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病毒病國內真實的圖文資料很少,網頁和工具書上關于草莓病毒病的圖片大都似是而非,有些草莓病害的圖譜書上將生理性黃化寫作草莓輕型黃邊病毒。為了求證草莓病毒病的真實面目,莓管家特意查閱半天的國外的一些文獻資料,終于找到了一些相對權威的圖片跟莓友們分享。
草莓病毒病在世界各地分布廣泛,目前已報道的可侵染草莓的病毒有20多種。其中對生產造成嚴重損失的病毒病害主要有草莓皺縮病毒(SCV)、草莓斑駁病毒(SMV)、草莓鑲脈病毒(SVBV)、草莓輕型黃邊病毒(SMYEV)四種,這四種病毒均由蚜蟲傳播。這幾種病毒單獨發生時一般不表現出明顯的癥狀,出現明顯癥狀都是兩種以上病毒混合發生。
這幾種草莓病毒發生癥狀很容易跟草莓生理性障礙混淆,但也有區別,草莓病毒病發生后會造成草莓植株明顯矮化,尤其是心葉,而生理性障礙一般不會矮化。
草莓輕型黃邊病毒(SMYEV)
該病毒單獨侵染時,草莓植株稍微矮化,復合侵染時引起葉片黃化或失綠,老葉變紅,植株矮化,葉緣不規則上卷,葉脈下彎或全葉扭曲。
▲草莓輕型黃邊病毒(美國肯塔基大學)
草莓鑲脈病毒(SVBV)
侵染后的主要癥狀表現為葉脈黃化,不連續黃化鑲邊、呈線條狀,老葉多斑、小葉扭曲,鑲脈病毒單獨侵染時無明顯癥狀,但可造成匍匐莖數量減少,植株衰弱。產量及品質降低。
▲野生草莓感染鑲脈病毒病(日本.吉川信幸)
▲鑲脈病毒病 品種:ダナー(日本.吉川信幸)
草莓皺縮病毒(SCrV)
該病毒為世界性分布,是對我國草莓危害最大的病毒。病毒強株系侵染草莓后,可致草莓植株矮化,尤其是心葉明顯矮化皺縮(與封閉性除草劑飄移藥害的明顯區別),葉片產生不規則黃色斑點,扭曲變形,匍匐莖數量減少,繁殖率下降,果實變小;與斑駁病毒復合侵染時,植株嚴重矮化,再與輕型黃邊病毒三者復合侵染,會導致草莓大幅度減產,甚至絕產。
▲草莓皺縮病毒和斑駁病毒混發
草莓病毒預防措施
草莓病毒病主要是由蚜蟲危害傳播,植株本身帶毒也是病毒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其防治方法:
① 培育無毒母株,栽植無毒秧苗;
② 加強田間檢查:發現病株立即拔除并燒毀;
③ 培養無毒種苗:發展草莓莖尖脫毒技術,建立無毒苗培育供應體系,栽培額度種苗。引種嚴格剔除病種苗,不從重病區引種;
④ 草莓病毒病發生后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
注:本文來源于網絡、莓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