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收假上班了!開森!這里有一個“為人民服務”的調查問卷,只需1分鐘,讓共識君知道如何更好地伺候你。
#點擊文章末尾閱讀原文處填寫哦#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一個真相:變態殺人狂是天生的。別怪共識君沒有提醒你。
本文共4403字,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
Jeffery Dahmer外表就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男孩子,但卻犯下惡魔般的罪行。他會把他有興趣的獵物綁架,然后殺害、強奸,最終吃掉。吃的時候,也非常講究,只會選擇想吃的部位貯放于冰柜,其余的全放到他于廚房特制的硫酸池處理掉。
Andrei Chikatilo 曾經是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師,在家人眼中是慈祥和藹的祖父,在鄰居眼中是快樂的已婚男人,他是那一種在“可能是連環殺手”的嫌疑名單中排名最低的人,偏偏他正是俄羅斯一連串虐殺和食人案件的元兇。他殺人時有一個特點,就是他會把被害者的眼睛除去,因為他害怕死者眼中那份欠缺生命的空洞。他殺害至少53人。
Richard Ramirez喜歡偷偷在晚上潛入別人的家中,然后把成年的男性射殺或扼死,再把女性和小孩強暴、殺害再肢解,完事后留下他的標志——一個倒轉的五角星,在墻上、在鏡子上,甚至在死者身上。由于他跟其它連環殺手不同,既無特定的殺手方式(射殺、用棒打死、割喉、赤手空拳打死和扼死等都試過),亦非針對某一特別類型的人(被害者年齡由幾歲到 70 歲,各行各業都有),毫無線索下令警方對這名無差別殺人犯束手無策,有些市民更相信他有惡魔的超能力。
陜西商洛農民龍治民以幫介紹對象、高價雇人做工等為名,將48人(男31,女17)誘騙至家中殺害。先令受害者為其干活,待入睡后趁機殺害。而其處理尸體也十分簡單,在自家后墻外挖了三個坑,將受害者遺體像擺柴禾一樣擺好。
他們看起來并非窮兇極惡,卻都犯下滔天罪行。
他們都是“變態殺人狂”。
如何定義“變態”呢?
很多人說,我不知道怎么定義,但變態出現的時候,我就會認出來。
“變態”一詞,雖然已是慣用詞,但是從科學和專業的角度卻難以界定。就像“蔬菜”,雖然我們在廚房里、餐桌上常常使用,但在生物學上卻難以界定。
從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圣經《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上看,與心理變態最相近的情況是反社會人格障礙,不過,它更傾向一種人格特質,而和犯罪脫離。我們日常說的“變態殺人狂”或許更接近所謂的“精神病態”和“社會病態”。
對心理變態,從來沒有精神病學意義上的診斷,當然,很多醫生、學者都有自己的定義,只是各有不同,也沒有一條足夠準確明了。不過,所有的心理變態特質可以被歸為四種“因素”。
人際因素:包括認識膚淺、表現夸張、充滿欺詐。
行為因素:包括行事沖動、做事缺乏目的性、為人不可靠。
感情因素:包括毫無悔意、缺乏同理心、拒絕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反社會因素:包括暴躁、易被觸怒、有青少年違法記錄或是有犯罪記錄。
大多數心理醫師認為,要診斷心理變態,起到決定性作用的特質是患者對他人缺乏同情心,即情緒缺乏波動,波瀾不驚。即便是心理變態中最危險的一類人也可以偶爾表現得陽光樂觀,無憂無慮,開朗外向,有些人甚至會顯得很有魅力。但是他們早晚會顯現出他們的疏離、冷漠和高傲。他們習慣偽裝、擅長說謊,是隱藏真實意圖的行家,但心里根本不會有同情和悔意。
醫學界對心理變態已經有一些被廣泛接受的量表。其中最著名也最為廣泛使用的是PCL-R(心理變態測評量表,修訂版),也稱作海爾量表。海爾量表包含20個測試項目,每個項目都分為0,1,2三個評分,以評價心理變態的三個等級:無癥狀(0分),部分符合該癥狀(1分),完全符合該癥狀(2分)。在這個標準下,一個得滿分40分的人,就可以被視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心理變態者。通常來說,超過30分即可被診斷為心理變態,有時候,測量結果超過25分也會被診斷。
為了描繪海爾量表中對心理變態的分級,可以從流行文化中舉例。流行文化中,有諸多心理變態的案例,但其中不少是誤讀。最荒謬的是那種青面獠牙、周圍散發著危險氣息、讓人不寒而栗的壞蛋。《德州電鋸殺人狂》中的變態家族不能算是變態人格障礙的典型,因為過于夸張,即使是最兇殘的罪犯也不會出現如此明顯的癲狂。記得嗎?親朋好友對白銀殺人案的兇手高承勇的評價是“孝順”“老實巴交”“沉穩”“陰柔”“冷靜”,甚至根本“沒想到他會殺人”。如果不是人緣頗好,龍治民又怎么可能將48人騙至家中殺害?
