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復。早復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詩讀:
治理百姓養護身心
最重要的是要有愛惜之心
只有愛惜收斂
才是合道積德
這樣就能攻無不克
這樣就能力量沒法估測
這樣就有了原則和根本
就有了長久維持的可能
這就是根基深厚本原堅實
是長生久視的合道規則
無論做人還是做事
都要收斂懂得愛惜
這樣能早早歸道
這樣能增加德蔭
這樣就是無為
無為則無不為
無不為則不知其極
不知其極就有了根本
有了根本就找到了本原
本原讓一切長長久久
這就是根深蒂固
這樣能長生久視
詩后若語:
這一章,老子說:治人事天,莫若嗇。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那么,怎樣是嗇呢?成為一個持嗇的人,真有那么好嗎?
有個詞語叫吝嗇。有一種人被叫吝嗇鬼。這種人也可以叫做鐵公雞,就是一毛不拔。所以嗇在這里,是一種不輸出的狀態。
還有個詞語叫儉嗇。關于儉,老子在后面章節會說到。老子說,吾有三寶,儉是其中一寶。我對儉字的理解,用一個詞語就是物盡其用。
所以,用到極致為儉,留而不用為嗇。
有十分力氣,只用七八分。能吃十分食物,只吃七八分。能得十分財,只要七八分。能做十分事,只做七八分。
莫知其極,絕不挑戰高點,這是嗇的特點。
能用一分力,絕不用兩分。能吃五分飽,絕不貪六分。只要三分財,絕不出四分。
最小化思維,是不是也是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