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覺得手上的糖肯定不如你嘴里的甜
-from 花好-
卡維林曾說,“推心置腹的談話就是心靈的展示”。
愛情的開始,就是兩個人將自己的想法,傳遞給對方,從而達成共鳴。溝通后的默契,就像WIFI熱點,一旦斷聯,兩個人不再交流,就會漸行漸遠。
斷聯后,總有人試圖連接。多次的失敗,就會心生疑惑,是不是對方拒絕了我,可為什么要拒絕跟我溝通呢?
這時候,與其怪天怪地,不如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那些連接方式不對?
在《愛情公寓》中,關谷和悠悠就經常吵架,但他們的溝通方式很特別,有“存檔”和“取檔”兩個方式,在彼此有事情時,爭吵可以先存,找到合適的地點,再擺出來解決。
這樣既可以躲開情緒上頭,也可以避免冷戰。可這不是萬能的,兩個人的溝通,還是要根據情況而定,只有了解好對方的狀態,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
找錯時間和地點
孔子曾說,“不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這番話,意在不看對方的臉色,就開口說話,屬于眼盲,容易得罪人。
不論是待人處事,還是戀愛相處,跟人溝通要看時機,不要急躁的表達,要挑合適的機會,一下說清楚。
當對方很疲憊,需要安靜,適當的休息。而你想著吵架的話題,總是再三的提起,對方會因為你的咄咄逼人,而變得勞累,最后還會說你咄咄逼人。
最理想的溝通,是要考慮到對方的心情,觀察對方的深情,是否愉悅。
如果是輕松,平和的狀態,你再將話題提起,重新發起溝通,會有很好的成效。
想維護一段關系,這是必不可免的方式。要注意,溝通時的話語,不要直奔主題,記住先鋪墊氛圍,再進入主題,這樣讓對方能有時間思考,不會顯得你過于功利。
說話就像雙刃劍,既可以修補關系,也可以破壞關系,一不注意,你就會被情緒所掌控,溝通不成反遭嫌棄,因此,有效的溝通,避免不了時宜和場合。
沒有注意對方的反饋
溝通就像打球,要有來有往,才能互通心意,產生樂趣。
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陷入一個坑里面,就是注重表達自我,而不是互相溝通。
明明對著的是愛人的臉,說出來的話,卻全是自己的想法,完全不把對方的話,放在心上。
這樣的溝通了,就像一堵墻,看似都說了自己的想法。可最后,只是表達了自我,對方的想法,你完全沒注意,你也不在乎,最后什么都沒解決。
我們平臺有個粉絲,她和男友聊天,總是不對頻,她也不知道為啥。
仔細一問,才發現她每次都主動表達,不等對方回應,又說一波。這樣的方式,只會讓男方離她越來越遠。
兩個人溝通的重點是互相了解,而不是單方面輸出。光知道表達,不去注意對方的回饋,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引得對方的厭惡。
所以,對方不愿意溝通時,你就要仔細想想,是不是你自我表達過度,不去看對方的反饋,導致溝通不順利,靜下心,自信聽對方的表述,才是最重要的。
主觀情感過分介入
人人都說,沖動是魔鬼,在感情中,同樣適用。
在跟對方溝通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靜。當情緒不再掌控你,你就能平靜心態,明確溝通的內容,再進行有效的溝通。
過于急躁,只會牽扯很多情緒,到時候本是無心的話,就會變成攻擊對方的利劍。口不擇心的行為,不會解決問題,只會傷害你們的感情。
這時候,緩和的心態尤為重要,當對方不想理你時,不要一個勁的打電話,發信息,只會讓對方煩躁,適當的放空自己,給對方思考的機會,冷靜的想想問題的出處。
感情里,吵架,爭執必不可免。但也說明你們在磨合,一旦磨合成功,默契的愛情,就能讓你們的愛更長久。
反之,急躁的等答案,只讓對方厭煩,產生逆反心理。
所以啊,愛情里的溝通,很重要,但方式也必不可少,找到屬于你們的溝通方式,就能減少更多的誤會,少走愛情的彎路,才能攜手走到愛情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