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蛋白檢測】
血清總蛋白:60-80g/L(克/升)
血清白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1。5-2。5∶
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檢測是反映肝臟功能的重要指標。由于肝臟有很強的代償能力,以及白蛋白半衰期較長等原因,所以只有當肝臟損害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出現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的變化,而急性或局部肝損害時這兩個指標多為正常。因此,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檢測主要用于反映慢性肝損害,并可反映肝實質細胞的儲備功能。總蛋白減低常與白蛋白減低一起出現,總蛋白增高常同時伴有球蛋白增高。
【常用血清酶檢測】
谷丙轉氨酶(ALT):5-40U/L(單位/升)
谷草轉氨酶(AST):
ALT/AST≤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與AST均顯著增高,常可達參考值上限的20~50倍以上(甚至達100倍),但以ALT升高更明顯,ALT/AST>1。通常在肝炎病毒感染后1~2周轉氨酶達高峰,3~5周逐漸下降,ALT/AST比值恢復正常。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恢復期ALT和AST仍不能恢復正常或再上升,提示急性肝炎轉為慢性。急性重癥肝炎,病程初期即表現出AST升高比ALT升高更明顯,說明肝細胞損傷嚴重(有線粒體損傷);急性重癥肝炎病情惡化時,可出現黃疸加重,膽紅素明顯升高,但轉氨酶卻減低,即“膽酶分離”現象,提示肝細胞嚴重壞死,預后不佳。
2、慢性病毒性肝炎血清轉氨酶輕度升高或正常,ALT/AST>1;如AST升高較ALT明顯,則提示慢性肝炎可能轉為活動期。
3、非病毒性肝病藥物性肝炎、脂肪肝和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時,轉氨酶輕度升高或正常,并且ALT/AST<1。酒精性肝病時因酒精有線粒體毒性使線粒體破壞使AST升高明顯,ALT可能正常。
4、肝硬化此時轉氨酶活性取決于肝細胞壞死和肝臟纖維化的程度,其終末期血清轉氨酶活性可能正常或降低。
5、膽汁淤滯肝內、外膽汁淤滯時,轉氨酶輕度升高或正常。
【堿性磷酸酶(ALP)檢測】
ALP:40-110U
各種肝內、外膽管阻塞性疾病,ALP明顯升高;肝炎等累及肝實質細胞的肝膽疾病,ALP僅輕度升高。
γ-轉肽酶(γ-GT)檢測
γ-GT<50U
1、膽道阻塞性疾病膽汁淤滯(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硬化性膽管炎等)、肝癌(肝內阻塞、誘發肝細胞生成γ-GT增多,同時癌細胞也會合成γ-GT)γ-GT明顯增高。
2、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急性肝炎時γ-GT中等度升高;慢性肝炎及肝硬化非活動期γ-GT正常,活動期或病情惡化時,γ-GT持續升高。
3、酒精性和藥物性肝炎γ-GT中度或明顯升高,但ALT和AST僅輕度升高或正常;酗酒者戒酒后γ-GT可下降。
4、其他胰腺癌、胰腺炎、前列腺癌、脂肪肝等,亦可有γ-GT輕度增高。
【血清膽紅素檢測】
總膽紅素(STB):3。4-17。1μmol/L(微摩爾/升)
直接膽紅素(CB):0。6-0。8μ
間接膽紅素(UCB):1。7-10。2μ
CB/STB
臨床STB、CB和UCB測定主要用于黃疸的診斷和黃疸類型的鑒別。
需要說明的是,肝功能檢查與肝炎病毒檢測是反映肝臟健康的兩個方面,有時候雖能檢測出肝炎病毒,但肝臟功能并沒有發生異常;而造成肝功能異常的原因也有很多,肝炎只是其中之一。
肝功能在臨床上檢查的目的在于探測肝臟有無疾病、肝臟損害程度以及查明肝病原因、判斷預后和鑒別發生黃疸的病因等。目前,肝功能在臨床上開展的試驗種類繁多,不下幾十種,但是每一種肝功能試驗只能探查肝臟的某一方面的某一種功能,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一種試驗能反映肝臟的全部功能。因此,為了獲得比較客觀的肝功能結論,應當選擇多種肝功能試驗組合,必要時要多次復查。同時在對肝功能試驗的結果進行評價時,必須結合臨床癥狀全面考慮肝功能,避免片面性及主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