一頭連著大山的深處,一頭連著通往山外的公路。山上山下,山里山外的人們便在這里進行商品交易,當年交易生豬的市場已長滿了青草,幾只小雞在里面享受著大自然賜予的美食。幾株要兩三個人合抱的黃桷樹正用遮天蔽日的綠色為古鎮增添一些青春的氣息。誰也不愿意走了,就地而坐,甚至連相機也不想去動了。眼望河水及對岸茂密樹叢中的民居,一任潮潤、夾雜著植物芳香的空氣清洗我們被都市濁塵污染的肺,多想在此間長住,攜一紅顏伴讀漁耕,盡享無欲無爭的世外生活。沒有多少人居住的古鎮顯得空空蕩蕩,它就這樣靜靜地在花溪河與柳江的中間有些孤寂地站立著。古鎮上的人喜歡熱鬧,大都搬到離此二三分鐘路程的新街上去居住了,只有我們這些被熱鬧弄得心浮氣燥的城市人才到這些被當地人稱作“爛房子”的地方來。居民家中那些天井、石板地、木墻和石質水缸透出非常古老的光,在我們的眼前跳動飛舞,讓人誤以為是時光流轉回從前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