最好的例子應當是《漢尼拔》中的漢尼拔,他缺乏同情心、伶牙俐齒,能將身邊的人操縱于鼓掌之中,對自己恐怖的離經叛道之舉毫無悔意。他就是一個典型的變態人格障礙者,是會在海爾量表中得高分的人。現實世界中類似漢尼拔這樣的變態人格障礙者都背負了聳人聽聞的極端命案。
有些人不會在海爾量表中體現為高分,但在現實中依然表現出非常嚴重而典型的心理變態特質。威爾·格雷厄姆和漢尼拔一樣個性沖動,缺乏同情心,他不是殺人犯,但事實上,他也是一個心理變態者,或者至少是一個邊緣型心理變態者。他在海爾量表中的得分可能在15到23分之間,剛好在30分這個變態人格障礙的判定標準之下。
變態殺人狂是如何形成的?
《天生變態狂》的作者、心理學家詹姆斯·法隆在處理變態殺手的腦部掃描圖時,發現其中呈現出一種罕有而令人擔憂的共同特征:額葉和顳葉(這兩部分與自控力和同理心密切相關)腦功能低下。心理變態者從額眶部皮質到腹正中前額皮質再到前額皮質的結構中,有一個叫作扣帶回的區域存在腦功能缺陷。這個環路接著一直從扣帶回連接到大腦后側,形成一個薄薄的帶狀,再深入顳葉下端,直達顳葉和杏仁核的尖端。
《天生變態狂》
作者:詹姆斯·法隆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邊緣皮質是處理和加工人類感情的地方,是理解心理變態者大腦重要的線索。心理變態者腦中的邊緣皮質以及額眶部皮質、腹正中前額皮質都顯示了發育不正?;蛟缙谟谰眯詡Φ默F象。這些腦部組織都與個人抑制力不足綜合征、性機能亢進以及其他道德推理問題息息相關。
不過,詹姆斯法隆發現,心理變態罪犯的以上所有腦組織區域都有腦功能不足的表現,而其他類型的犯罪者只是在以上某個腦部區域中表現出功能缺陷。比如說,性格沖動者的額眶部皮質常伴有功能障礙,性欲過度和暴躁的人則有杏仁核功能障礙。海馬旁皮質和杏仁核損傷的人常常在情緒性記憶、性欲和社交行為上出現問題。而扣帶回存在功能障礙的人在情緒調控和行為控制上出問題。不論導致這種缺陷的原因是產前胎兒發育問題、圍產期孕婦壓力、濫用藥物、直接創傷,或是嚴重的“高?!被蚪M合,整個邊緣皮質、前額葉皮層和顳葉皮層同時出現功能障礙的結果,就是一個罕見的、心理變態者的大腦。
這些部位的活躍程度底下暗示著患者缺乏道德推理和抑制自身沖動的正常能力,因而解釋了為什么這些罪犯都擁有不人道的暴力犯罪記錄。
在進行變態殺人犯腦部掃描圖研究的同時,詹姆斯·法隆還在進行一項阿爾茲海默病的有關研究,對患者進行了基因測試和腦部掃描,同時他給自己的家人也做了相同的測試,作為實驗中的正常對照組使用。
詹姆斯·法隆在進行這項研究時發現,正常對照組有一張腦部圖像的主人,正像是前一項研究報告中寫到的那些不正常的圖像,也就是說,圖像的主人是個心理變態——或者說至少與心理變態擁有同樣的特質。他對家人并沒有懷疑,而是覺得可能混進了錯誤的圖像,于是想方設法找到已經隱去了姓名的圖像主人。
而圖像的主人正是他自己。
研究變態殺人狂的學者發現自己就是變態殺人狂,
求心理陰影面積
詹姆斯·法隆在大驚之余,不斷地思索這個問題:既然他擁有心理變態的大腦,為何卻沒有犯下命案?
