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俗名《鬼狐傳》,是中國古代一部優秀的文言短篇小說集,為清朝初年蒲松齡的代表作。“聊齋”是蒲松齡的書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此書約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此后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在我國古典小說里,還沒有一部作品能像《聊齋志異》這樣,古今皆熱,雅俗共賞,老少都愛。三百多年來,諸多藝術門類都從《聊齋志異》中汲取營養,《聊齋志異》中的許多故事更成為戲曲、曲藝及影視等的表現熱點。《聊齋志異》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故事新奇,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現實的社會生活,不少作品寓意深刻,對人們有啟發教育意義。《聊齋志異》描寫人物的手法多種多樣,能于奇譎之外,賦予狐仙鬼魅以人的面貌和性格,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大都栩栩如生。《聊齋志異》的情節發展從來不是平鋪直敘的,總是曲折多變、懸念叢生,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于山窮水盡之處忽見柳暗花明,在語言風格上,《聊齋志異》使用的是較淺近的文言,也融會了當時的方言俗語,形成了典麗活潑的語言特色。《聊齋志異》的各類版本很多,本書內容源自二十四卷抄本,插圖出自廣百宋齋繪圖本,在諸多版本中,可謂別開生面。全書共分24卷,收目474篇,另有補遺卷27篇。全書配有插圖近400幅,每幅插圖就篇中有代表性的細節、場景成圖,將主要人物及其一時的情態變為可視可感的具象加以展現,并于每圖的題款處題七絕一首,以凝練含蓄的詩句點明故事的題旨、意味。加上極具古典韻味的版式及裝幀設計,更使本書顯得圖文并茂,古色古香,堪稱品味和欣賞這部不朽名著的理想讀本。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