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關系人起訴前或者當事人起訴后,為保障將來的生效判決能夠得到執行或者避免財產遭受損失,對當事人的財產或者爭議的標的物,采取限制當事人處分的強制措施。在民事訴訟中,為了更好的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幾乎普遍使用了財產保全制度,但在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迄今為止,還很少有法院適用財產保全制度,給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的執行造成了一定困難。筆者就此問題進行探討,以期對刑事附帶民事的審判和執行工作有所裨益。
一、刑事附帶民事財產保全未能正常適用,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啟動在刑事案件受理之后,公安及檢察機關在起訴前一般都對贓款贓物予以扣押,受害人對提起訴前保全時間無法掌握,訴前保全難以實現。
2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審理中,多數法官以刑事審理為主,對附帶民事部分僅動員被告人盡力進行民事賠償,以減輕處罰,或以有無調解可能進行審理,對將來能否執行很容易忽略。
3、因受害人與被告之間在被告犯罪行為實施前不必然存在關系,除了因經濟糾紛或鄰里糾紛引起的傷害案件外,原告很難提供被告財產線索,且被告人在押,對是否被告人財產查明難度較大。
4、法官沒有明確告知受害人有提起財產保全的權利,受害人也不知道行使該權利。
5、有的法官對法律理解偏差,認為已經扣押了贓款贓物,附帶民事案件不適用訴訟保全。
6、刑事案件一般沒有訴訟保全要求,法院在采取保全措施后,在卷宗中無法顯示,相關材料無法移送。
二、刑事附帶民事案件財產保全的必要性:
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同普通民事案件一樣,從人民法院受理到作出生效判決需要經過一段時間。而且在執行判決時,法院首先執行對刑事被告人的人身判決。法院判決生效后,被告人或家屬不履行義務,受害人申請強制執行又需要一段時間。在這一過程中,如果被告人家屬隱匿、轉移或者揮霍被告人的財產得不到制止,可能會使生效的判決不能得到執行,受害人權益得不到充分保護,造成隱患。而采取適當的保全措施,則可防止當事人在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前處分判決生效后用以執行的財產,以保障生效判決得到順利執行,有利于充分保障受害人合法權益。
三、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財產保全的條件: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財產保全,與民事訴訟保全條件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特殊之處,應當進行嚴格的審查,一般應注意以下問題:
1、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的訴訟請求必須具有具體的財產給付內容。如給付醫療費用、財產賠償金等。
2、將來的生效判決因為主觀或者客觀的因素可能導致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主觀因素有,當事人或相關人員沒有主動賠償意愿,有轉移、毀損、隱匿財物的行為或者可能采取這種行為;客觀因素主要是訴訟標的物有滅失可能,如果不及時采取保全措施將會造成更大損失。
3、財產保全應在刑事附帶民事案件受理后,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決前作出。在一審或二審程序中,如果案件尚未審結,就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如果法院的判決已經生效,當事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不得再申請財產保全。
4、財產保全一般應當由當事人提出書面申請。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采取財產保全措施。
5、人民法院依據申請人的申請,在采取訴訟中財產保全措施前,根據案件事實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以便在發生財產保全錯誤給申請人造成損失的情況下,被申請人可以直接從申請人提供擔保的財產中得到賠償。提供擔保的數額應當相當于請求保全的數額。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可以駁回申請。
四、財產保全的范圍
《民事訴訟法》第94條規定:“財產保全限于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也認為,人民法院采取財產保全措施時,保全的范圍應當限于當事人爭執的財產、附帶民事被告的財產及于本案有關的財產(刑事案件中與本案有關的財物應包括涉案贓物、被告人本人財產,特殊情形下涉及限制行為能力人監護人財產、被告人所在單位財產、共同致害人的相關財產、其它具有特殊關系的人的財產,如雇傭、代理關系等)。對案外人的財產和善意取得的與案件有關的財產,不得采取保全措施。所以,財產保全的范圍,不能超過申請人請求的范圍,也不得超過請求賠償的價額。這樣既能使申請人的權益得到實現,也避免給被申請人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五、財產保全的措施
根據民事訴訟法規定,財產保全可以采取查封、扣押、凍結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
1、查封,是指人民法院將需要保全的財物清點后,加貼封條、就地封存,以防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處分的一種財產保全措施。
2、扣押,是指人民法院將需要保全的財物移置到一定的場所予以扣留,防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處分的一種財產保全措施。人民法院在財產保全中采取查封、扣押財產措施時,應當妥善保管被查封、扣押的財產。也可責令當事人負責保管被扣押物,但是不得轉讓、買賣。