對自己家族史和成長經歷進行梳理后,他逐漸得出了一個結論,他認為一個變態殺人狂必須具備以下三大要素:
①童年早期經受精神、身體或性虐待
②基因出現多處高位突變(其中最有名的是戰士基因)
③額眶部皮質以及包括杏仁核在內的前額皮質功能低下
或者也可以這樣說:基因和腦結構決定了我們能不能成為心理變態,而環境決定了我們會不會成為心理變態。
白銀案偵破后,有人指出高承勇可能是因為年輕時參加飛行員選拔落選,所以才連續犯下命案。其中的問題便是,為何世界上失意者如此眾多,像高承勇那樣選擇變態殺人來發泄的人卻寥寥?這是因為普通人不具備心理變態的基因和腦結構,故而不可能成為變態殺人狂。
而為何詹姆斯·法隆,一個擁有心理變態腦結構的人卻沒有成為殺人狂?按照他本人的說法,是因為幼年沒有受到過任何虐待,故而沒有成為變態殺人狂。
心理變態能得到改變嗎?
人格和品格不是一回事?!叭烁瘛敝傅氖且粋€人行為特征的全部,如情緒性(神經質、焦慮、逃避)、外向性、親和性、對新鮮觀念和食物的開放性以及盡責性(慎重、勤勉、自律和自我驅動)。而“品格”只有在身處兩難或是備受壓力的環境下才會顯現出來。
科學家們的主流意見認為,人格更多是由基因決定的,不能改變,而品格則會隨著應激源、經歷、決定和信仰而起變化。
問題來了,如果一個人是變態殺人狂,那么ta能夠通過意志力強迫自己不去殺人嗎?
萬一克制不住怎么辦???
(截圖來自《釜山行》)
雖然所有的行為都可以不顧基因和后天塑造而被改變,但是要不顧基因的命令而保持這種變化,常常意味著要將所有精力都用來克服天性,這個過程中,人需要放棄幾乎所有珍愛的事物。我們的基因和早年經歷的壓力源不能確鑿決定我們的人格和深層個性,但它會產生恒定的作用力來塑造人的個性。
變態人格傾向尤其難以改變,所有企圖彌補的努力都收效甚微。作用于單胺類神經遞質的藥物可以抑制沖動和好戰心,控制飲食和打坐冥想之類的早起干預可以減少行為問題,但是核心的神經心理缺陷所導致的同理心和懊惱的缺失卻會持續存在。
有些人可以通過意志不斷改變自己的行為,但是那些由深層的基因機器操控的行為,例如成癮和心理變態卻不同。心理變態的連環殺手也可以堅持數年不向謀殺的欲望低頭,但是總有一刻,謀殺的欲望會壓倒一切秩序。
目前,心理變態幾乎被視為不可治療的疾病。一些研究表明,他們接受治療后的表現,甚至還不如不接受治療。
做一個心理變態有什么好處?
人類社會中存在變態人格者,變態人格占人群約2%。這說明心理變態或者說心理變態者們身上的特質和所帶有的等位基因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性的,也就是說,從進化的角度,心理變態特質是被容忍的。人類雖然在外在行為中表現得親切、奉獻、和平,但從根本上來說是自私、貪婪和暴力的。而心理變態者是隱藏真實意圖的行家,他們可以隱藏不良的初衷,達成自己的目的,而不會被社會排除在外,也不會從基因庫中消失。
人體遇到持續不斷的壓力時,就不善于抵抗疾病。而心理變態者們天生不容易感受到壓力,一生都可以抵御大部分疾病。
所以,理論上來說,心理變態者可以過上美好、健康、長壽的一生,靠著操縱別人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也沒有人找他們算賬。
另外,心理變態者們在尋找伴侶的道路上一貫順風順水,因為家庭成員尤其是母親和妻子大都會忍受他們,因為他們會在心理變態者上尋找閃現的同理心,并且認為自己可以改變心理變態。每個人都傾向于自認有能力控制別人的行為和命運,而心理變態著知道怎樣讓別人感覺自己的地位特別。他們知道如何吸引別人,抓住別人的心,接著在某些情況下實施暴力和羞辱,之后再用“我愛你”去彌補。
在一個徹頭徹尾的心理變態者身邊應當如何表現呢?正確的做法就是不要顯露出任何利用價值。他們是操縱和偽裝的行家,會和所有人互動,找到一兩個有價值的人,并利用他們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性、金錢或者權力。如果你感覺對他相見恨晚,不要相信,笑笑離開就好了。
參考資料:詹姆斯·法隆《天生變態狂》,群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