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對我來說是個特別的年份,我不單堅持練了100天鋼筆字。(詳見 練字100天之收獲)盤桓心愿單數年的“練習書法”一項,終于可以打個勾√了。練毛筆字的念頭,大概出現在2018年,開始學習繪畫之后。我是一個理論派,凡事理論先行,做什么都離不開書。2018年年中,買了幾本關于書法的書:記得那年暑假陪力力上游泳課時,我就坐在旁邊如饑似渴地讀《書法美學》,愣是把300余頁的書法美學理論給通讀了一遍。
讀書可以滿足好奇心,但是增長不了手上功夫。后來買了《嶧山刻石》字帖,練習了一段時間的篆書:因為沒有具體的目標和計劃,興趣轉移或者一忙起來,就不了了之了。所以,這次的“小楷研習100天”,算是我真正的書法入門之旅,收獲還是蠻大的。我想這首先要歸功于“100天”計劃的學習機制:每天都需要動手寫,天天都需要打卡。趁早行動的“小楷研習100天”,可以算是一個很好的書法入門系統課。每天的內容包括“文化常識+技法講解”,每天都要看視頻、動筆練習、拍照打卡。技法部分,前30天是筆畫,接著是40天的結構和單個字的練習,后30天是章法與作品,臨帖練習。文化課部分,涉及書法歷史、著名書法家和字帖等。最后幾節介紹學習篆隸楷行草的入門字帖,并示范寫法。動手練過一段時間之后再聽這些,確實是不一樣的感悟。
因為畫過幾年水彩畫,我已經可以輕松駕馭毛筆,所以入起門來還是比較輕松的。
另外,經過前面“硬筆行楷100天”的訓練,我對楷書筆畫也有了一定了解,算是有一點基礎了。
但是,軟筆還是有它自己的特色。而且不同于篆書,小楷的每一個筆畫都有粗細變化,沒有那么容易掌握。練習了一個多月,第35天,我對于筆畫的粗細控制才開始有感覺。
第44天,寫的時候發現有精力顧及筆畫的輕重緩急了。
最后十多天,每天都要寫整首的落花詩,以積累量變。寫起來還是蠻愉快的。記得當初練硬筆行楷,即使到最后幾天,寫幾行詩對我來說也很難,因為每個字都需要一個筆畫一個筆畫慢慢看,常有顧此失彼的感覺,而現在讀帖、臨帖,寫起來從容多了。這就是進步吧。另一方面,100天硬筆行楷練完,對我日常寫字沒有產生明顯的影響。練了一段時間的毛筆字之后,我日常提筆開始注意筆畫了。不過我覺得這不單單是因為練了毛筆,而是兩個100天持續積累的效果使然。
當然,問題一直是存在的。這個100天,深刻體會到“眼到不一定手到”。很多筆畫的粗細轉折變化,眼睛看得到,卻不一定寫得出。經常在寫出來那一刻就知道哪里有問題。
想要“眼到手到”,真的還需要大量的、持之以恒的練習。我這人有點懶,一般會買課程配套的工具包。小楷工具包299元,包括了筆墨硯臺、毛氈、字帖和練習紙。毛氈很豪華,但是鋪開太大了,我沒有用,用的是以前的A3舊毛氈。
日課紙2份,100張,我剛好用了一半。
墨用了小半瓶。
毛筆倒是用了三支。工具包里的毛筆在用了三十幾天后就分叉了,又買了兩支,一支和配套一樣的紫毫小楷毛筆,26元,也是用了三十多天就遭遇分叉的命運。另一支是輟英小楷,稍貴一些,筆毛更軟,用到了課程結束。《落花詩》字帖,后期有用到,不過課件里也有電子版。所以,如果不想這么浪費,可以不買配套工具包,直接去“大凝書房”TB店買基本的筆墨紙就可以開工了。
在寫這篇回顧的過程中,我翻出了往年的書法家當。
從練習紙、水寫布到字帖都有,還收藏了好幾本娃的書法教材:
力力和騰騰,在小學和初中階段都有書法課。經過100天的實踐,我終于認識到,學校的書法課,基本也就是起個培養興趣的作用,讓娃見識一下我們的傳統文化。
真的想要入門,或者說打個書法基礎,還是要家長來,督促練習或者安排個書法班。因為假如沒有足夠數量的練習,見識再多也是然并卵……
想改變?不妨從整理開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