3、凍結,是指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有關金融單位,不準被申請人提取或者轉移其存款的一種財產保全措施。人民法院依法凍結的款項,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準動用。財產已經被查封、凍結的,不得重復查封、凍結。
4、法律準許的其他方法包括責令被申請人提供擔保等方式。責令被申請人提供擔保,是指人民法院責令保證人出具書面保證書或者責令被申請人提供銀行擔保、實物擔保的一種財產保全措施。
此外,扣留、提取被申請人的勞動收入、禁止被申請人作為等,也屬于財產保全的方式。
人民法院對季節性商品,鮮活、易腐爛變質和其他不宜長期保存的物品采取保全措施時,可以責令當事人或相關人員及時處理,由人民法院保存價款;必要時,由人民法院予以變賣,保存價款。
六、財產保全的程序
法院在受理刑事案件時,即應督促、協助有關部門及時移交贓款贓物,對沒有追究贓款、贓物去向的案件,法院應采取向有關機關出具補查提綱等辦法,應建議并協助有關部門追查贓款贓物,退還受害人。
法官在受理刑事附帶民事案件時,應向被害人交代其權利和義務,被告人沒有積極履行賠償義務意向的,指導受害人提供被告人的財產線索,積極采取保全措施以促進民事部分達成調解協議,確保判決后的順利執行。采取保全措施的具體程序如下:
1.申請。由利害關系人在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時或訴訟中向受訴法院提出財產保全申請。
2.擔保。人民法院根據情況,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
3.裁定。當事人申請訴前保全的,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后須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一旦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服不得上訴,可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對裁定的執行。
4.解除。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至生效法律文書執行時止,如果訴訟過程中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法院應及時作出裁定解除保全裁定。如申請人撤回保全申請、財產保全的原因和條件發生變化不需要保全的、被申請人或家屬提供相應擔保的等。
5.賠償。如果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有錯誤,被申請人因財產被保全而遭受損失的,申請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附帶民事訴訟本質上一種民事訴訟,在民事訴訟中可以采取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措施,因而在附帶民事訴訟中,也可以采取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措施。
(一)附帶民事訴訟的財產保全
附帶民事訴訟的財產保全,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可能因被告人或其他人的行為導致將來發生法律效力的附帶民事訴訟判決不能或難以得到執行時,司法機關對被告人的財產采取一定的保全措施,從而保證附帶民事判決能夠得到執行。刑事訴訟法第77條第3款規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財產。”這里的查封和扣押,即是附帶民事訴訟中的保全措施。
附帶民事訴訟的財產保全應當注意:第一,必須存在緊急情況,即被告人或其他人可能實施某種行為導致法院未來作出的附帶民事訴訟判決可能無法或難以得到執行。第二,財產保全的對象限于被告人的財產或與本案有關的財產,對于與被告人和本案無關的財產不得進行保全。第三,保全財產的價值必須相當于權利請求或訴訟請求的價額或金額,不能大于權利請求或訴訟請求的價額或金額。第四,采取財產保全措施后,如果案件情況發生變化,據以采取財產保全的原因消失,應當及時撤銷財產保全。
(二)附帶民事訴訟的先予執行
附帶民事訴訟的先予執行,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在法院就附帶民事訴訟作出判決之前,司法機關根據民事原告人的請求,要求民事被告人先行給付民事原告人一定款項或履行一定義務并立即執行的措施。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20日通過的《關于審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案件有關問題的批復》規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條的規定,對于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提出先予執行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裁定先予執行或駁回申請。”
附帶民事訴訟的先予執行必須符合以下條件:第一,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明確、肯定,沒有爭議。第二,雙方當事人之間不存在對等的給付義務。第三,行使權利具有緊迫性,即附帶民事原告人急需實現其權利,不實現其權利將嚴重影響其生產或生活。例如,故意傷害案件中,不先予執行醫療費,被害人就無法得到及時救治;故意殺人案中,不先予執行被害人撫養的未成年人或老人的生活費用,被害人家屬將生活無著,等等。第四,必須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提出了申請,否則,司法機關不依職權決定先予執行。第五,必須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有履行能力,如果被告人確無履行能力,即使原告人提出了申請,也不應先予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