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每個父母來說,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
那有出息的子女,都有哪些特征呢?
《戰國策》中有這樣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意思是說,父母愛護子女,就要深遠考慮,為他們的未來打算。
我深以為然。
沒有出息的子女,父母只能為其謀劃一時;而有出息的子女,父母卻能為其謀劃一世。
老了才知道,有出息的子女,一般都有這3個特征。
1、有主見的子女
同事前段,朋友和兒子鬧矛盾,找我訴苦。
她告訴我,她兒子因為填高考志愿,填寫了外省的大學,讓她氣不打一處來。
雖然她無數次明示暗示,讓兒子不要填寫外省的大學,但兒子依舊我行我素。
我笑著和她說道:“有主見的子女,沒準兒能成大器呢。”
其實,同事的兒子自己選擇大學,而不是像有些孩子一樣,由父母決定讀什么專業,往往更容易學有所成。
畢竟學習的是未來的“自己”,而不是父母覺得“好”的專業。
而且有主見的子女,往往更容易獲得成功,因為他們知道想要的是什么,更敢于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同事的兒子高考結束后,就嚷嚷著要做兼職,積累經驗。
同事聽其他家長說“暑假工”就是去做一些端盤子、掃地的活兒,沒啥用還浪費時間,便不想讓孩子去。
但她兒子卻和她保證:“媽媽,你相信我,我一定能學到東西。”
后來,同事的兒子去了一家小型的互聯網公司,做了半個月的時間。
雖然只上了半個月的班,但同事的兒子卻學到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
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技能和知識,他掌握了不少。
現在的同事逢人便夸她兒子有主見、有出息。
2、懂得感恩的子女
《詩經·大雅·抑》中有這樣一句話:“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意思是說,別人以木桃投贈我,我應當以瓊瑤回贈他。
人生中出現的每一份恩情,都要銘記于心,尋機回報。
老張的兒子今年上大三,每個月的生活費和同齡人相比少得可憐。
每次我問她是不是給孩子少了的時候,她總是說:“沒少給,是他自己存起來了。”
有一次我心血來潮去她家玩,好奇地問小侄子:“你存那么多錢干嘛呢?”
小侄子笑著和我說:“存錢買房啊,我爸媽不容易,我得趕緊存點錢幫他們分擔一些。”
聽了小侄子的話,我心里充滿了欣慰。
懂得感恩的子女,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往往會盡自己所能為父母分擔一些壓力。
懂得感恩的子女,不會覺得父母付出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他們會在父母衰老、羽翼未豐滿的孩子面前,成為那個為父母指引方向的人。
3、自律的子女
同事的兒子去年高考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名校的錄取資格。
本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但同事卻憂心忡忡。
我問她為什么不愿意兒子考名校,她無奈地說道:“名校太嚴格了,我擔心我兒子hold不住。”
名校之所以是名校,自然有它的道理。
能夠獲得名校的錄取資格,并且完成學業的人往往都很自律。
同事的兒子也是這樣一個人。
之前高考結束后他就每天晨跑、練字、預習大學的課程。
放假的時候,也不出去瘋玩,最多就是學習之余和朋友出去打打球、逛逛街。
在暑假工的時候,他也嚴格要求自己盡快適應社會的環境、學會技能。
正因為他足夠自律,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和擁有更好的未來。
鄰居家女兒從小調皮搗蛋得很,讀書時除了班主任的課,其他課程幾乎都是趴在桌子上睡覺。
自律的人往往足夠優秀、足夠努力,不達到目標誓不罷休。
和自律的人在一起,除了會感嘆其優秀外,還會被其身上那股勁頭影響,進而讓自己也變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